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科学

孟智启

月刊

0528-9017

zjnykx@126.com

0571-86404055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农业科学》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8-9017,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较早的农业科技刊物之一。《浙江农业科学》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和方阵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浙江农业科学》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和新产品、国内外最新实用技术和农业发展动态信息,内容包括粮、棉、果、蔬、油、麻、植保、农业工程、蚕桑、畜禽、微生物以及农药、化肥、农业设施等新产品介绍,园林工程、高产栽培(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等。 《浙江农业科学》一直坚持高水准办刊,近年来增加了对效益农业的报道,刊物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紧扣效益农业主题、具有较好的导向性。目前开设的栏目有园艺与特产、粮油作物、环资与检测、贮藏与加工、专题与综述、植保技术、畜牧与蚕桑、信息技术、种子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系统化推进浙江省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面临的弱项短板与对策研究

    柯福艳吴晓斌徐知渊喻佳节...
    1997-2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化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是提高产业链发展质量、增强产业链共富带动效应的重要方式。虽然浙江省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成效明显,但是系统化发展水平仍然不高,面临部分子环节相互支撑不匹配、协同发展不畅、龙头引领能力偏弱、主体联结机制不优等弱项短板。建议浙江省将系统化发展作为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核心方法,从提高品质培优科创能力、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一体发展品牌整合能力、链主型企业引培能力、利益联结共富能力等几个方面深入推进,进而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持续发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

    农业全产业链弱项短板系统化发展协同发展联结机制

    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演变特征与对策建议

    杨旭斌金婷祝立雄黄好...
    2003-2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事关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浙江省是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分析其城乡收入差距演变特征和存在问题,对浙江省乃至全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研究发现,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在空间上呈现从浙西南向浙东北递减趋势,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年扩大、部分低倍差地区陷入"城弱乡弱"低水平均衡、部分高倍差地区位次固化难以实现跨越式缩差等苗头性问题。未来要因县制宜,分类施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强化城乡体制机制改革,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加快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

    浙江共同富裕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协调发展

    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效、问题与思路

    徐萍王美青
    2008-2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农业种质资源、农业气候资源等六大类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效、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思路,对探索高效合理地配置农业自然资源、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浙江农业自然资源成效思路

    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王建军宋建崔永涛范宏环...
    2014-2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产与优质是水稻产业的关键性目标,然而这 2 个性状存在明显的矛盾,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在同一品种上集聚 2 个性状非常困难。本研究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法相结合,成功选育出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 915。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超高产潜力。稻米品质符合食用稻部标三等,评价指标中除碱消值外,其余指标符合部标一等。全生育期为 146。5~156。5 d,比嘉优 5 号早熟0。3~0。9 d。2023 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安徽、湖北、苏南等南方粳稻种植区推广应用。根据浙优 915 品种特性,提出提高有效穗数和增加每穗粒数的关键性高产栽培技术。

    籼粳杂交稻选育超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春优87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支新中陈中林应巧红龙启勇...
    2019-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优87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21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 20210374),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粳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2022-2023 年在永康市引进展示示范,春优 87 表现为生长整齐一致,后期青秆黄熟,具有转色好、抗倒性强、丰产性好、米质优等优点。文章对其展示示范种植表现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从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春优87 在永康地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籼粳杂交稻春优87栽培技术水稻

    镉污染稻田中农艺措施类安全利用综合技术研究

    杨晓磊王站付陈宇佳陆萍...
    2023-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上海市某镉污染稻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镉污染稻田土壤的不同农艺措施类安全利用综合技术对土壤和植株中镉的影响。在大田试验中,设置不同处理:品种替换+优化施肥(处理 1)、品种替换+水分调控+优化施肥(处理 2)、品种替换+水分调控(处理 3)不同农艺措施组合,与常规水稻种植(CK)进行对照,探讨不同综合技术下对土壤、水稻糙米及秸秆中不同形态 Cd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CK 相比,各处理的土壤 Cd和有效态 Cd含量、糙米中镉含量均有所下降,与试验前比,处理 2 土壤全量 Cd和有效态 Cd 含量下降最为显著,分别下降 12。86%、18。33%。处理 1、处理 2、处理 3 糙米中的Cd富集系数分别下降 43。18%、51。90%、25。74%。与 CK相比,处理 1 水稻产量提高了 4。9%。综上所述,选用 Cd 低积累水稻品种、配施生物质炭有机肥和叶面阻控剂能在保持水稻产量基础上,降低水稻中的 Cd含量,调节 Cd在作物中的富集与转运。

    安全利用综合技术农艺措施土壤水稻

    不同比例有机肥氮替代无机氮肥对水稻生长及肥料效率的影响

    谢小聪徐欣欣王慧荣施黎云...
    2028-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在稻田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施氮量(210 kg·hm-2)为基准,设置了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T0)、75%氮来源于有机肥+25%氮来源于无机肥(T75)、50%氮来源于有机肥+50%氮来源于无机肥(T50)和 25%氮来源于有机肥+75%氮来源于无机肥(T25),共 5 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条件下对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吸收量、氮肥效率以及表观平衡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在月山下村还是在毛竹下村,在所有处理中,25%氮来源于有机肥+75%氮来源于无机肥(T25)水稻籽粒产量均是最高的。尽管在月山下村,施氮肥处理间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变化,但在毛竹下村,T25 处理产量比 T0 的显著高 8。63%。与不施氮(CK)水稻相比,在月山下村和毛竹下村施氮水稻有效穗数分别显著提高了 42。9%~53。8%和 32。2%~71。3%。而且在毛竹下村,T25 处理有效穗数也比 T0 的显著高29。6%。在月山下村,尽管 T50 水稻籽粒氮含量与 T0 和 T75 相似,但比 T25 处理显著高 11。9%。T50 水稻秸秆氮含量也比 T0 显著高 32。6%。尽管 T25 水稻秸秆氮含量与 T0 相似,但比 T75 和 T50 处理的分别高了 10。7%和14。1%。在月山下村,T75 水稻秸秆吸氮量比 T0 的显著高 41。8%。虽然有机替代处理间氮肥效率相似,比 T0 处理的高 26。3%~35。9%,而在毛竹下村 T25 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为 26。3%,比 T75 显著高 20。7%。总之,在常规施氮量的条件下,有机替代与全部施用化肥相比,水稻产量略有提高。施氮比例为 25%有机肥+75%无机肥的配施方案,其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的效果最好。

    水稻产量构成有机替代平衡内部利用率偏生产力

    不同比例腐熟蚕豆秸秆替代化肥对稻田土壤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李汉美吴东涛
    2033-2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施用腐熟蚕豆秸秆替代化肥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掌握"鲜食蚕豆+优质水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资源利用的最佳模式,开展等氮条件下蚕豆秸秆不同比例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 CK(不施肥)相比,CF(常规施肥)、CF50(50%基肥替代)及 CF20(20%基肥替代)对水稻产量提升最显著,其中 CF20(20%基肥替代)和 CF50(50%基肥替代)水稻产量与 CF(常规施肥)水稻产量无明显差异;CF10(10%基肥替代)水稻籽粒中的全氮含量占比显著高于 CK(不施肥)和 CF(常规施肥);CF50(50%基肥替代)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 CF(常规施肥)差异显著,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考虑,丽水地区"鲜食蚕豆+优质水稻"种植模式下,蚕豆季结束后腐熟秸秆替代化肥比例控制在 20%左右可实现水稻季稳产,腐熟秸秆替代化肥比例控制在 20%~50%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蚕豆秸秆还田养分替代肥力

    20个早稻品种在金华作直播栽培的比较分析

    何跃华邓飞周建霞陆爱国...
    2037-2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金华作直播栽培的早稻品种,以 20 个早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不同早稻品种在直播栽培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中嘉早 17、甬籼 15、中佳早 18、嘉育 25、甬籼 409、中组143、舜达 135、中组 53、浙 1613、中组 100、甬籼 634、中组 18、浙 1702 和浙 1708 比中早 39 早熟 1~4 d;金早239、舜达 95、中组 53 和浙 1613 抗倒性一般或差;甬籼 15、株两优 831、金早 239、中组 143、中组 100、甬籼634 和浙 1702 比中早 39 增产 0。1%~4。6%。甬籼 15、中组 143 和中组 100 表现生育期短、丰产、抗倒,适宜在金华作直播栽培。

    早稻直播栽培农艺性状产量

    适宜绍兴地区的再生稻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

    宋幼良周幸愿张侃
    2042-2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绍兴地区种植的再生稻品种,以 4 个再生稻品种(组合)为材料,开展产量、全生育期等适应性试验。试验表明,徽两优 280、徽两优 1813、晶两优 1468、晶两优 1212 这 4 个再生稻品种的产量均明显高于单季晚稻,生育期短于早稻+连作晚稻,适宜在绍兴地区作为再生稻种植。同时,探索总结出与再生稻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全市种粮大户种植再生稻提供技术参考。

    再生稻品种筛选产量全生育期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