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科学

孟智启

月刊

0528-9017

zjnykx@126.com

0571-86404055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农业科学》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8-9017,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较早的农业科技刊物之一。《浙江农业科学》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和方阵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浙江农业科学》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和新产品、国内外最新实用技术和农业发展动态信息,内容包括粮、棉、果、蔬、油、麻、植保、农业工程、蚕桑、畜禽、微生物以及农药、化肥、农业设施等新产品介绍,园林工程、高产栽培(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等。 《浙江农业科学》一直坚持高水准办刊,近年来增加了对效益农业的报道,刊物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紧扣效益农业主题、具有较好的导向性。目前开设的栏目有园艺与特产、粮油作物、环资与检测、贮藏与加工、专题与综述、植保技术、畜牧与蚕桑、信息技术、种子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油酸食用型黑花生新品种浙黑甜1号的选育

    李付振张小利陈小央刘波...
    930-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黑甜 1 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花育 51 号为母本、云南四粒黑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的高油酸食用型黑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好、抗病性强、黑色种皮、口感微甜等突出特性。2020-2021 年连续 2 a 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荚果平均产量为 3 892。95 kg·hm-2,籽仁平均产量为 2 817。30 kg·hm-2,分别比对照小京生增产 30。37%和 36。27%。浙黑甜 1 号蛋白质含量 27。1%,粗脂肪含量 45。8%,油酸含量 76。9%,油亚比(O/L)12。05,抗叶斑病、青枯病,中抗锈病。该品种于 2023 年 12 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生态区浙江春播及夏播种植。

    黑花生新品种浙黑甜1号高油酸

    生物降解地膜在小京生花生上的应用

    曾智勇陈银根章文斌任军凯...
    934-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生物降解膜在小京生花生上应用的适应性,选取黑、白 2 种颜色,不同厚度的生物降解膜,以普通地膜为对照,开展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前期处理 A1 与处理 A3、A4 之间出苗率存在显著差异,后期无显著差异。不同厚度的黑色、白色生物降解膜和普通膜覆盖下的小京生花生结荚率、产量均没有显著差异。但生物降解膜可自然降解,不用收集残膜,节省劳力,减少土壤、环境污染,可以作为小京生生产中普通地膜的替代产品。

    生物降解膜小京生花生产量

    皖南烟区烤烟新品种中川208的适宜留叶数研究

    陈智亮朱启法曹亚男刘国侠...
    937-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烤烟品种中川 208 在皖南烟区适宜的采收留叶数,对中川 208 不同留叶数处理后田间长势、经济性状、烤后烟叶外观及内在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留叶数增加,顶叶变小,中部烟叶烟碱、总糖、淀粉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氮碱比有增高的趋势,上部烟叶烟碱、总氮、钾、氯含量有所降低,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有所增高。中川 208 留叶 16~18 片时,综合经济性状较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感官质量较优。综合来看,中川 208 在皖南烟区留叶数 16~18 片较为适宜。

    中川208留叶数烟叶品质烟叶产量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烟草农业发展探究

    施旭高松刘帅马石全...
    942-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发展智慧烟草农业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正确选择。人工智能作为智慧烟草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烟草农业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文章结合智慧烟草农业发展内涵,选取育苗、种植、烘烤、分级四个烟叶生产关键环节概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目标检测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产业应用角度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烟草农业智慧化发展提供思路。

    智慧烟草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进展制约因素发展建议

    大麦新品种啤用品质比较分析

    蔡康锋郝建秦陈风明岳文浩...
    949-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近年育成的 7 个大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分析籽粒和麦芽品质性状以及关键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各项指标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浙皮 19 号的籽粒品质指标达到国标优级标准。7 个品种(系)的 α-氨基氮和糖化力均达到行业标准优级。相关性分析显示,浸出率与脆度呈显著正相关,α-氨基氮与库尔巴哈值呈显著正相关,黏度与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大麦籽粒品质麦芽品质相关性

    不同粳稻种植区域的稻米品质特性

    王伟郑梦兰罗佳莉陈鹏...
    953-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粳稻作为水稻的一个类别,具有较好的外观和口感,广泛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除去籼稻稻区,我国粳稻种植区可以分为东北种植区、西北种植区、黄淮种植区、西南种植区和华南种植区。因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各个种植区粳稻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综述了各种植区不同粳稻品种的品质特性,为之后的粳稻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粳稻稻区品质育种

    水稻白叶枯病常态化预防控制技术应用

    李建忠沈颖梁伟芳江建锋...
    957-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病害,尽管对该病害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 2015 年以来,该病害又有上升趋势,特别是 2019 年后,衢江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呈多点式、暴发式增长,尤其是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对该区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借鉴"中医治未病"理论,探索采用"3+X"模式防控水稻白叶枯病。结果表明,与常规防治方法相比,在水稻种植关键环节,用 20%噻唑锌提早进行预防处理,不仅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延缓田间病害扩展速度,对水稻植株生长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作物安全性好。利用此模式防控效果达到 85%以上,产量比常规防治区增加 10%以上。

    水稻白叶枯病预防控制

    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驱避、触杀、熏蒸活性分析

    沈炜曹梦娇王霞
    962-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索式提取法获得了八角茴香粉末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测定了提取液对褐飞虱的驱避、触杀、熏蒸活性等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水稻相比,褐飞虱在八角茴香提取液处理的水稻上取食和产卵都极显著减少(P<0。01),产卵量分别仅为对照水稻的 36。11%,产卵忌避率达 46。94%;而 48 h 内拒食率为 35。38%~66。78%。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若虫具一定的熏蒸活性,24 h 和 48 h 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9。62%和13。98%,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几率值法测定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若虫触杀活性较好,致死中浓度 LC50 分别为 7。04 和 4。69 mg·mL-1。说明八角茴香中存在对褐飞虱行为调控和杀虫活性物质,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虫剂用于田间防控褐飞虱的潜在价值。

    八角茴香褐飞虱生物活性索式提取法

    草地-池塘共养条件下绍兴鸭生长、屠宰性状和肌肉品质特性

    许小妹李桂萍杨速操勇清...
    967-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草地-池塘共养环境下的绍兴鸭生长性状、屠宰性能与肌肉品质,试验选取了 102 只同一批 18 日龄绍兴公鸭,分为 3 组在草地-池塘环境下进行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分析。结果显示:绍兴鸭在草地-池塘环境下经过 42 d的饲养后,60 日龄的体重为 1 256。75 g,平均日增重 25。13 g,屠宰率为 86。91%。胸肌率为 6。25%,胸肌的肌间脂肪与肌苷酸含量分别为 1。46%和 1。21 mg·kg-1。腿肌率为 13。90%,腿肌的肌间脂肪与肌苷酸含量分别为 1。96%和 1。37 mg·kg-1。在胸肌与腿肌中共检测到 11 种脂肪酸,包含 3 种必需脂肪酸。在草地-池塘环境下生长的绍兴鸭生长性状良好,屠宰性能较优,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相对丰富,具备水环境的饲养条件有利于绍兴鸭胸肌生长,草地-池塘环境可作为饲养绍兴鸭的优秀养殖条件。

    绍兴鸭草地-池塘共养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

    15个苜蓿品种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综合评价

    张小青张雅荣董文利李晓婷...
    971-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内外 15 个广泛栽培的重点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开展苜蓿品种适应性评价,根据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内蒙古中部地区灌溉条件下综合性状优良的苜蓿品种。结果显示,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序方法下,巨能 401、柏拉图、草原 2 号杂花苜蓿为综合排名较高的品种,是本地区优选苜蓿品种,斯贝德和陇东苜蓿表现最差,不适合本地区种植。

    苜蓿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