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针灸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孙申田

月刊

1005-0779

zjlczz@sina.com

0451-82117809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针灸临床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该期刊为国内权威数据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研究进展和成就,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灸临床学术信息,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融学术、普及为一体,栏目设有理论探讨、名医经验、临床报道、物种针法、俞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帝内经》"按时针刺"思想探析

    田甜李瑞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时针刺的思想来源于《黄帝内经》,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针刺之时须先审度天地之气,顺天之时.本研究从昼夜、月相与四时变化的节律归纳了按时针刺的思想内涵,以及按时针刺与人体经脉气血之间的关系,即人体经脉的气血流注随时间的不同有盛衰开阖的规律,最后探讨时间因素对针刺临床的影响,包括按照季节变化进行针刺、针刺部位的深浅、针刺补泻、针刺的禁忌以及衍变出的子午流注针法等,进一步丰富了《黄帝内经》按时针刺的思想内涵,为针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黄帝内经按时针刺天人合一时间医学临床运用

    从"浊气在上,则生?胀"论夹脊穴治疗功能性腹胀

    黄钰惠杨超张佳佳王子辰...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对《黄帝内经》"浊气在上,则生䐜胀"的分析阐释,认为功能性腹胀病机关键在于生理性浊气不归其位,日久生浊邪,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浊为阴邪,功能性腹胀属阴位疾病,与之相应,背部夹脊穴属阳位,具有借腹气街及任督循环多维联络腹部的功能,为调节腹部诸脏腑经脉气机之枢纽.基于此,笔者提出可从阳治阴,用经络诊察的方式,着重取与腹气街相应的T11~L5夹脊穴区的病证反应点,以散局部有形浊邪;再基于督脉-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三者特殊的位置关系,取夹脊穴通调任督与脏腑之气,整体复升降以还浊气,调阴阳之失衡,解除机体因"浊气在上"而生腹胀的病理状态,以期对针灸临床治疗功能性腹胀提供思路.

    功能性腹胀夹脊穴气机升降经络诊察

    调神方针刺改善慢性失眠患者入睡潜伏期及过度觉醒的临床研究

    朱丽颖陈坤姜同菲陈昭伊...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调神方针刺对改善慢性失眠患者入睡潜伏期和过度觉醒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调神方针刺得气,穴取百会、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内关和三阴交;对照组取治疗失眠无效的经穴浅刺.每次均留针30 min,3次/周,治疗4周,给予相同的睡眠卫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第8周随访期睡眠日记记录的入睡潜伏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变化,并分析治疗后入睡潜伏期改善情况与过度觉醒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入睡潜伏期较前减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两组入睡潜伏期均较前减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期,两组PSQI评分及H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入睡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及随访期PSQI评分及H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睡潜伏期减少与过度觉醒水平降低呈正相关.结论:调神方针刺能有效减短慢性失眠患者的入睡潜伏期,提高睡眠质量,而降低过度觉醒水平是减少睡眠潜伏期的潜在机制.

    慢性失眠调神方针刺入睡潜伏期过度觉醒临床试验

    穴位注射运动疗法联合冲击波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刘晓婷宫玉锁元宝华李金德...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注射运动疗法联合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在甘肃省中医院门诊治疗的96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冲击波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穴位注射运动疗法+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4项评分总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VAS、CMS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体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治疗+穴位注射运动疗法+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及工作质量,且操作简便、价格适中,患者接受度较高.

    肩周炎穴位注射运动疗法腺苷钴胺足三里冲击波

    岐黄针联合朱氏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

    张云霞祁龙陈赟琪陈伟峰...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岐黄针联合朱氏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朱氏正骨手法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朱氏正骨手法和岐黄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活质量、血清疼痛物质和炎症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DI评分、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分、JOA评分、屈曲、伸展和侧屈活动度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血清SP、NPY、NGF、IL-1β、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JOA评分、屈曲、伸展和侧屈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岐黄针联合朱氏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更显著改善疼痛症状,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岐黄针朱氏正骨手法腰椎功能疼痛

    电针联合低频电疗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及尿动力学参数变化分析

    曲淑婕王海民王殷常永霞...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电针联合低频电疗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PSUI)的临床疗效及尿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将102例PSU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常规组给予间歇性导尿、盆底肌功能训练,研究组于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低频电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尿失禁程度、尿动力学参数、24 h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8%(49/51),较常规组的74.51%(38/51)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较常规组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道最大闭合压(MCP)、漏尿点压(PVLP)、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MCC)及正常尿意膀胱压测定容量(NDCC)均较常规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均较常规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常规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较常规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低频电疗可有效改善PSUI患者尿频、尿急症状,减轻尿失禁程度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疗效显著.

    脑卒中尿失禁电针低频电疗尿动力学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研究

    黄湘玉王维维晏姣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温热类针灸方法(温针灸、火针和雷火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7月于本院中医科住院的RA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针灸组、火针组和雷火灸组.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温针灸组进行温针灸治疗,火针组进行火针治疗,雷火灸组进行雷火灸治疗,3组均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和6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疾病活动程度,并在治疗前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的水平;同时行双手X线检查、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检查,分别获取Sharp评分、滑膜增生厚度及SWVmean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6周的VAS和DAS28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在治疗4周和6周的VAS评分和治疗6周的DAS28评分均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NLRP3、ANGPTL2低于其余两组,CRP、ESR低于火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火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滑膜厚度和SWVmean低于其余两组,X线Sharp评分仅低于火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火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火针和雷火灸均可以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抑制疾病活动性,减轻滑膜厚度和炎性反应,改善骨破坏,其中又以温针灸效果最佳.

    类风湿关节炎温针灸火针雷火灸滑膜厚度超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

    基于"经筋理论"运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袁娜陈英华王婷吴琳...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基于"经筋理论"运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对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各脱落1例).观察组采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影响测定表-6(HIT-6)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和伴随症状量表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VAS量表评分、HIT-6量表评分、NDI量表评分及伴随症状积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以上量表评分与治疗后相比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29/31),高于对照组的83.87%(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能有效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症状,见效较快且效果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颈源性头痛经筋理论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

    火针联合平刺透穴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戴言吴俊叶胡飞魏晨...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火针联合平刺透穴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平刺透穴疗法,观察组采用火针联合平刺透穴疗法,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症状(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疼痛程度)、脑血管[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与椎、基底动脉(VA、BA)]血流速度、血管内皮活性物质[五羟色胺(5-HT)、内皮素(ET)与一氧化氮(NO)]和神经炎性物质[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急性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各血管血流速度及血清ET及S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两组血清5-HT、NO及β-E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结论:火针联合平刺透穴疗法治疗偏头痛患者可有效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调节脑血管流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5-HT、NO、β-EP水平、抑制ET和SP水平而实现.

    偏头痛火针平刺透穴内皮活性物质中医症候积分

    气机升降针法联合薄氏腹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

    刘富阳刘娜陈从山张远洋...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气机升降针法联合薄氏腹针治疗慢性盆腔痛(CPP)的疗效.方法:选取来自本院治疗的CPP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薄氏腹针治疗,1次/d,每周治疗5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气机升降针法治疗,1次/d,每周治疗5 d;两组均接受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NIH-CPSI量表评分、盆腔体征量表(McCormack)评分、VAS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并观察两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NIH-CP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和McCormack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IH-CPSI评分、症候积分、VAS评分和McCormack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P采用气机升降针法联合薄氏腹针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预后.

    慢性盆腔痛气机升降针法薄氏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