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广东海洋大学

刘楚吾

双月刊

1673-9159

gdouj@vip.163.com

0759-2396013,2396035

524088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海大路1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CHSSCD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海洋水产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海洋环境调查与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渔,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海洋工程、水产养殖技术、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贮运与综合利用,海洋经济技术与管理,以及海洋水产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研究简报、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温与无水胁迫下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劣变标记蛋白识别

    徐德峰廖威龙郑晓娴叶盛权...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活流通过程中低温和无水双重胁迫诱导肌肉品质劣变与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品质劣变的潜在标记蛋白。[方法]在模拟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为7。2 mg/L,温度控制在(12±1)℃]观察对虾在低温和无水胁迫下的生理反应,通过串联质谱标签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环境胁迫导致的肝胰腺蛋白质组显著差异性变化,并将其与肌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温组和低温+无水组分别鉴定了33和44个显著差异蛋白质(DEPs),这些蛋白质大多在溶酶体、糖酵解或糖异生、黏附等通路显著富集(P<0。05),同时胰蛋白酶-1、二肽基肽酶显著上调(P<0。05),而磷酸丙糖异构酶和醛脱氢酶显著下调(P<0。05)。此外,颜色和质构指标的变化与微管蛋白、凝溶胶蛋白、层黏连蛋白、内源性蛋白酶和代谢酶表达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次探明肝胰腺DEPs与肌肉品质间的内在联系,识别的典型DEPs可作为品质劣变的潜在标志蛋白,为监测无水运输期间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劣变提供分子靶标。

    低温暴露无水保活品质劣变蛋白组组学蛋白标志物

    NaHCO3和KHCO3复合保水剂对凡纳滨对虾虾肉保水效果的影响

    杨瑞炳梁珊税小林毛伟杰...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复合添加NaHCO3、KHCO3两种无磷保水剂的添加量和浸泡时间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虾肉保水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添加质量分数(0。5%、1。0%、1。5%、2。0%、2。5%、3。0%)的NaHCO3和KHCO3两种保水剂及浸泡时间单因素实验,分析NaHCO3和KHCO3对凡纳滨对虾虾肉pH、浸泡增重率、蒸煮损失率等指标的变化;并对NaHCO3和KHCO3联合使用时的添加质量分数和作用时间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添加量及浸泡时间;以电位、水分分布、微观结构等指标分析不同保水剂对虾肉蛋白的内在影响。[结果]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添加NaHCO3和KHCO3能有效提升虾肉保水效果,且均在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保水效果最佳。浸泡6~15h间,虾肉pH和浸泡增重率变化较小。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NaHCO3和KHCO3添加量存在交互影响,复合添加1。5%NaHCO3和1。5%KHCO3,浸泡9h后虾肉有较高的浸泡增重率(22。65%)和适宜的pH(8。06)。保水剂对蛋白的影响表明,复合保水剂添加主要通过促进虾肉蛋白的电位增加、自由水增加、分子解离及凝胶结构的形成来提高虾肉的保水能力,其保水能力强于添加质量分数0。5%复合磷酸盐组。[结论]联合添加使用质量分数1。5%NaHCO3与质量分数1。5%KHCO3并浸泡9h处理,可增加虾肉肌原纤维蛋白分子电位、增强虾肉蛋白凝胶网络结构、改变虾肉内部水分分布,对提升虾肉保水能力有明显作用。

    虾肉无磷复合保水剂保水性pH电位水分分布凝胶网络结构

    中国毛虾酶解工艺优化及其酶解条件对风味的影响

    香江刘唤明洪鹏志邓楚津...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一种可直接使用、效果明显的蛋白酶酶解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并分析不同酶解条件变化对风味的影响,以达到不需控制pH值且可降低工艺成本、改善风味效果,为毛虾酶解方面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林-酚法、甲醛滴定法筛选酶活力最优的蛋白酶,以氨基酸态氮(AAN)质量分数、水解度(DH)、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工艺单因素实验,并利用正交实验法[L 9(34)]优化酶解工艺。借助气象色谱-离子迁移谱仪(GC-IMS)结合OPLS-DA法分析其单因数实验过程挥发性物质变化。[结果与结论]维持毛虾原始pH值条件下,碱性蛋白酶活力为28 435 U/g,确定为最适酶,最佳工艺为55℃、4 h、加水量20%、加酶量0。8%(227。48 U/g),所得毛虾AAN质量分数为1。11 g/100 g。GC-IMS结果表明,酶解过程显著改变毛虾气味表现,时间、温度的梯度变化是毛虾酶解液气味差异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分析表明,温度主要影响醛类、醇类变化,时间主要影响酯类、酮类变化,加酶量、加水量主要影响醇类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毛虾效果明显,工艺简单,其对酶解液风味改善作用显著。

    中国毛虾酶解工艺碱性蛋白酶GC-IMS分析OPLS-DA

    基于VMD-BP-GA模型的脆弱航段船舶短时交通流预测

    陈永军王腾飞董朝阳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繁忙航段船舶交通流易受外界环境扰动的难题,提出一种可用于识别船舶交通流脆弱性的预测模型,旨在通过脆弱性辨识,确定最薄弱的航段。[方法]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模型将船舶交通流参数序列分解为多个模态分量,然后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和遗传算法(GA),通过构建约束模型并不断更新各个分量的中心和带宽,实现单个分量的预测,通过应用VMD-BP-GA模型对船舶交通流进行精准预测,并验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在繁忙航段,本研究提出的VMD-BP-GA模型精准预测船舶交通流脆弱性的方法,相较于传统模型表现出更低的预测误差值,其中在航段流量预测方面,本研究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最低达到2。095%,均方根误差(RMSE)最低达到2。610%,平均百分比误差(MAPE)最低达到2。114%;在航段密度预测方面,本研究模型的MAE、RSME、MAPE最低分别为0。129%、0。162%、2。112%;并实现了时空两个维度的船舶交通流预测。[结论]本研究模型成功实现对船舶交通流脆弱性的识别和最薄弱航段的确定,具有高效的预测性能,能够精准并快速地预测船舶交通流,可为船舶通航安全保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船舶交通流脆弱性预测通航船舶多融合算法

    基于改进YOLOv7的密集鱼群计数检测

    李尹佳胡泽元涂万张鹏...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高在水体浑浊和鱼群高密度聚集等复杂环境中的鱼群检测精度。[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双层路由注意力机制(BiFormer)和Normalized Wasserstein Distance(NWD)损失函数的改进YOLOv7的密集鱼群计数检测方法。在保留细粒度特征的基础上,提高模型对多尺度特征的学习能力,同时降低模型对模糊图像中小目标位置偏差的敏感性,加强对浑浊水域中鱼群的识别能力。为评估该模型的有效性,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数据集上与其他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该方法在红鳍东方鲀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98。05%和97。69%,平均精度达到99。10%,较YOLOv7相比分别提升2。46%、3。73%和2。62%。与目前检测准确率较高的其他水下目标检测模型相比,平均精度平均提高4。25%。[结论]实现真实养殖环境下浑浊水域中鱼群的准确检测,有助于科学指导工业化水产养殖的生产管理,提高养殖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水产养殖鱼类检测深度学习YOLOv7BiFormerNWD

    红笛鲷免疫器官发育组织学观察

    赖钰秋李珠蔡双虎简纪常...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免疫器官发育,为其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红笛鲷卵出膜开始取样,至出膜62 d,通过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进行红笛鲷3个主要免疫器官胸腺、头肾、脾脏发育的组织学研究。[结果与结论]红笛鲷出膜1d时出现前肾,3 d肾管之间可见造血干细胞;出膜18 d,胸腺和头肾间出现细胞桥,头肾淋巴化;出膜62 d,肾小球仍存在于头肾中,表明头肾既是淋巴器官也是泌尿器官。红笛鲷出膜8d时出现脾脏原基和红细胞发育;出膜22d时观察到淋巴细胞;出膜24d时淋巴细胞显著变多。胸腺是最后一个出现的器官,红笛鲷出膜12d时出现胸腺原基;15 d时发现胸腺淋巴化。

    红笛鲷胸腺头肾脾脏组织学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

    张志强简纪常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可揭示不同组织细胞间和同一组织不同细胞间的异质性,已大量用于模式物种研究,但在水产养殖物种中的应用则处于起步阶段。综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水产养殖物种的人工繁殖、良种选育和病害防控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样本采集、单细胞分离、数据分析方面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举措,展望其在水产养殖领域内应用的发展前景,为促进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水产养殖应用进展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