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教论坛
职教论坛

肖称萍

旬刊

1001-7518

zjltzzs@263.net

0791-83831866;83831957

330038

南昌市红角州学府大道589号

职教论坛/Journal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受教育部职成司指导、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性刊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劳动部就业培训司副司长刘康、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刘来泉、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孟广平等领导同志担任本刊顾问。自1985年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递职教信息,交流职教经验,促进职教研究,推动职教发展"的宗旨,注重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杂志发行覆盖面己遍及全国3l个省(市、区),是我国最具影响的职教刊物之一,深受职教界的普遍青睐,被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江西省十佳优秀期刊"等殊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定要把技术师范大学办好

    庄西真
    1页

    2020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概况——基于对2020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统计分析

    乐传永王清强
    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2020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栏目设置、源杂志转载量、源杂志所在地、第一作者所在单位、源杂志所在栏目、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产教融合研究、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研究、高职扩招理论与实践研究、职业教育评价研究、职业教育“1+X证书”研究等视角,综述了2020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呈现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从部门联动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产教融合深化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双高计划”探索职业教育中国模式、体系建设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发展四个方面对2021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走向进行了宏观展望.

    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回顾展望

    职业本科是什么?——概念辨正与内涵阐释

    伍红军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本科是中国职业教育进入新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生事物,它因迎接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配合“中国制造2025”计划、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产生.作为职业教育类型的本科层次,本来面目清晰,但因职教政策的动荡、学术解读的混乱,以及实践探索的几经变更,而变得面目模糊,特别是与应用本科、技术本科等概念纠缠不清.基于对理论与应用、职业与技术、技术与技能等前置概念的厘清,可以认为职业本科就是面向行业产业的高端领域培养具备新技术应用与应用技术研发能力人才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其类型是职业教育、场域是产业、特征是新技术、位阶是本科层次.这种拥有产业“基因”的本科形式,因其真正处于职业教育的轨道中,注定对未来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本科层次教育将产生重大影响.

    职业本科概念内涵发展走向

    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进路体系的审思与构建——人才培养过程的视角

    李胜肖明胜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需要实实在在的建设行动,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到了需要审思与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进路体系的关键时期.从人才培养过程的视角来阐释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廓清其本质内涵的关键,也是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进路体系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现代化的内涵是:与产业体系相适应并有效更新的课程体系、让技术技能学习在学生身上真实发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以及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持续有效供给的制度体系.据此提出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进路体系:构建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核心要素的课程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从“教”到“学”的模式转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师的制度化供给体系.

    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进路人才培养过程

    多元化与集成化:产教融合组织形态的实践演进

    聂劲松胡筠万伟平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组织形态是指具有一定组织特征的产教融合平台或载体,或者直接的产教融合组织体.自20世纪中下叶以来,基于不同的思想基础和目标导向,各地的产教融合实践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多元化组织形态.实证调查显示,这些组织形态的服务面向多元,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且已涉及大型企业;职能配置和主要业务更多在于协同育人;组织架构和形态特征既有共同倾向,也有较多不同;合作主体的组合不尽一致,其中近60%没有建立或形成多元混合产权结构.由于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型企业等给予了企业和学校无限的可能,集成化产教融合组织形态或组织体将成为未来产教融合的基本形态.而且,就产教之间的关系结构而言,未来的产教融合不再只是教育的事情借助于产业(企业)来完成,更多的将会出现产业的事情放在学校场景中实现.

    产教融合组织形态多元化集成化实践演进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样态与路径选择

    王玉龙郭福春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引领发展的代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质的规定性、高职院校发展的竞争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复杂性等的内在要求.产教融合从院校实践发端到学术认同,其组织形式和学理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空间样态、市场主导的组织样态、教育主导的育人样态等.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背景下,需要高水平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整合生产要素,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集聚行业企业技术专业、业务骨干等高层次人才,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动性,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偏差的多维研究

    王坤付甜甜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扎根理论,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视角出发,构建包含技术、体制、利益、环境四个维度的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进而分析影响Y省K市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偏差的因素.研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出现“伪动”执行现象,政策执行结果表现为校企无法双赢.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在于:技术层面上,政策目标与复杂现实之间相互矛盾、实体法繁荣而程序法缺失;体制层面上,纵向层级制组织结构下政治权威的碎片化、横向同级政府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协同性较差;利益层面上,“行为人”与“理性人”之间的博弈、执行者的特质;环境层面上,问题反馈渠道不畅、地区之间差异大以及层次差序现象.因此,政府应处理好政策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之间的关系,地方性产教融合法律制度亟待“落地”,监督型政府的治理能力亟待提升,校企要通过互适互信互配互利实现共建共管共教共赢,搭建信息反馈平台、整合多向度沟通网络.

    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偏差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及其治理探究

    陈庆合邓泽民王剑锋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一致的,但肩负着不同的教学目的,在国家三级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随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治理也迫在眉睫.分析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本质特征、校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从治理理论的角度提出课程治理的特征: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决策,不同决策层的不同主体权利不同;课程治理的对话以多主体间的互动和协商为基础;治理主体之间为协作关系,是对权力和资源更为公平的分配与再分配;与课程相关多元利益主体的责任通过治理过程进行分配.分析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治理策略:建立明确的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治理标准;构建多层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治理机制;改善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治理权力运作方式;明确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与开发主体;凸显职业教育校本课程鲜明类型特点.

    职业教育校本课程课程治理课程政策

    博弈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路径探究

    陶红江雪儿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职业教育凸显类型教育特征的关键切入点.从高等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理论含蕴和现实困境出发,针对博弈论中的逆向归纳法对高职院校与教师的可信性问题分析,提出要明确改革收益,提高院校与教师对改革的认可程度;明晰改革责任,保持院校与教师在改革中的良性合作;建立改革评价体系,制定院校与教师认同的成效鉴定方案的“三教”改革路径.

    博弈高等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基于PBL的高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贾建锋葛羿京孙新波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改革为背景,从PBL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三方面论证了PBL教学法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契合性,构建了基于PBL的高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发现:第一,创新创业课程问题的设计需要遵守理论性、难度适中性、真实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原则;第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参与主体包括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其中教师团队包括主教教师、助教和企业实践者;第三,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管理主要分为教学准备阶段、教学探究阶段和评价总结阶段.

    PBL教学模式创新创业课程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