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教论坛
职教论坛

肖称萍

旬刊

1001-7518

zjltzzs@263.net

0791-83831866;83831957

330038

南昌市红角州学府大道589号

职教论坛/Journal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受教育部职成司指导、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性刊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劳动部就业培训司副司长刘康、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刘来泉、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孟广平等领导同志担任本刊顾问。自1985年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递职教信息,交流职教经验,促进职教研究,推动职教发展"的宗旨,注重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杂志发行覆盖面己遍及全国3l个省(市、区),是我国最具影响的职教刊物之一,深受职教界的普遍青睐,被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江西省十佳优秀期刊"等殊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人现状调查与建议——帮学课程开发学情调查

    易晨希沈绮云李文胡顺义...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投入度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和大学生学情调查中,然而其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仍有待提高.研究基于Kuh的学习性投入理论,选择NSSE常模中的四大主题学习性投入指标,对问卷进行汉化和高职化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对10所高职院校共368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度有很大提升空间,四大主题中学业挑战度、同伴学习和师生互动得分较低,校园环境得分较高.不同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和不同生源的学生学习投入存在显著差异.建议"三教"改革要聚焦学生和学习,大力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给予非高考生更多的学业指导和帮助,提升课程的高阶学习比重,提高学生的多元化交流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支持和指导,提高学生服务水平,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功.

    高职学习投入问卷调查

    省级政府执行高职分类考试改革的政策偏差与矫正——以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理论为视角

    姜蓓佳皇甫林晓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理论为视角,对30个省区市的高职分类考试改革展开分析,发现:政策本身方面,政策对齐现象严重,政策制定的技术规范有待提升;执行主体存在功能性和基本能力建设的缺失;目标群体对政策认同度与满意度仍有上升空间;政策环境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因素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此建议:优化制度设计,完善政策内容;统一开发管理系统、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素养;改善内外部环境,增强目标群体的政策认同感.

    高职分类考试考试招生省级政策政策偏差

    "学术性"与"职业性":新时代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探究

    陈慧梅谢莉花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教教师队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的职教教师教育面临着"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双重挑战,游走于"学术性"与"职业性"两端的职教教师教育如何确定未来发展路径,需要对职教教师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理论基点进行分析.我国关于职教教师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学术性"与"职业性"是职教教师教育不可或缺的两面,两者不能偏废发展,因此融合"学术性"与"职业性"才是未来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未来需要探寻两者融合的固着点,探索建立职教教师的"职业知识体系",并探究将"职业科学"作为职教教师"专业科学"的可能性.

    职教教师教育学术性职业性学科知识职业知识

    SECI模型下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路径研究

    刘畅宋改敏
    97-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从教必须具备的,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又反馈于实际教学的知识.明晰其发展路径,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在阐释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运用野中郁次郎SECI模型理论中关于知识发展的社会化、外在化、融合化、内化四个阶段的划分,对高职教师的课堂观察及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出高职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动态化发展路径:即教师通过职前教育、企业工作及课堂观摩获取初始的学科教学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及教师协作不断将其发展与提升;借助比赛及专题培训等活动催化、扩充其宽度及深度;继而在行动中反思及对行动的反思中将学科教学知识进一步深化吸收,内化到个人知识库以指导教学实践.其发展路径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以多种形式贯穿于教师职前职后专业成长的整个过程中,高职教师在多样的活动及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

    高职教师SECI模型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路径

    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胜任力结构模型构建

    冯旭芳张桂春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师的实践教学胜任力水平直接决定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文章运用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对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胜任力进行研究,最终形成实践教学胜任力"双模块四维度"结构模型.该模型由"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两大模块,态度与价值观、特质与动机、知识、能力四个维度,共24项胜任特征构成.

    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胜任力

    "继续教育"解析

    侯怀银王晓丹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存在,其概念始终处于一种见仁见智、尚未明晰的状态.已有界定大致基于对象、本质、目的、实践四个角度形成了对继续教育的认识.经过深入解析指出,继续教育是指即将或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基于学习和适应工作、社会发展需要,而主动进行的一种大学后非学历追加教育.由于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背景的差异与发展,人们对其外延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变化.继续教育与初始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第三级教育、继续工程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回归教育、全纳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等相关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教育对象的高素质性、教育时限的追加性、教育目的的生成性、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教育途径的多样性等特征.

    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概念继续教育内涵继续教育外延继续教育特征

    中国现代社会教育政策的演进与反思

    邵晓枫康开宇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百余年来,我国社会教育政策的演进可分为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教育政策逐步形成体系,政策制定不断走向民主和公平,其价值取向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政策回应了各个时期的要求,对于推动和保障社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在我国社会教育政策中还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教育政策体系,使社会教育政策走向更加民主、公平和以人为本,使政策更加有效,更能回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我国社会教育政策发展的方向.

    中国社会教育政策

    企业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李嫣然柳士彬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终身学习思潮的全球性蔓延,创建协同合作、互信互赖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已成为大势所趋.而企业大学的不断涌现,又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企业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本应是企业大学教师进行共享学习、知识创新与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然而,目前却因缺失了这种共享性、境域性和专业性,难以实现对它的组建.因此,应努力培育合作共享的企业大学教师文化,打造循环开放的企业大学教师知识创新机制,优化科学合理的企业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结构,切实推进企业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企业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

    终身学习视域下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性提升与市民化策略研究

    崔铭香樊小星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制度下,产生了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其发展过程是一个非农化、市民化与城市性不均衡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面临着诸如文化氛围不适、经济来源单一、公共服务难获取等问题.新时代终身学习理念的盛行,可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性的养成,即生活方式的市民化,这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路径和重要抓手.终身学习可以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推进我国市民化浪潮.通过探索和分析终身学习与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性积累、市民化的联系.将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城市性基本理论.为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供理论参考.

    终身学习城市性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建设研究——基于企业识别系统(CIS)理论的视角

    李梦卿邢晓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灵魂,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彰显职教特色的关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产教融合是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路径.在"双高计划"引领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归根到底还是文化的融合,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企业识别系统(CIS)理论为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建设提供了全新视角,从企业的视角,基于CIS理论开展其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耦合机理及价值分析,从价值塑造、制度变革以及环境优化等方面提出合理优化路径,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促进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建设,推动高职院校高水平、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企业识别系统(CIS)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