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科学

孟智启

月刊

0528-9017

zjnykx@126.com

0571-86404055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农业科学》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8-9017,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较早的农业科技刊物之一。《浙江农业科学》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和方阵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浙江农业科学》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和新产品、国内外最新实用技术和农业发展动态信息,内容包括粮、棉、果、蔬、油、麻、植保、农业工程、蚕桑、畜禽、微生物以及农药、化肥、农业设施等新产品介绍,园林工程、高产栽培(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等。 《浙江农业科学》一直坚持高水准办刊,近年来增加了对效益农业的报道,刊物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紧扣效益农业主题、具有较好的导向性。目前开设的栏目有园艺与特产、粮油作物、环资与检测、贮藏与加工、专题与综述、植保技术、畜牧与蚕桑、信息技术、种子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薯小象甲形态特征及产卵习性观察

    李建忠涂育文刘敏郑泓泽...
    1908-1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生产和储存期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成虫蛀食块根、嫩芽、嫩茎,幼虫蛀食甘薯和粗蔓,并可引发软腐病等其他病害,受害甘薯有腥味不能食用,对甘薯产业造成严重危害。文章对甘薯小象甲的形态和产卵特性进行拍照和描述,提供识别和鉴定依据,有利于提高基层检疫和植保人员的检疫、监测和防控能力。

    甘薯小象甲不同虫态形态产卵习性

    生姜提取物试纸对鲜食无花果的保鲜作用

    刘莉徐伟韦钱继昌金亮...
    1911-1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姜提取物制作的保鲜试纸对鲜食无花果的保鲜作用。将生姜的 75%乙醇提取液(终浓度为1 g·L-1)均匀喷雾在食品级滤纸上,晾干制成生物保鲜试纸,用于覆盖包装盒上下层,将无花果放置其中并观察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保鲜试纸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维持了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总体而言,生姜保鲜试纸延长无花果贮存期 2~4 d。维持了鲜食无花果的品质,可用于无花果长途的储运。

    生姜提取物无花果保鲜

    干燥工艺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吴嘉丽刘舒王哲吴树连...
    1915-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挥发性成分是决定香菇香气品质的关键。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质谱联用(GC-MS)对冷冻干燥(FD)、低温恒温干燥(LD)、高温恒温干燥(HD)和红外干燥(ID)加工的香菇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 4 种工艺香菇中共鉴定出 48 种挥发性成分。通过对 4 种工艺香菇总挥发性成分和各类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 HD和 ID 工艺香菇总挥发性成分、醛类和含硫化合物含量高于 LD 和FD工艺香菇。进一步比对 4 种工艺香菇各类挥发性成分差异,发现 HD和 ID工艺香菇中重要香气物质二甲基三硫、1,2,4-三硫杂戊烷和香菇素含量显著高于 LD和 FD工艺。综合分析,HD和 ID工艺加工的香菇品质较好。本研究可为香菇加工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香菇挥发性成分干燥工艺

    8种农药在韭菜中的残留结果分析

    孙梅梅
    1920-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腐霉利、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异菌脲、啶虫脒、辛硫磷和阿维菌素等 8种农药在韭菜上的使用安全性,以 8 种农药的推荐使用剂量和农户实际使用剂量施用,采收不同间隔期的样品进行农药残留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药后 30 d检出值分别为 0。100 0 和 0。200 0 mg·kg-1,仍超过最高限量 0。02 mg·kg-1。腐霉利常规处理 A在药后 7 d降解至 4。450 mg·kg-1,符合限量要求;处理 B 直至药后21 d才降解至 3。540 0 mg·kg-1,符合限量要求。其余 6 种药剂的常规处理A在药后 7 d内均降解至最高限量内,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异菌脲和啶虫脒在药后 2 h残留量即符合限量要求,可放心施用;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在药后 3 d、辛硫磷在药后 7 d残留量符合限量要求。常规施药量的 1。2 倍处理 B 中氯氰菊酯推迟至药后 10 d,其残留量才符合限量要求。

    韭菜农药残留质量安全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百菌清和环丙唑醇

    龚国华
    1923-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菌清和环丙唑醇都是高效的杀菌剂,但目前还没有同时检测这两种成分的分析方法。该研究为建立可以同时检测百菌清和环丙唑醇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 ODS-3 C18 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在 224 nm波长下,对 40。5%百菌清·环丙唑醇悬浮剂中百菌清和环丙唑醇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百菌清、环丙唑醇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9 7 和 0。999 9,标准偏差分别为0。132 0 和 0。013 7,变异系数分别为 0。35%和 0。4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34%和 99。62%。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以同时检测 40。5%百菌清·环丙唑醇悬浮剂中的百菌清和环丙唑醇,且适用于相关产品的检测。

    百菌清环丙唑醇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重大疫情冲击下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接受程度的影响机制研究

    姚文捷
    1929-1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现实背景,利用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分区域抽样调查数据,从政策工具与干预对象两大属性入手,通过规模化养殖户的事前态度对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的合理性进行必要考量。结果表明:重大疫情暴发后,总体上,规模化养殖户在实际受到扶持政策之前愿意接受扶持政策,并且愿意接受的规模化养殖户实际受到了扶持政策,则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是合理的。对规模化生猪养殖户而言,认为以往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较为透明或者较为公平,就愿意接受直接扶持政策;认为以往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较为透明,就会认同政府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市场性作为。对中规模养殖户而言,认同政府对生猪养殖产业的计划性作为,就愿意接受直接扶持政策;认为以往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较为透明,通过强化认同政府对生猪养殖产业的计划性作为,反而不愿接受直接扶持政策。

    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接受程度政策工具干预对象重大疫情

    猪源ETEC/STEC杂合大肠埃希菌菌株的分离、毒力基因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蒋利明陈怡洁袁秀芳李军星...
    1939-1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仔猪断奶后腹泻(PWD)通常是由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感染导致的疾病,该菌通常携带LT、STa及 STb等肠毒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猪水肿病又被称为胃肠道水肿病,是由产志贺氏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该菌通常携带 Stx1 及 Stx2 等毒素。文章诊断了一例仔猪腹泻与水肿病并发引起高死亡率的病例,分离鉴定了一株同时携带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及产志贺氏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毒力基因的杂合菌株。经鉴定,杂合菌株携带黏附素 F18 基因、肠毒素基因(STa、STb、LT)以及水肿病致病毒素基因(Stx2e)。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等 5 种药物敏感,对壮观霉素、环丙沙星等 2 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链霉素等 14 种药物耐药。该分离菌株为产肠毒素型与产志贺氏毒素杂合型大肠埃希菌(ETEC/ESTEC),对多种抗菌药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仔猪断奶后腹泻猪水肿病分离鉴定毒力基因

    基于模式病毒评价商品化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消杀效果

    倪征朱寅初孙冰冰云涛...
    1944-1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常用商品化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消杀效果,为其消毒剂的筛选提供参考。该研究利用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与 ASFV 病毒理化特征的相似性,以 PRV 作为替代标识毒株,建立了消毒剂细胞评价模型,于体外检测了 3 种市售消毒剂对生长在BHK-21 细胞中PRV的灭活效果。分别从 3类消毒剂的不同方面对消毒剂抗病毒作用的影响进行消杀效果的评估。研究显示,有效含量为 0。125 g·L-1 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以及有效含量为 0。5 g·L-1 的过氧乙酸溶液和二氯异氰脲酸钠,在室温作用 30 min,均可有效灭活 PRV。其中,过氧乙酸综合评价最优;戊二醛癸甲溴铵性价比最高,但所需消杀时间较长,受低温影响比较严重。该研究可为养殖场防控 ASFV 的感染提供消毒剂筛选的理论依据,并对 ASFV 的消毒标准提供参考。

    消毒剂细胞评价模型ASFVPRV杀灭病毒效果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小秦岭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李立军仲惟李涛
    1950-1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防治新路径,开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土壤原位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选取豫西小秦岭金矿矿区及周边农田土壤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分析评价,发现该地区土壤中 Pb2+元素污染风险较大。将侧孢芽孢杆菌、放线菌及酵母菌株进行固定化混合菌制备并开展土壤原位生物修复。发现经固定化混合菌处理后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 CK。以 Pb2+钝化效率及去除率提高为目的,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影响土壤修复效果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 Pb2+最佳去除条件为固定化混合菌投加量 10。496%,处理温度 30。784℃,pH值 6。242,Pb2+去除率理论值为 72。754%。对此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与理论值接近,说明响应面分析可起到优化土壤原位修复试验参数的目的。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土壤原位修复去除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

    豫南地区夏季绿肥品种筛选与冬小麦轮作

    丁丽张琳杜光辉张丽霞...
    1957-1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阳市种植 6 个夏季绿肥品种,设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 2 个水平、共 12 个处理进行小区种植试验。通过种植筛选适宜冬小麦减肥生产的夏季绿肥品种,为翻压利用做准备。从多方面对不同夏季绿肥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 个处理的出苗期差别不大,巨丰和汾豆牧绿 2 号现蕾期最早,田菁现蕾期最晚。汾豆牧绿 2 号始花期最早,田菁始花期最晚。汾豆牧绿 2 号盛花期最早,田菁盛花期最晚,但均能在 8 月底压青沤肥。盛花期鲜草产量差异大,接种根瘤菌的田菁鲜草产量最高,巨丰和郑 1307 植株氮磷钾的养分含量综合比较最好。氮磷钾的养分积累量均以接种根瘤菌的田菁最高。接种根瘤菌的田菁能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湿度。增加土壤稳定性和抗风蚀能力,更能提高土壤肥力。初步筛选出与冬小麦轮作的夏季绿肥首选品种为田菁(接种根瘤菌)。

    绿肥品种根瘤菌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养分含量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