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农业学报

陈剑平

双月刊

1004-1524

zjnyxb@126.com

0571-86404190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浙江农业学报》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业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具有原创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学术论文、述评等,涵盖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土壤肥料学、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标准、农田信息、农业经济等相关领域。所设栏目有:专论、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科技简讯、文献综述与进展等。 《浙江农业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是国内较早实现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同步发行的学术期刊之一,被CABI,AGRIS,AGRICOLA,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国内外10多种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和浙江省优秀期刊奖,入选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浙江农业学报》两年影响因子达0.749,五年影响因子再创历史创新高,达到0.837(他引率为0.95),在同级区域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不包括农业大学学报)中位居第二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侯栋李亚莉岳宏忠张东琴...
    58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18-2020 年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开展连续3a的定点试验,监测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3 个处理:A,全量化肥(当地常用化肥施用量,100%化肥);B,菌肥(60 kg·hm-2)+当地常用化肥施用量的60%;C,菌肥(120 kg·hm-2)+当地常用化肥施用量的40%.结果表明:在2018 年和2020 年,B处理的产量分别达到了 32.41、33.61 t·hm-2,较同年的A处理分别显著(P<0.05)高出7.7%和2.1%;但在2019 年,A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A处理相比,B、C处理在2019 年的VC 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72.2%和94.3%;B处理的花椰菜花球在2020 年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了7.0%.经过3a试验,与A处理相比,B、C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C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而全磷含量显著升高.较全量化肥而言,施用微生物菌肥不仅增加了有益微生物,如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的相对丰度,而且降低了病原菌,如油壶菌属(Olpidium)和小壶菌属(Spizellomyces)的相对丰度,降幅分别为2.98%~42.97%、80.69%~85.31%.综上所述,用适量的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平衡微生物区系,改善高原种植区花椰菜的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B处理的效果最佳.

    花椰菜微生物菌肥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质

    紫云英和石灰配施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董爱琴陈院华杨涛徐昌旭...
    600-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单纯紫云英翻压(GM),以及紫云英与石灰共施(GM0HL)、紫云英+常量石灰晚施(GM5HL)、紫云英+减量石灰晚施(GM5LL)等处理对土壤性状、水稻根表铁膜及水稻对镉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CK),翻压紫云英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1~2.7 g·kg-1.相较于GM处理,增施石灰后,土壤pH值显著提高0.38~0.78 个pH单位,且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21.71%~41.28%.在紫云英快速腐解末期,增施了石灰的处理(GM0HL、GM5HL、GM5LL),土壤Eh显著高于GM处理.与CK相比,GM0HL、GM5HL、GM5LL 处理在分蘖期的水稻根表铁膜 Fe 含量分别显著下降43.34%、38.82%和29.00%,根表铁膜Cd含量分别显著下降43.72%、35.56%和12.72%.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水稻Cd吸收的关键因子,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可以降低土壤Cd有效性,增加水稻根表铁膜厚度和根表铁膜Cd含量,从而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在试验条件下,紫云英翻压 5d后减量施用石灰,既可以达到较好的降Cd效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d污染耕地的治理投入.

    水稻根表铁膜紫云英石灰

    不同原料生物炭与无机钝化剂配施对小白菜地上部镉积累和土壤镉钝化的影响

    俞朝王音予刘奇珍王芸...
    613-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炭是量大价廉的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为探明不同原料生物炭与石灰-沸石复配对土壤镉钝化与作物可食部镉含量的影响,用7 种量大易得的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并采用南方典型镉中度污染温室菜地土壤进行小白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7 种生物炭的微观结构和基本理化性质存在显著(P<0.05)差异,但与无机钝化剂复配后有助于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和有效磷含量,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且均较不施用钝化剂的空白对照显著提高了小白菜的地上部干重,促进了小白菜生长,显著降低了小白菜的地上部镉含量和镉转运系数.与单施无机钝化剂相比,配施生物炭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作物生长、降低可食部镉含量等方面效果更好.

    叶菜类蔬菜重金属有机无机复合钝化剂生物炭转运系数

    振动胁迫对蓝莓花色苷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韩延超陈慧芝牛犇张小栓...
    62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莓果实富含花色苷等生物活性物质,营养价值高.但物流振动损伤会加速蓝莓花色苷等营养物质损耗,降低营养品质.文章以蓝美人品种蓝莓为实验材料,通过模拟物流振动,研究了振动胁迫对蓝莓花色苷组分、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蓝莓果实中含有10 种花色苷单体,其中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含量最高.在蓝莓贮藏前期,振动胁迫可加速花色苷积累,显著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类黄酮糖苷转移酶(UFGT)活性,诱导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VcPAL1、VcDFR2、VcCHI1、VcUFGT等表达.而贮藏后期,振动胁迫组的PAL、查尔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UFG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振动胁迫还可延缓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花色苷-β-糖苷酶等花色苷降解相关酶活性的下降,抑制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促进VcPOD1、VcPOD2、VcPOD3 和VcPPO1 等花色苷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综上,振动胁迫通过提高花色苷合成酶活性以及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加速蓝莓贮藏前期花色苷的积累;而贮藏后期,振动胁迫则通过延缓花色苷降解酶活性下降以及相关酶基因表达,促进花色苷的降解.研究结果为调控蓝莓花色苷代谢提供了理论依据.

    蓝莓花色苷基因

    添加米糠腌制对酱鸭理化品质与脂肪氧化特性的影响

    叶沁孟祥河陈黎洪
    634-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酱鸭腌制与贮藏过程中脂肪易氧化的问题,在酱鸭腌制过程中添加15%的米糠,通过测定酱鸭腌制过程中的色泽、pH值、蒸煮损失、含盐量、剪切力和菌落总数,以及贮藏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等指标,探究酱鸭腌制过程中添加米糠对酱鸭理化品质和贮藏期内脂肪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腌制过程中米糠腌制组的a*值(红度)、b*值(黄度)、pH值、蒸煮损失、含盐量和剪切力均低于未添加米糠的对照组,且L*值(亮度)较高,说明米糠在酱鸭腌制过程中起到阻碍水分蒸发的作用.此外,在腌制结束和同一贮藏期内,与对照组相比,米糠腌制组酱鸭的酸价、过氧化值和TBA值均有所降低,表明添加米糠腌制可有效改善酱鸭在腌制与贮藏期间的脂肪氧化问题,可作为腌制剂辅料应用于酱鸭生产中.研究结果可为酱鸭腌制过程中改善脂肪氧化问题和提升酱鸭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米糠腌制酱鸭贮藏脂肪氧化

    基于不确定度评估研究ID-LC-MS/MS法检测鸡蛋中氟虫腈砜残留量的关键控制点

    张巧艳方维焕郑蔚然王夏君...
    643-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控制检测结果准确性,以鸡蛋粉中氟虫腈砜残留分析标准物质[GBW(E)100779]为测试样,采用"自下而上"法对基于多功能净化柱(PAC柱)净化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鱼骨图"分析表明,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来源有样品称样量、内标溶液添加体积、标准工作溶液浓度及其移取体积.内标溶液添加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对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贡献率为68.59%;万分之一天平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同位素内标的添加过程是ID-LC-MS/MS法检测的关键控制点,参考基准的合理选择和目标物的完全提取是准确测量的前提.进一步用LC-MS/MS法对参考物质、稀释剂和内标溶液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并基于国家有证标准物质[GBW(E)100779]对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有利于提升鸡蛋食品安全的检测质量和质控水平,为精准检测质控方案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测量不确定度鸡蛋氟虫腈砜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质量控制标准物质

    基于数字图像的大田哈密瓜不同时期冠层相对叶绿素含量检测研究

    刘彦岑郭俊先郭阳史勇...
    651-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快速无损获取大田哈密瓜完整冠层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可行性,首先,利用自制的图像采集小车搭载面阵相机,获取不同水肥处理下大田哈密瓜伸蔓期、开花期、膨果期的 378 张完整冠层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处理后,提取32 种颜色特征和 6 种纹理特征,分析图像特征与冠层相对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接着,对图像特征进行预处理后,选取相应的主成分作为模型输入,分别建立用于预测不同时期冠层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多元线性回归(MLR)、支持向量机回归(SVR)、随机森林(RF)模型.对比建模效果发现,SVR模型的效果最好,在伸蔓期、开花期、膨果期,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回归的决定系数分别为 0.73、0.73、0.8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0、0.91、0.76.研究表明,利用数字图像技术能实现对大田哈密瓜不同时期冠层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可为大田哈密瓜田间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哈密瓜冠层图像叶绿素图像特征支持向量机回归关键生育期

    基于改进SSD模型的柑橘叶片病害轻量化检测模型

    李大华孔舒李栋于晓...
    662-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目标检测算法存在模型占比大,对柑橘叶片病害检测速度较慢、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的柑橘叶片病害轻量化检测方法.引入了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MobileNetV2 作为SSD网络的骨架,以减小模型规模、提高检测速度.引入感受野模块(receptive field block,RFB)来扩大浅层特征感受野,以提高模型对小目标的检测效果.并引入CA(coordinat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以强化不同深度的特征信息,进一步提升柑橘叶片病害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与VGG16-SSD相比,改进模型(MR-CA-SSD)在柑橘叶片病害检测上平均精度均值(mAP)提升4.4 百分点,模型占比减小52.3 MB,每秒检测帧数提升3.15.MR-CA-SSD综合性能也优于YOLOv4、CenterNet、Efficientnet-YoloV3 等模型.该改进模型可实现对柑橘叶片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有助于对病害部位及时精准施药.

    柑橘,叶片病害轻量化网络感受野模块注意力机制

    日光温室主动蓄放热系统热过程模拟与参数优化研究

    毛尔晔张潇丹颉建明马宁...
    671-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太阳能利用效率,降低加温成本,在当前日光温室主动式水循环蓄放热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运行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系统参数(循环水流量与蓄热水箱体积)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冬季日光温室生产条件下,当系统循环水流量为 0.23 m3·h-1,蓄热水箱体积为0.13 m3 时,系统性能最优,集、放热效率达到 70.62%与 98.38%,集/放热单元夜间平均热流密度达到237.84 W·m-2.利用优化后参数,为兰州地区EPS装配式日光温室设计了一套太阳能主动蓄放热加温方案:集放/热单元(高2.05 m,宽 1.105 m,厚 3 cm)为 50 个,循环水泵流量为 11.5 m3·h-1,蓄热水箱体积为6.5 m3.该方案可满足日光温室越冬生产,较优化前节约2 个集/放热单元,8.5 m3 蓄水池体积,降低了加温成本.

    主动蓄放热数学模型参数优化热流密度热负荷

    "双循环"格局下中国饲料粮进口稳定性研究

    崔宁波王斯曼范月圆
    681-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循环"格局下适度进口已成为缓解国内饲料粮供需矛盾的现实选择.在有效利用国际饲料粮市场的同时,降低饲料粮进口的稳定性风险,既重要且必要.在对国内饲料粮供需形势精准判断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饲料粮进口的可获性与可供性,并采用香农熵指数法对饲料粮的进口来源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国内饲料粮供需格局趋紧并呈现常态化发展趋势,供需缺口不断扩大,适度进口饲料粮是大势所需.总量上,世界饲料粮的供应潜力巨大;时点上,我国与国际饲料粮生产波动的相关性较弱.因此,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饲料粮的供需缺口是可行的.1992-2020 年,我国饲料粮进口的稳定程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玉米、麦麸和大麦的变动幅度较大,大豆的波动幅度较小.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格局下,亟须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进口结构、提高进口稳定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开放型的国家饲料粮安全保障体系.

    "双循环"格局饲料粮进口稳定性保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