首页期刊导航|浙江电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电力
浙江省电力学会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浙江电力

浙江省电力学会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宣晓华

月刊

1007-1881

zjdl@zj.sgcc.com.cn

0571-51211666

310014

杭州朝晖八区华电弄1号

浙江电力/Journal Zhejiang Electric Powe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浙江省电力公司主管,由浙江省电力学会与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电力科技期刊,也是浙江省电子系统唯一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1979年创刊。主要刊登发电、输变电、供用农(农电)、电力建设、科研设计、技术改革等方面高质量文章、尤其反映近期电力系统的如电力市场,竞价上网等热点及电力工业技术成就。《浙江电力》全文录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录入“万方”科技网等。近期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规范执行优秀奖:中国电力报刊协会、优秀电力期刊奖,《浙江电力》是一本综合性的技术刊物,涵盖的专业有发电技术、电力系统、电网自动化、输变电、供配用电、水电技术、农村电气化、电化学及环境保护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分布式新能源的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刘海鹏杨晓静陆涛马钢...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新能源的渗透率不断增加,给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带来颠覆性挑战.构建一个考虑分布式新能源的电网运行指标体系,对于指导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分布式新能源出力波动对全网有功平衡、分区发用电平衡以及主配网无功交换的影响;然后,考虑常规机组置换和新能源机组的弱抗扰能力,揭示了分布式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后暂态电压和频率失稳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涵盖平衡风险、安全稳定风险、稳态调节能力和稳定控制能力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风险控制能力指标刻画各类调控资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风险调控水平;将方式概率纳入风险指标评估模型,利用概率化的离散场景为调度运行人员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提供技术支撑.最后,通过标准测试系统和实际电网系统的案例,验证了所提出的运行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分布式新能源指标体系概率预测风险评估

    考虑受端电网保供风险的省间现货购电策略

    项中明曾凯乐杨承河李洋...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省间电力市场交易进行最优购电决策是促进受端电网资源优化配置、清洁能源消纳和电力保供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提出考虑受端电网保供风险的省间现货购电策略.首先,构建了受端电网电力保供信心评价体系;其次,提出了省间现货市场中交易双方申报行为的不确定性场景生成方法;然后,构建基于CVaR(条件风险价值)的省间现货市场购电双层优化模型.最后,以某受端电网省间现货市场的实际交易数据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综合考虑了省间现货市场参与主体行为和受端电网保供风险,能够利用受端电网内多类型调节资源的互补特性实现其供电成本最小化.

    省间现货市场受端电网购电策略拉丁超立方抽样电力保供风险

    计及动态相关性的配电网稳态电能质量智能评价方法

    郭祥富张旭刘书铭王得道...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高效地评价配电网关键节点的稳态电能质量,提出一种计及动态相关性的电能质量稳态指标分层智能评价方法.首先,利用MIC(最大信息系数)分析配电网关键节点电能质量稳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配电网关键节点稳态电能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其次,利用CRITIC权重法和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计算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将综合评价得分作为期望值,结合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建立配电网关键节点稳态电能质量智能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实测样本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优化训练.实测数据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降低评价过程的复杂度,极大提高了评价效率.

    配电网关键节点稳态电能质量最大信息系数CRITICLSTM

    计及虚拟储能的冷热电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刘铠诚贾晓强何桂雄厉建宾...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IES(综合能源系统)具有多能互补的特点,通过合理调度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升系统经济性.针对IES优化调度问题,考虑供热/供冷系统管网能量特性,建立了冷热系统能量运输模型;通过挖掘冷热负荷的柔性和热网工质的储能特性,构建了冷热电IES的虚拟储能模型;将冷热系统作为调度资源参与到系统优化运行中,以系统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提出了考虑虚拟储能的冷热电IES优化调度方法,实现冷热电系统能量互补.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利用虚拟储能系统平衡出力与负荷的不平衡差额,积极响应分时电价,降低对外购电的峰谷差,有效降低了系统的经济成本.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虚拟储能负荷柔性冷热网络

    基于动态演化博弈论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研究

    金仁云陈铁义YU Yimeng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如何提升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等重要实施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构建包含政府、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在内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博弈策略下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成本收益及外部效应,讨论系统均衡点的稳定性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分析,验证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的科学性,结果表明:当系统中政府在兼顾自身成本与收益平衡的基础上增加激励力度、电网企业或电力用户的正外部效应增加时,各方的参与度会显著提升,达到电力需求侧管理稳态均衡的时间也会缩短.

    电力需求侧管理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外部效应演化稳定策略

    基于GCN-LSTM的电动汽车负荷预测方法

    黄健陈建红何剑杰吴燕...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电动汽车负荷预测方法未能充分利用电动汽车负荷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负荷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CN-LSTM(图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电动汽车负荷预测方法.首先,构建图数据来描述充电站在地域上的分布,并使用GCN提取所研究充电站与相邻充电站之间的空间依赖信息;其次,将不同时刻GCN提取到的信息构成时间序列,输入LSTM网络,从而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进行预测.最后,以中国某市城区内的充电站负荷数据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电动汽车负荷预测时空相关性图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

    基于GMM-FHMM的工业产线非介入式负荷辨识

    朱亮支妍力梅贱生余萌...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介入式负荷辨识对于支撑负荷预测、需求响应等应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产线型工业负荷用户子设备独立分解困难的问题,依托产线内设备联动运行的特点,提出了以产线为分解单位的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方案.基于GMM(高斯混合模型)的因子化隐马尔可夫算法,实现了产线级负荷的细粒度呈现.同时,依据工业产线负荷总体规律稳定的特点,提出状态转移概率时间分段的分解模型构建方法,进一步了提升负荷辨识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模型分别在多状态建模和时间分段阶段取得了性能提升,部分产线上的负荷辨识误差指标最终达到了近20%的下降.

    非介入式负荷辨识工业产线因子化隐马尔可夫模型高斯混合模型状态转移概率

    考虑预留功率的无储能构网型光伏机组控制策略

    蔡钰泽胡畔曹侃王波...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网型光伏采用储能配合的方法在工程上存在建设成本高、占地协商困难等问题,无储能的构网控制在天气变化时难以寻找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工作点.对此,提出一种考虑预留功率、结合虚拟同步控制的构网控制策略,并设计了一种预防直流母线电压崩溃的控制器以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在Simu-link上建立了考虑预留功率的无储能构网型光伏机组控制模型,并在仿真平台RT-LAB上结合电力电子实物进行仿真,得出仿真波形.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在多种场景下找到MPPT的工作点,稳定地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光伏构网改进恒定电压法最大功率点跟踪储能

    基于谱归一化生成对抗网络与谱聚类的典型风力发电场景生成

    孟凡斌南钰武亚非赵灵昊...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风力发电场景数据高维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谱归一化生成对抗网络与谱聚类的风力发电场景生成方法.首先,对生成器和判别器的两个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对抗训练,并对判别器的卷积层进行谱归一化,通过增强模型的Lipschitz连续性约束来提高风电场景数据训练的稳定性和场景生成的质量.其次,采用基于改进高斯核函数的谱聚类方法提取风电特征,对高维数据进行降维,将生成的场景转化为典型风电场景集.最后,采用公开的WIND风电数据集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生成样本的均方误差,精确捕捉风力发电的时空相关性;同时,基于高斯核函数的谱聚类方法能够有效对样本空间聚类.

    电力系统生成对抗网络场景生成谱归一化谱聚类

    基于边缘神经网络的海岛光伏表面异常检测

    张引贤张展耀张希雅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伏表面异常检测对于光伏运维至关重要,而海岛光伏表面异常存在尺寸小、颜色差异小等难题.针对传统检测方法检测精度差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神经网络的海岛光伏表面异常检测方法.首先,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构建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异常检测模型,深入挖掘细粒度异常特征,提升表面异常检测精度;进一步,采用双动态模型压缩技术,压缩冗余通道和特征块,显著降低模型计算复杂度,实现快速且高精度的异常检测.所提方法在舟山海岛光伏表面异常检测业务中表现良好,充分展示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

    海岛光伏异常检测模型压缩多尺度特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