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建筑
浙江建筑

应柏平

月刊

1008-3707

zjjz20@126.com

0571-88060564;88277311;88087606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路28号

浙江建筑/Journal ZheJiang Construction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遵循“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面向生产,注重运用,围绕我省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我省建设科技进步”的办刊宗旨。刊物内容重点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建设科技创新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建设领域各行业的科学研究新课题、新成果,交流和推广建设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工程项目实践的新经验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背景下基于某项目的地下水冷热源方案探讨

    陈金花谭永辉王志毅陈叶...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某工程项目附近有大量地下矿坑水的实际情况,比较分析中央空调水系统(冷水机组+热水锅炉)、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水源多联机空调系统及空气源多联机空调系统这4种常见空调形式在本项目中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借助设计分析软件对项目建筑进行负荷计算、机房提效寻优、建模并模拟制冷运行工况,基于供暖运行负荷及运行时间计算冬季系统运行费用;通过动态年值和运行阶段碳排放分析,结果表明:在有低品位能源可利用的前提下,水源多联机空调系统方案的经济性和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优势.

    空调冷热源水源多联机矿坑水运行费用碳排放

    配电侧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的设计应用

    徐思敬胡余龙方健美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是新能源发电的缺点,这些缺点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障碍,难以保障发电功率的平稳性.储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很好地弥补了新能源发电的缺点,保证大规模新能源发电的并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储能系统也能在电力系统负荷低谷时储存电能,负荷高峰时释放电能,从而缓解电力供应巨大峰谷差的压力.在此,通过试点工程的配网侧储能装置案例,为削峰填谷在实际配网设计时提供参考.

    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接入系统削峰填谷

    杭州国家版本馆恒温恒湿空调系统调适

    金涛李志刚万阳张浩...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恒温恒湿空调作为一种工艺性专用空调系统,对受控的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有严格要求,而且维护系统运行需要相当高的能耗.在此以杭州国家版本馆项目为例,介绍了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调适过程,分析水系统静态水力平衡、水系统最不利压差调整、风系统合理组织气流、水泵和风机变频调节、系统异常情况处理、气温反常变化应对等技术,并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系统稳定节能运行提供良好保证.

    恒温恒湿调适变频节能

    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建筑设计——以金华开发区共富驿站为例

    张自金黄嘉骅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金华开发区共富驿站设计为例,探讨建筑可采用固碳材料、循环设计原理、可再生技术等方式,并结合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研究,实现不同程度的零碳排放、负碳排放效果,为未来更多的低碳建筑设计提供思路.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建筑设计低碳建筑零碳排放可持续建筑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研究

    杨文涛宋培欣陈忠清肖景平...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自行设计的碳足迹测算系统及BIM导出的工程量清单,从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构件生产、构件运输、现场施工安装和现场施工管理6个阶段出发,对4个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建筑实例工程的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总体上较传统现浇建筑更低,碳浓度降幅可达29.760 1~41.947 2 kgCO2e/m2;建材生产的碳排放在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总量中占比均超过88%,是实现建筑碳减排的主要阶段;其次为现场施工阶段,碳排放占比不到10%,而建材运输、构件生产、构件运输和现场施工管理等阶段的碳排放占比均不到2%.钢筋和混凝土是建材生产的碳足迹主要来源,碳排放占比30%~50%,其次为水泥和砌体材料.研究可为"双碳"背景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进一步实现碳减排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BIM物化阶段碳足迹碳浓度

    浙江省墙体材料环境产品声明(EPD)和碳足迹现状

    谢勇施潇韵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烧结制品、混凝土砖和砌块三类产品的生产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和碳足迹核查,分析了三类产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明确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对环境影响最为显著;并统计分析了浙江省内三类墙体材料的单位产品碳足迹水平.

    墙体材料环境产品声明碳足迹

    浙江农居建筑碳排放现状及低碳路径——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

    王三军梅晨怡陈逸放李林...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双碳"目标以及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在德清"全面覆盖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德清升级版"的政策背景下,以助力德清县建设低碳农居为出发点,通过调研德清农居建筑现状和碳排放现状,分析德清农居建筑在碳排放上的问题,并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探讨德清农居低碳建设.针对德清新建农居建筑,分析了建筑碳排放情况和建筑可能的减碳方向,提出了低碳设计路径.

    双碳碳排放德清农居建筑建筑减碳

    浅析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和绿色化管理

    爱伦陆莎聂雨晴曹阐予...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行业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重点领域之一,进行绿色转型至关重要.针对建筑行业未全程绿色化,投入产出效益未被清楚认知,数字化人才缺失,监管机制缺位,废弃物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覆盖"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废弃"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绿色化管理模式.同时,加大研发投入,配套激励机制,量化指标体系,以实现建筑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建筑行业数字化绿色化全生命周期

    电网友好性低碳建筑能源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胡佳敏梁利霞何宇航杨银琛...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和电力需求侧改革的背景下,电网友好性低碳建筑成为未来建筑发展趋势,但目前仍未形成成熟的设计及评价体系.通过分析电网友好性低碳建筑能源系统评价影响因素,总结提炼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低碳建筑能源系统电网友好性评价方法,可为该类项目建设提供设计指导和评价依据,并做到以评促推,有利于电网友好性低碳建筑的示范和推广.

    电网友好性低碳建筑能源系统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指标

    采用冷却塔补偿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热平衡系统控制研究

    黄奕沄张玲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冷却塔补偿来减少夏季土壤排热量的做法是地埋管地源热泵最常见的一种热平衡措施,但目前与其相适应的控制策略尚不够完善.在此,针对采用冷却塔补偿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热平衡系统,提出一种以效率优先和热量补偿双模式运行的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明确了冷却塔与地埋管双向切换的条件,可以在保持地埋管地下热平衡前提下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效率,并能够自动适应不同负荷特点的建筑物.

    地埋管地源热泵冷却塔热平衡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