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国东北地区野生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种群结构特征,明确刺五加种群生存现状,预测种群未来的演替趋势,为东北地区野生刺五加种群的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具有代表性的生境设立调查样地,并对样地内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拟合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及生存曲线,运用生存分析与数量化动态参数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结果]①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均近似于"金字塔"型,幼龄期和成龄期株数占该区域刺五加总株数的 68.58%~83.04%,种群年龄结构稳定.②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结构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n)和考虑未来外部干扰的种群年龄结构指数(V'pn)均大于 0,存活曲线均趋于Deevey-Ⅱ型,为增长型种群,且对外界干扰敏感性较强.③3个区域 1龄级的株数显著低于 2、3 龄级的株数,表明野生刺五加种子发芽率低,是目前该种群更新和发展的瓶颈.3 个区域种群均在前期逐渐减少,后期趋于稳定,但危险率逐渐上升,预示种群后期有衰退的趋势.[结论]目前 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结构均为增长型,但幼龄级植株数量少,种群老龄个体数量发展潜力较小,种群整体的长期稳定性难以维持.建议加强对 1 龄级植株的精准抚育管理,通过人为辅助措施提高幼苗的保存率,促进野生刺五加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图3表5参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