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异质性债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金融生态环境的视角

    方小红陈漪澜刘洪彬
    259-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实异质性债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环境效应研究,从金融生态环境视角出发,利用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异质性债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债务融资无法支持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研究表明:商业信用能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但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均无法支持企业研发投入;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债务融资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抑制作用弱化.研究结论为上市企业如何选择有效的债务融资渠道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同质性债务异质性债务债务融资研发投入金融生态环境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研发成本黏性

    鲍树琛
    269-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族企业正面临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考察了代际传承对研发成本黏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代际传承对研发成本黏性具有显著的削弱作用.进一步区分家族企业的家族目标和经济目标,发现这一削弱作用主要体现于家族目标压力高的企业或经济目标压力高的企业.该研究结论对当前面临代际传承问题的家族企业如何保持研发投资的稳健性和持续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发成本黏性家族目标经济目标

    战略导向、商业模式创新与科技型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

    薛宪方吕晓颖郭晗
    277-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从战略视角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的前置变量以及战略导向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过程机制,基于战略定位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构建了战略导向、商业模式创新、环境动态性以及新创企业绩效的概念模型,并运用321份科技型新创企业调研数据加以验证.研究发现:战略导向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部分中介战略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且正向调节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深化了战略导向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对科技型新创企业制定战略决策、革新商业模式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市场导向创业导向商业模式创新新创企业绩效环境动态性

    国家翻译实践视域下国家机构法治话语译出的制度建设

    胡波
    287-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的译出,需要权力机构以国家名义赋权,具备国家翻译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国家翻译实践要体现出国家的权威性,就需要制度规范,形成标准.以国家翻译实践为研究视角,通过文献归纳和梳理,发现国家机构法治话语译出在制度建设上有待完善.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制度化建设的路径:宏观层面上,健全翻译制度化管理;中观层面上,完善翻译人才培养和译本发布机制;微观层面上,建立中外合作的翻译行为机制.通过对翻译制度建设的探讨,从理论上拓宽法治话语翻译研究的问题域,从实践上规范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的国家翻译实践活动.

    国家翻译实践国家机构法治话语翻译赋权制度化建设

    大学英语拓展课对学生国家意识的建构——以"旅游英语"课程为例

    邱辉
    293-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旅游英语"拓展课为例,在国家意识的视角下从国家认知、国家认同、国家责任与国家期待四个维度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国家意识元素并对课程进行重构.基于前期教学实践探索,从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出发,探讨国家意识元素如何有机融入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大学英语拓展课如何以语言文化性规约构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接触旅游六方面的国家意识元素,然后通过分组任务的形式,逐渐深化对国家的认知,增强家国情怀与民族文化自信,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国家责任以及保持对国家的合理期待,以提升其在跨文化交际中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与能力.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旅游英语"课程思政国家意识

    建设性综艺社会价值的构建与传播——以观察类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二季为例

    施羽周可歆巴丹
    300-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网络综艺市场不良竞争与监管层面政策调控的双重压力下,网络综艺发展迫切需要方向性指引.在此背景下,以观察类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二季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镜像理论、香农—韦弗模式以及大众循环传播模式等理论,分析其生产传播过程中社会价值的内化表现、内化方式以及传播效果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综艺的概念和特点,并深入阐述建设性综艺的价值传递与作用过程,以及建设性综艺未来发展传播中主要涉及的三个方面问题,即表现"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及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以期对综艺整体发展提供路径性思考.

    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建设性综艺社会价值传播

    中国红色文化的起源与形成探索

    贾微晓王雅妮
    307-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红色文化的研究一直都是学界的难点,其原因在于中国的红色文化兼具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两种特性.也就是说,中国红色文化的"红"包括两种特性: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红",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红",而这两种特性的交织起始于百年前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在中国传统文化消解的过程中吸收和引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全面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红"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红"的融合.文章从中国红色文化的两种"红"的特性出发,阐述两者的本质和结合的原因,并认为中国红色文化因秉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而必将发扬光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红色文化起源融合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

    施韵
    313-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西南革命精神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浙西南军民在长期艰苦卓绝与攻坚克难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立场在浙西南革命实践的具体化,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忠诚使命的精神风貌与求是挺进的价值规范,承继了"根植人民"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忠诚性、人民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等时代特征.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浙西南文化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维护国家与人民安全.实现浙西南革命精神时代价值的有效路径在于为社会经济实践赋能、为历史价值转换提供通道和为整合资源创造条件.

    浙西南革命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特征时代价值实现路径

    伯德对自然律的倾向论解释探析

    齐士铖张存建
    320-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自然律的形而上学追问中,传统的休谟主义经验论无法给自然律稳定的本体论基础.对此的反思,促使阿姆斯特朗将自然律建基于具有同一性的共相性质之上,但由于其坚持以范畴论解释共相性质,导致该方案成为了"二阶休谟主义".与阿姆斯特朗的范畴论立场相对,伯德坚持倾向一元论,主张以性质作为切入点理解自然律,认为所有性质都作为不可还原的倾向内在于事物,而自然律则是性质的"副现象",以全称命题的形式出现.肯定性质的倾向论进路,意味着接受一种柏拉图主义式的解释方案,进而能够通过性质的模态特征保有自然律的严格必然性,赋予科学以认识论权威.关注关于自然律的倾向论解释,有可能为自然律的研究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伯德自然律倾向论性质必然性

    金雅对"人生艺术化"命题的发掘与推进

    王蓉刘广新
    326-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雅对"人生艺术化"命题的发掘始于她对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她继续研究其他具有"人生艺术化"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如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等.在主要发掘整合四位中国现代美学大家的代表思想资源的基础上,金雅对"人生艺术化"的中国现代美学命题进行了脉络梳理和理论建构,特别是通过比较辨析,厘清了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潮内部更具积极意义的理论主脉,进而对中国式"人生艺术化"的思想内涵、民族话语、精神旨趣进行了提炼总结和建构阐发.金雅在着力创构富有民族特质和诗性内涵的理论话语的同时,积极推进"人生艺术化"这一命题维度下理论重构与实践践履的关联考察,突出了她在当下语境中对审美艺术精神的践行和对生命诗性、大美人生境界的倡导.

    金雅人生艺术化当代生活美学发掘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