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杂交水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袁隆平

双月刊

1005-3956

jhybrice@2118.cn

0731-82872961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

杂交水稻/Journal Hybrid R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杂交水稻领域内唯一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刊载内容涉及到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全部环节,融学术性、技术性、普及性和信息性于一体。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三系恢复系万恢16的选育及应用

    黄世炎黄成志雷树凡吕直文...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恢16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以万恢88、IR68066、GPNO1106和恩恢22作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水稻三系恢复系,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恢复系稻瘟病抗性0~1级,恢复力较强.利用该恢复系配组的沪优716、乐5优16、万73优16、万53优16、陵优716等5个组合已通过审定,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稻瘟病抗性和米质,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杂交水稻恢复系万恢16选育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U8优508的选育

    段文意杨梅晏承兴张甲...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U8优508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种子开发有限公司采用自育优质不育系U8A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抗病优良恢复系蜀恢50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品质优、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23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重庆市海拔800 m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杂交水稻U8优508优质高产选育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云两优9801的选育

    蓝舵涂建奎丽梅邓伟...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两优9801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优质软米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云软221S与高配合力优质籼型恢复系云恢9801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2023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亲本特征特性、选育过程及其应用技术要点.

    杂交水稻云两优9801优质高产选育

    优质长粒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蒂香优166的选育

    易小林陈华文杨经良雷日适...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蒂香优166是广西万禾种业有限公司利用香稻恢复系R166与长粒香稻不育系蒂香A配组育成的优质长粒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熟期适中,米质优,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2023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其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

    杂交水稻香稻优质蒂香优166

    杂交水稻亲本生殖生长期耐极端高温能力差异性研究

    陈晓军雷斌刘爱民王明...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温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影响较大,培育耐高温杂交水稻亲本尤其重要.2022年在湖南长沙利用20个不育系与43个恢复系共配组150个组合进行制种试验,利用夏季极端自然高温条件,筛选耐热性强的杂交水稻亲本.结果表明,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经历长时间最高温度超过40 ℃的极端高温后,恢复系F81、爽恢459、8X011、湘农恢1442、乐占、湘农恢0751、X155、湘农恢 887、X120、R8022、5W0373、爽恢 429、R0859、4WH0818、DY3、爽恢 1805、R1928、R889 的自交结实率均在80%以上,耐热能力强;不育系599S、爽1S、沁886S、芯香S、展998S与多个恢复系配组的平均异交结实率分别为 34.5%、31.2%、33.1%、33.3%、35.9%,最高异交结实率分别为 53.6%、49.5%、46.1%、41.5%、41.3%,均高于其他不育系所配组合的平均异交结实率和最高异交结实率,耐热能力强,且所制杂交种裂颖粒率低、病粒率低、种子活力水平高.利用上述亲本选配优势组合,可在平原地区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制种.

    杂交水稻亲本制种耐高温

    节水抗旱稻杂交组合旱优73全程制种机械化技术

    姚文远张剑锋黎良通赵洪阳...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水抗旱稻是指既具有水稻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的栽培稻类型.旱优73是节水抗旱稻的代表性品种,具有节水抗旱、轻简栽培、适应性广等特点,根据该杂交组合近年来的大规模制种生产实践,总结了其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

    节水抗旱稻旱优73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韵两优332在海南的高产制种技术

    程子硕彭炎钟虎黄宗泉...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韵两优332是用光温敏核不育系韵2013S与恢复系W332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18、2019、2020年分别通过湖南省、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中稻种植,在华南稻区作早、中、晚稻种植.通过韵两优332在海南多年的制种实践,总结该组合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其在海南的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韵两优332海南制种技术

    籼粳杂交稻浙粳优1578在上海奉贤区高产制种技术

    侯凡马骥驯陈佑源尚子帅...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粳优1578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利用粳稻不育系浙粳7A与恢复系浙农恢6022配组而成的籼粳杂交稻组合.该组合丰产性好、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2017年、2019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及湖北省沿江作单季晚稻种植.根据该组合近几年在上海奉贤区田间制种实践,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

    籼粳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特征特性制种技术

    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类型双季稻品种生态适应性分析

    郭夏宇李洁冰龙继锐李建武...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影响水稻的安全稳产,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双季稻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类型双季早、晚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澧县、长沙、祁阳3个生态点进行2 a定点试验来分析双季稻品种生态适应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年份、品种、气候条件均对双季稻产量造成影响,生育期较长的大穗型杂交稻五丰优317和Y两优911的产量分别比常规稻湘早籼45和湘晚籼17号提高了 10.1%和37.9%,且Y两优911和五丰优317在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稳定性及综合评价最高.气象因子和双季稻产量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日降雨量、温度资源和日照资源是影响双季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适应湖南省气候变化特点,在保证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应综合考虑双季稻品种生育期搭配、地区降雨和温光资源等因素.

    双季稻品种适应性气候变化气象因子

    人工老化对不同品种的水稻种子萌发特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吕巨智李发桥王玉浩谢小东...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市场上主推的3个水稻品种野香优2号、广8优165和特优85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度48℃、相对湿度为95%的环境条件进行人工老化,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苗长、根长以及生理指标并进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3个品种老化8 d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下降,其中特优85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降幅最小,广8优165的发芽指数降幅最小,野香优2号的活力指数降幅最小;3个品种的苗长和根长在老化8 d时最短,而苗长在老化2d时最长,根长在老化2d或者4 d时最长;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3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其中广8优165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最低,野香优2号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对3个水稻品种进行综合指数分析,特优85表现最高,野香优2号最低.综上,不同品种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随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随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幼苗苗长和根长随人工老化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特优85的综合抗老化能力强于另外2个品种,更耐贮藏.

    水稻人工老化发芽综合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