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杂交水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袁隆平

双月刊

1005-3956

jhybrice@2118.cn

0731-82872961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

杂交水稻/Journal Hybrid R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杂交水稻领域内唯一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刊载内容涉及到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全部环节,融学术性、技术性、普及性和信息性于一体。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及其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廖海丽刘剑镔梁毅肖贵...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的隐患.鉴定和克隆水稻抗病抗逆基因,解析其分子遗传机制,对水稻抗性改良和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类病斑突变体是一类没有病原菌等外界胁迫下叶片等组织上自发形成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坏死斑,具有类似于过敏反应和细胞死亡的材料.因此,类病斑突变体成为挖掘广谱抗病基因、阐释抗性和环境胁迫反应机制的理想材料.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水稻类病斑基因被定位和克隆,其参与抗性的功能机理也逐步清晰.对水稻类病斑的来源、命名、分类、基因定位与克隆以及其发生机制进行梳理,并对如何利用水稻类病斑突变体培育抗病和抗逆水稻品种进行讨论,为水稻广谱抗病和抗逆育种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抗性调控途径

    水稻雄性不育系裂颖的生理变化及转录组分析

    赵晶晶彭仟王永东金旋...
    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水稻雄性不育系裂颖的发生机理,挖掘水稻裂颖发生的关键基因,以期减少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裂颖的发生,以裂颖性状差异较大的雄性不育系香玉5A、玥020S及其恢复系R3576为供试材料,采集香玉5A和玥020S开花期颖果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测定了颖花开闭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重度裂颖品种香玉5A颖果中可溶性糖和茉莉酸含量均高于轻度裂颖品种玥020S,而生长素含量则低于玥020S.转录组分析获得3 09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代谢和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KEGG Pathway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通过植物病原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与蔗糖代谢等途径富集.从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和转录因子中筛选出了 11个可能与裂颖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结果表明Os07g0543300、OsJAR1和OsMADS16等基因可能是导致水稻雄性不育系裂颖发生的关键基因.本研究获得了不同裂颖性状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注释信息,为进一步探明水稻不育系裂颖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水稻雄性不育系裂颖转录组分析淀粉与蔗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

    多基因聚合抗病虫水稻恢复系的创制及鉴定

    丁佳陈思扬孙志忠彭克帆...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螟虫、稻瘟病及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虫害,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单个抗性位点改良效果不佳.生产实践表明,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制具有复合抗性的多基因聚合水稻新材料是抵御多种病虫害、保障水稻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以水稻强优恢复系R900为受体,转CrylAb基因材料mfb-MH86为抗虫供体、携带Pi9和Xa23基因的R9001为抗病供体,借助高效KASP标记等分子检测技术开展回交转育,成功将CrylAb、Pi9和Xa23等3个基因聚合到R900中,筛选获得YA19-1、YA48-1、YA50-1、YA103-3、YA108-8和YA109-8等6个综合性状稳定的改良恢复系新材料.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与R900相比,改良新材料的株高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除YA103-3外,其他材料的有效穗和单株产量等性状有所改善.病虫抗性结果显示,所有改良株系的螟虫、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均明显优于亲本R900.螟虫主要取食部位茎秆和叶鞘中的抗虫蛋白占总蛋白比例明显高于叶片,能够有效地降低螟虫所造成的危害.改良恢复系杂交组合丰产性评价试验显示,组合晶 4155S/YA19-1、广湘 24S/YA48-1、广湘 24S/YA103-3、Y58S/YA19-1 表现为增产,其中 Y58S/YA19-1 增产幅度最大.对Y58S所配组合进行螟虫抗性鉴定,与Y58S/R900相比,其抗性明显提高.研究结果为选育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的抗病虫高产新组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材料储备.

    水稻恢复系抗病虫基因CrylAbPi9Xa2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KASP聚合育种

    一种简易的水稻抽穗扬花期耐热性评定方法

    黄永萍吴旗黄州邹国兴...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高温对水稻这一关键粮食作物的生产构成重大威胁.尤其是在抽穗扬花期,高温胁迫会显著降低水稻的结实率,进而影响粮食总产量.鉴于此问题的严峻性,筛选和培育耐热水稻品种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创新性地利用"温汤杀雄"方法模拟高温环境,通过统计自交结实率来评定水稻的耐热性.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温汤杀雄处理与人工气候室高温处理的自交结实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温汤杀雄方法在评定水稻抽穗扬花期耐热性上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综上,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且有效的耐热性评定方法,对耐热水稻的筛选与育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水稻高温抽穗扬花期耐热性温汤杀雄

    高原两系杂交粳稻主要经济性状杂种优势和相关性分析

    钏兴宽杨钏杰李国生尹鹏熙...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个两系粳稻不育系、5个恢复系及其配组的15个组合为研究材料,以滇Ⅰ型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滇禾优203为对照,分析高原两系杂交粳稻组合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杂交组合主要经济性状间相关性以及杂交组合主要经济性状与亲本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原两系杂交粳稻组合的产量和经济性状差异较大,与对照滇禾优203相比,高原两系杂交粳稻组合产量杂种优势有正有负,库容量全部表现为负值,有效穗数、结实率表现正向优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负向优势.高原两系杂交粳稻组合产量与有效穗数、库容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组合的株高、穗长与父本及父母本的交互效应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株高上无超亲现象;有效穗数与母本和父母本的交互效应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与父本和父母本交互效应呈极显著正相关.初步确立了高原两系杂交粳稻以矮秆多穗不育系与高秆大穗恢复系配组为最佳方式,同时确立了多穗、中高秆、高结实、穗粒协调的高原两系杂交粳稻理想株型模式.

    高原两系杂交粳稻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相关分析

    优质籼型水稻不育系荃泰A的选育与应用

    陈琳张从合王华运俞程...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荃泰A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荃9311B与荃香9B杂交,F5代再与荃9311A杂交、回交转育育成的籼型水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异交结实率高、熟期早、米质好、抗性强等特点,2019年通过了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利用该不育系已配组育成荃泰优836、荃泰优851、荃泰优532、荃泰优巴斯香占等多个杂交稻组合通过品种审定.

    杂交水稻不育系荃泰A优质选育

    香型水稻不育系国香1A的选育与应用

    周雷吴凡侯锡学吴泽江...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香1A是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宜香1B与广抗13B杂交后与宜香1B回交,再与宜香1A测交并经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香型三系水稻不育系,于2019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国香1A香味浓,异交结实好,目前已配制3个杂交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杂交水稻不育系香型国香1A选育

    欢迎订阅2025年《杂交水稻》

    53页

    直立穗长粒优质晚粳稻不育系嘉74A的选育与应用

    张呈祥李柏陆金根高荣村...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嘉74A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直立穗、优质、长粒型粳稻新品系嘉74B为父本、以BT型不育源供体嘉60A为母本,杂交后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早熟晚粳三系不育系,具有理想株型、直立穗、长粒、优质、制繁种性状好等特点,2022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新组合嘉优8201(嘉74A/嘉恢8201)、嘉优9370(嘉74A/浙恢9370)于202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杂交粳稻三系不育系嘉74A长粒优质选育

    优质抗倒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炜567S的选育与应用

    胡忠孝徐秋生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株高矮、分蘖力强、抗倒性强的两系不育系深08S与抗病性好、米质优的两系不育系中间材料15S(Y58S/成恢993)杂交,选育出了株型理想、分蘖力和抗倒性强、配合力好、米质优、抗性较好的温敏核不育系炜567S,于2023年12月29日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利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炜两优2133于202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杂交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炜567S优质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