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浙江农林大学

周国模

双月刊

2095-0756

zlxb@zafu.edu.cn

0571-63732749

311300

浙江临安环城北路88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业类和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之一,主要报道林学基础学科、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经济林学、林业工程、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技术、园林学和园艺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问题讨论和研究简报,适当刊登与农林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稿件。是CA,JA,ZR,AGRINDEX,PBA,《CABI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农林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 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文摘期刊和数据库的收录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统计源期刊。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项近20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秸秆及其生物质炭输入对毛竹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与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潘丽霞姜振辉张雯怡周家树...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外源碳(玉米Zea mays秸秆及其生物质炭)输入对亚热带毛竹Phv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和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揭示其对土壤硝化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亚热带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对照(不施用)、施用玉米秸秆(5 t·hm-2)和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5 t·hm-2),进行为期1a的野外试验。于试验的第3个月和第12个月采集土壤样品,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毛竹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酶活性与总硝化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对照相比,秸秆及其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AOB)丰度和群落结构(P<0。05),而对氨氧化古菌(AOA)丰度和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秸秆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氨氧化细菌丰度及其优势菌属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的相对丰度、蛋白酶活性和脲酶活性以及总硝化速率,而生物质炭处理则使其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氨氧化细菌丰度及其优势菌属亚硝化螺菌属的相对丰度、蛋白酶活性和脲酶活性与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水溶性有机氮(WSON)和土壤总硝化速率呈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NH4+-N、NO3--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水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对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影响(P<0。05)。[结论]秸秆生物质炭输入通过降低土壤NH4+-N、NO3--N和水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从而降低土壤氨氧化细菌丰度及其优势菌相对丰度,削弱氮循环相关酶活性,进而抑制土壤硝化作用。与秸秆直接输入相比,秸秆生物质炭有利于减少毛竹林土壤氧化亚氮气体排放以及土壤氮素损失。图6表1参57

    生物质炭毛竹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硝化作用

    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碳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鹏刘晓君刘苑秋陶凌剑...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江西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碳储量特征,为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汇的影响机制和江西红壤侵蚀区生态修复及碳库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经过27 a植被恢复与重建后的6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湿地松P。elliottii纯林、木荷Schima superba纯林、湿地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补植木荷林、湿地松补植木荷林)为研究对象,以未加人工干扰的自然恢复地为对照,比较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储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①相较于对照,在0~20 cm 土层中,6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增加(P<0。05);在20~30 cm 土层中,除了马尾松纯林和湿地松纯林外,其余4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30~40 cm 土层中,仅有木荷纯林和湿地松-木荷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②研究区7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效应,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层间差异不同,其中木荷纯林最大,0~1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30~40 cm 土层相差33。26 g·kg-1,对照最小,仅相差4。90 g·kg-1。③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规律与质量分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是植被因子与土壤理化性状共同作用的结果。植被因子中凋落物氮质量分数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相关系数最大(r=0。322,P<0。01),土壤理化性状中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相关系数最大(=0。932,P<0。01)。④土壤有机碳储量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木荷纯林、湿地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补植木荷林、湿地松补植木荷林、湿地松纯林、马尾松纯林,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 50。12、42。73、38。20、33。03、26。93和20。85 Mg·hm-2,最大提升了 2。46倍,最小提升了1。02倍。[结论]人工植被恢复与重建在红壤侵蚀区效果显著,在研究区今后的建设中可继续推广,以促进植物群落恢复,提高和维持土壤碳库的稳定。图4表2参40

    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碳密度分布特征土壤固碳

    间伐对秦岭松栎混交林土壤异养呼吸的影响

    曹立王维枫马雪红王祥福...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间伐对秦岭松栎混交林土壤异养呼吸的影响,可深入了解该地区间伐对森林土壤异养呼吸造成的碳损失情况,为研究区森林经营碳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秦岭松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未间伐样地(ck)、间伐4 a、间伐12 a的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速率的月变化,并计算各处理异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结果]①相比ck,间伐4 a、间伐12 a的样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显著下降(P<0。05),土壤pH均显著上升(P<0。05),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在间伐4 a的样地中显著下降(P<0。05)。间伐12 a样地的理化指标相比间伐4 a的样地更接近ck。②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呈现"双峰型"变化规律,峰值分别出现在6和10月。异养呼吸累计通量在间伐后略有上升但不显著,不同样地从大到小依次为间伐12a、间伐4a、ck。③土壤温度与异养呼吸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P<0。001);间伐后Q10降低,不同样地Q10从大到小依次为ck、间伐12a、间伐4a。[结论]土壤温度是影响松栎混交林异养呼吸的关键因素。间伐没有导致秦岭松栎混交林异养呼吸通量显著增大。图3表2参34

    秦岭南坡森林抚育土壤有机碳分解土壤呼吸

    浙江省丽水市亚热带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

    王剑武季碧勇王铮屹朱程昊...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定量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亚热带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为开展森林经营、生态保护修复以提高亚热带森林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省级固定样地数据,使用生物量模型和含碳率测算样地的森林碳密度,再通过普通Kriging插值形成区域森林碳密度分布图,并分析森林碳密度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选取5项景观格局指标和3项自然因素,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讨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结果的空间非平稳性。[结果]2012-2019年,丽水市森林平均碳密度从23。19 t·hm-2上升到31。96 t·hm-2,且空间分布呈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森林景观格局显著影响森林碳密度,并表现不同尺度效应,影响程度在空间上也存在差异。景观蔓延度和斑块密度对森林碳密度驱动力较大,而景观最大斑块指数的驱动力较小。[结论]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表现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应地制宜制定森林经营管理政策,实施自然演替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图3表4参42

    森林景观格局森林碳密度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影响因素亚热带丘陵区丽水市

    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赵鹏武管立娟周梅舒洋...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青山保护区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的典型区域,了解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森林自生植物群落,探索更适宜森林发展的植物群落提供依据。[方法]以青山保护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死亡梯度林下植物组成进行调查,使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对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区北段不同死亡梯度下样地植物有45种,其中,乔木9种,灌木5种,草本31种,样地内的植物物种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样地、重度死亡样地、中度死亡样地。不同样地内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林分、重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样地的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轻度死亡样地内的群落差异最大。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SI)为55%~61%,不同死亡梯度林分内共有种为13种,乔木层和灌木层对SI的差异影响并不大,草本多样性的降低效益明显,导致不同死亡梯度林分SI差异变大。总体而言,随着山杨死亡程度的增加植被组成差异性也不断增加。[结论]森林死亡导致植物多样性总体趋于降低,森林大量死亡抑制了草本植物多样性,但是促进了乔木和灌木的更新。研究区山杨优势度出现衰退,林内更新能否形成混交林有待进一步研究。图4表3参26

    大兴安岭罕山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群落森林死亡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模型

    邓再春张超朱夏力范金明...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较可见光影像具有更丰富的光谱信息,在森林蓄积量估测中具有较大潜力。以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探索森林蓄积量的遥感估测模型,以克服传统地面调查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等弊端。[方法]以滇中地区典型天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提取单波段反射率、各类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等,计算各特征变量的标准地均值;筛选与云南松林蓄积量相关性显著的特征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建立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模型,以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EMA)、均方根误差(ERMS)、平均相对误差(EMR)评价模型精度。[结果]①3种模型中,随机森林的精度最高(R2=0。89,EMA=4。69 m3·hm-2,ERMS=5。45m3·hm-2,EMR=14。5%),其次为支持向量机(R2=0。74,EMA=5。27 m3·hm-2,ERMS=8。31 m3·hm-2,EMR=13。1%),最低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2=0。35,EMA=10。12m3·hm-2,ERMS=12。85 m3·hm-2,EMR=28。1%);3 种模型在测试集上的估测精度均有所降低,随机森林的模型表现最好,支持向量机次之,多元线性最差。②3种模型在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中均存在一定的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现象。③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估测云南松林蓄积量,纹理特征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结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在不进行单木分割的情景下,提取标准地的单波段反射率、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均值,筛选适用于蓄积量估算的变量构建估测模型。通过对3种模型进行精度评价,随机森林为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的最佳模型。图2表5参27

    森林蓄积量云南松林无人机多光谱影像随机森林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回归

    基于相对湿润指数的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鹿翔韩芙蓉高昕瑜舒素芳...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演变规律,为茶叶安全生产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6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50 a(1971-2020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数据,基于相对湿润指数、正交经验函数和小波分析法等分析浙江省茶叶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浙江省茶叶生产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发生频率高于秋季,且均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中西部尤其金衢盆地的干旱强度和频率为全省最强,浙北地区次之,沿海地区最小。茶叶夏季干旱站次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秋季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00年以后夏秋两季出现极端大范围茶叶气象干旱的年份增多。茶叶夏季和秋季干旱强度的正交经验函数第一模态表现为全省变化一致性,第二模态中沿海局部地区和内陆呈反相位变化,夏秋两季干旱强度的主模态时间序列分别存在2~6、2~4、6~10a的振荡周期。[结论]浙江省在夏季和秋季出现茶叶气象干旱的频率在下降,但出现极端干旱的概率在增加,应重点加强茶叶主产区干旱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升防旱抗旱能力。图8表1参26

    茶叶气象干旱相对湿润指数干旱强度正交经验函数小波分析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邓莉丽刘青华周志春高凯...
    6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来自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异地保存在浙江省临海市林业技术推广和场圃旅游服务总站的114份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构建抗性马尾松核心种质库。[方法]对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进行检测,使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并进行主坐标(PCoA)和群体结构分析。利用M策略和随机取样策略分别构建核心种质,分析不同核心种质的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确定最适合的构建方法。[结果]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共检测到115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5。54,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Ⅰ)为1。5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 IC)为0。90,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结构分析将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分为4个亚群,主坐标分析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根据遗传多样性参数和抽样数量综合考虑,M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能以最小的种质数保留原有种质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为最佳的取样策略。利用该策略得到了 72份核心种质,其保留了原有种质100%的等位基因数,Ne、I、期望杂合度(He)、PIC等遗传参数的保留率分别为95。67%、94。96%、98。12%和100。00%,将构建的核心种质与原有种质进行t检验、PCoA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结论]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构建的72份抗性马尾松核心种质,去除了遗传冗余,有利于抗性马尾松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可为优异基因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图7表8参37

    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SSR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

    核桃铵态氮转运蛋白基因JrAMT2的功能分析

    凡婷婷张佳琦刘会君王凤敏...
    7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高效利用氮素基因铵态氮转运蛋白基因JrAM72,对核桃Juglans regia的品种改良、快速生长及产量形成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核桃JrAMT2过表达幼苗为实验材料,对JrAMT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基因表达量和表型测定对核桃JrAMT2过表达植株生长发育、氮素吸收、叶绿素质量分数、叶绿素荧光进行理化分析。[结果]JrAMT2基因在核桃JrAMT2过表达植株中稳定表达。与野生型相比,核桃JrAMT2过表达株系的株高、节间长、生物量等生长参数显著提高(P<0。05),核桃幼苗的株高、节间长增加,最高可增加68。2%和50。3%,植株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显著增加,地上部分最高可增加56。26%(鲜质量)和56。26%(干质量),地下部分最高可增加344。38%(鲜质量)和354。33%(干质量);核桃JrAMT2过表达株系地下部分对铵态氮及硝态氮的吸收显著提高(P<0。05),最高可提高114。1%和70。3%,其中JrAMT2基因介导了铵态氮从地下部分到地上部分的运输,地上部分铵态氮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最高可增加59。1%;核桃JrAMT2过表达植株叶绿体表面积与单层细胞表面积比率、叶绿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最高可增加22。94%和74。3%;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核桃JrAM72过表达植株叶片放氧复活体活性、量子产额、电子传递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核桃JrAMT2基因在核桃幼苗生长发育、氮素吸收和光合作用中均有积极显著调控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核桃快速繁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且为筛选优良品种奠定一定基础。图9表2参41

    核桃JrAMT2铵态氮转运蛋白过表达光合作用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洪森荣张牧彤徐子林张钦荣...
    9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怀玉山'高山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var。cormosus'Huaiyushan'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为开展'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优化、叶绿体基因组改造,探索物种进化和增加外源基因表达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组装和注释后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结构、基因组成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5 296 bp,为经典的4段式结构。大单拷贝区(LSC)、小单拷贝区(SSC)和反向重复区(IR)长度分别为85 737、18 373、25 593 bp,总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的比例(GC比例)为37。88%,共注释出133个基因,包含87个编码区(CDS)基因、37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和1个假基因。'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38个简单重复序列位点(SSR位点,36个单碱基重复和2个双碱基重复)和32个长重复序列(16个正向重复和16个回文重复)。'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核苷酸多样性为0~0。139 27,高变区主要分布在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大单拷贝区trnL-UAA-trnF-GAA、cemA、rps 12-exon 1-clpP 1、clpP1基因变异率最高,小单拷贝区rpl32-trnL-UAG、ycf1基因变异率最高。'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87个CDS基因的平均有效密码子数(ENC)为47。29,ENC>45的基因有60个,密码子偏性较弱。'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以A、U结尾,使用偏性很大程度上受自然选择的影响,而受突变压力的影响小。CGU、AAA、CUU、GUU、GGA、GUA、GGU、UCA、GCU、CCU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的10个最优密码子。[结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与马铃薯栽培种S。tuberosum'Desiree'亲缘关系较近。图5表3参41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密码子偏好性最优密码子系统发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