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林业科技
浙江林业科技

吴鸿

双月刊

1001-3776

zjfa@mail.hz.zj.cn

0571-87798221

310023

杭州市留下浙江省林科院内

浙江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育苗、造林、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生态、林产加工、林业经济、林业机械及森林多种效益等方面的研究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新动向,内容包括研究论文、试验报告、应用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未来气候变化下白花龙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童丽丽程瑶许晓岗王洪超...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花龙Styrax faberi为安息香科Styracaceae安息香属Styrax灌木,现今对白花龙的研究仅集中于繁殖技术、叶片成分及系统演化等方面,而对其地理分布及未来变化趋势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白花龙的潜在适生区可为其野生资源保护及引种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本研究组白花龙的标本采集地,以及通过百度地图(https://map.baidu.com)、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https://www.gbif.org)、国家标本平台(http://www.nsii.org.cn/)、中国植物志(http://www.iplant.cn/)、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https://www.cvh.ac.cn)等获得的地理信息数据,共得到 235条可靠的现代分布记录和多重环境变量,通过MaxEnt、ArcGIS并以刀切法、标准差椭圆计算、多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等方法,预测在当前(1970-2000年)和未来(2041-2060年)气候变化情景(SSP126和SSP585)下白花龙在中国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当前白花龙的高、中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江西、广东、广西和福建的大部分地区;在 2050年气候变化情景下,适宜区面积均将大幅减少,缩减的区域以轻度适宜区为主,预示白花龙在未来的气候环境下,物种的扩张潜力下降,分布中心有向西北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降水量和温度是制约白花龙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最冷季节降水量(贡献率 56.6%)是影响白花龙未来分布的主导因子.

    白花龙气候变化最大熵模型潜在分布区主导因子

    红楠在浙江省的分布区预测及主要环境变量分析

    李领寰陈雨清吴初平姚良锦...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属国家珍稀濒危树种,了解红楠的适宜区分布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红楠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 2013-2020年实地调查数据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http://www.cvh.ac.cn/)、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NSII,http://www.nsii.org.cn/)、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https://www.gbif.org/)标本库数据,获得浙江省内红楠现有分布点 177个和 22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红楠适生区进行了模拟预测,并分析决定红楠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阈值.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适合红楠的潜在适生区预测;浙江省内适生区(适宜度S>0.2)总面积为 9.22×104km2,大部分地区的适宜度均在中上水平;高适生区分布比较集中,呈现连续分布状态,主要集中于浙南丽水至舟山一带;坡向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是影响红楠在浙江分布的决定性环境因子.

    红楠MaxEnt模型适生区环境因子

    从生长型和叶片特征探讨功能群划分——以浙西山麻岭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为例

    邓国右方茹许在恩吴小明...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浙西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 23个样地的 575个样方调查数据为例,研究物种的功能群划分.基于生长型和叶片特征两大因素建立功能群划分体系,并用于浙西地区目标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次生常绿阔叶林包括 17个功能群.根据物种数量和生长型及叶片特征因素构建功能群结构综合图,通过对目标群落功能群结构综合图的分析,可知目标群落的功能群结构组成完全吻合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特征:常绿功能群占比远大于落叶功能群,阔叶功能群占比远大于针叶功能群,乔木层的大、中、小乔木功能群占比随径级增大而数量减少,充分吻合次生林的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充分证明不论是功能群划分体系还是功能群结构综合图,都适用于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研究,尤其是对群落样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次生常绿阔叶林功能群生长型叶片特征浙西

    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群落学特征研究

    金伟许济南陈卓余杰...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群落的物种成分、种群结构组成和种间联结关系,补充保护区内伯乐树资源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并结合以往的研究资料,选取保护区内伯乐树的典型群落,建立 11个 20 m×20 m 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结果表明,伯乐树所处的群落类型多样,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复杂,乔木层分层明显.对伯乐树群落内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进行种间关联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乔木层中伯乐树与云山青冈Cyclobalanopsis sessilifolia、石木姜子Litsea elongata、粉叶柿Diospyros japonica等树种呈显著的正相关;灌木层中伯乐树与长柄山蚂蝗Hylodes-mum podocarpum、茶Camellia sinensis等物种呈正相关关系.保护区中伯乐树群落中各树种呈不显著的负关联,群落的结构仍处于演替变化中.伯乐树与云山青冈、石木姜子、粉叶柿、江南越桔Vaccinium mandarinorum、蓝果树Nyssa sinensis、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木荷Schima superba、茶、尖叶长柄山蚂蝗Hylodesmum podocarpium subsp.oxyphyllum、长柄山蚂蝗等喜湿润生境树种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湿润生境对伯乐树群落生存发育具有正向关系.在后期伯乐树野外保育过程中,应采取适当人为抚育措施,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伯乐树群落结构种群结构种间联结

    村寨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对罗平万峰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影响

    马山俊杨跃仙张绍辉韩枫...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保护区内村寨是可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而村寨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会对自然保护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棠梨凹村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建设为例,从景观、群落(栖息地)、种群/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社会因素 6个层次评价其对罗平万峰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建设项目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 51.40,属于中低度影响.同时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从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期提出了建议性措施.在施工期,加强施工人员野生动植物保护教育和加强施工管理,对进入保护区的材料登记造册,缓坡区做好地质评估工作,及时恢复植被;在运营期,控制游客容量,采取开展自然教育并做好生态监测等措施.

    村寨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公路边坡绿化造林生态修复群落结构的评价研究

    张声梯祝超波倪荣新王金荣...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路开拓通常形成裸露的山体边坡,这些受损的山体边坡,岩石裸露,土壤缺乏,成为造林特别困难的立地.本研究采用开凿小平台、植生袋围堰造坑、厚层基材喷播绿化和植树造林的技术系列工艺进行公路边坡绿化造林的森林化生态修复.经 11年的生长和自然演替,结果表明,绿化造林的森林化边坡与周边的自然地形和森林景观交相融合,植物群落的结构也比较相似,具有乔灌草复合的垂直结构,乔灌草综合的群落相似度系数为0.530 7,其中乔木层群落的相似度系数为0.707 1,灌木层群落的相似度系数为0.335 4,草本层群落的相似度系数0.546 1,绿化造林边坡的植被已趋近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演替的进程,群落的相似度将进一步提高.研究认为,森林化边坡营造的关键是植生袋围堰造坑和充分利用周边林地表土种子库在厚层基材喷播基质中的应用.

    公路边坡植生袋围堰造坑绿化造林森林化生态修复群落相似度

    不同山乌桕株系叶片药用品质和产量特征分析

    蔡龙梁雅倩陈杏林练发良...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统计了 11个育种株系山乌桕Sapium discolor品种在夏季和秋季的株高、产量等 5个表型特征,测定其不同叶龄、不同采收期叶片的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对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等主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综合性状最优的品种.结果表明:(1)'庆乌 2号'在两个采收节点较其他品系均表现出更高的产量等表型性状;(2)8月采收的山乌桕叶片的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 11月采收叶片,同期采收的山乌桕老叶较新叶具有更高的总黄酮含量和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庆乌 2号'叶片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品,而'龙乌 3号'和'庆乌 4号'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样品;(3)相关性分析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分显示,总黄酮含量与产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具显著呈正相关(P<0.05);层次分析法显示'庆乌 2号'综合评分最高.以上结果表明,8月份采收的山乌桕叶片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优的药用品质,山乌桕老叶的药用品质优于新叶;山乌桕叶片总黄酮含量与产量和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庆乌 2号'具有最好的综合性状,适用于后续新品种选育.

    山乌桕总黄酮抗氧化活性层次分析法

    37份薄壳山核桃种质形态指标与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万众顾晓波冯博杰陈炳宇...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内外收集和引进的 37份不同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种质为材料,测定其果实形态指标及营养成分,并分析这些指标和成分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综合评价 37份薄壳山核桃种质.结果表明:不同薄壳山核桃种质形态指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ZL42的鲜果质量和籽粒质量最大,ZL58的出仁率最高,达 46.2%,ML11的出籽率最高,达 43.98%;对果实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鲜果质量和籽粒质量、种仁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837和 0.771;在主成分分析中,发现鲜果质量、籽粒重、种仁质量、出仁率、出籽率和籽壳厚占正向主导作用,籽形指数占负向主导作用,ZL42、HL30、ZL59、ZL19和HL38形态指标综合评价较高.薄壳山核桃平均粗脂肪含量为 67.98%,其中HL43粗脂肪含量最高;ML1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ZL57油酸含量最高,HL40亚油酸含量最高.HL40中人体必需氨基酸、鲜味类氨基酸、甜味类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最高.综合评价较好的薄壳山核桃种质是ZL42、ZL57、ZL58、ZL59、ML3、ML17、ML11、ML29、HL29、HL30和HL40,为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薄壳山核桃形态指标营养成分

    民族药用植物地菍及其常见易混种的DNA条形码鉴定

    方洁潘俊杰吕群丹周君美...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对民族药用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及其常见易混种进行分子鉴定,以保证药材使用的正确性和临床药效.方法:分别在浙江、江西、福建和广西等地采集地菍及其 7种常见易混种多花野牡丹M.affine、野牡丹M.candidum、展毛野牡丹M.normale、毛菍M.sanguineum、少花柏拉木Blastus pauciflorus、锦香草Phyllagathis cavaleriei和秀丽野海棠Bredia amoena样品95份,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获取ITS2序列,同时下载GenBank相应物种的 ITS2序列30条.使用Gene Tool软件分析ITS2序列长度、GC含量和变异位点等情况,利用Clustal X和MEGA 7.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和构建邻接(NJ)系统发育聚类树.结果:地菍及其常见易混种ITS2序列长度为 224~236 bp,GC含量为 60.6%~69.2%;地菍只有 1种单倍型,种内K2P遗传距离显著小于其他 7个易混种;邻接(NJ)进化树中地菍可与其他物种成功区分.结论: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成功鉴定地菍及其常见易混种,可为地菍的生产、使用和监管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民族药用植物地菍ITS2序列DNA条形码鉴定

    蚕沙有机肥对雷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倪惠菁赵建诚仲建平高百龙...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蚕沙有机肥对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Prevernalis'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不施肥(CK)雷竹林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蚕沙有机肥施肥量(T1处理:低量施肥 7 500 kg·hm-2,T2处理:中量施肥15 000 kg·hm-2,T3处理:高量施肥 22 500 kg·hm-2)对雷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雷竹林科学高效经营和高品质雷竹笋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种蚕沙有机肥施肥量对雷竹笋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P<0.05).与CK相比,3种蚕沙有机肥施肥量均显著提升了雷竹笋产量(P<0.05),分别为CK的 1.44、1.54和 1.87倍;3种蚕沙有机肥施肥量均显著提升了雷竹笋中蛋白质、总黄酮、维生素C和总氨基酸含量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和所占比例(P<0.05),提高了雷竹笋的营养成分;3种蚕沙有机肥施肥量均显著降低了雷竹笋的可溶性糖、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以及苦味氨基酸含量和所占比例(P<0.05),低量和中量蚕沙有机肥处理显著降低了雷竹笋中的单宁含量(P<0.05),中量和高量蚕沙有机肥处理显著降低了雷竹笋中的草酸含量(P<0.05),降低了雷竹笋的酸涩感、粗糙度,提高了其适口性.因此,适量的蚕沙有机肥可以促进雷竹笋增产和竹笋品质提升.

    蚕沙雷竹笋产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