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邹冰

季刊

2095-7092

ZJSL@chinajournal.net.cn

0571-86929028

310018

杭州下沙高教园东区学林街583号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钱塘江山水诗之宋韵三昧

    吴小英裴新平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韵"是中国美学的经典范畴,"宋韵"是对宋代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的集中概括。钱塘江山水诗是钱塘江流域宋代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承载了宋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从审美探索的角度看,宋代钱塘江山水诗词的风光描摹中透露出娴雅、淡远、富有余味的宋韵美学特征;从历史沉思的角度看,宋代钱塘江山水诗词的古迹拜谒中流露出强烈的历史感,以及民族性之下的家国认同和忠孝观念;从人生感悟的角度看,宋代钱塘江山水诗的江河论道中充满着形象与哲理相结合、虚静与实动相统一的理性思考。

    钱塘江山水诗宋韵美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田水利工具改革研究(1950-1960 年)

    杨亮亮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江河泛滥、灾害频繁,水利事业百废待兴。为此,党和政府及时制定了"防止水患,兴修水利"的国策。为助力农田水利修复与修筑,在1950-1960年,全国开展了水利工具改革运动。这一时期水利工具的改革经历了全面改良、创新与研发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北方大面积研制推广水车,南方在改良旧有水利工具的同时推广机械灌溉,"一五"计划期间继续发展,至"大跃进"时期水利工具改革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群众运动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冬春季节兴修农田水利,改良、研发水利工具,使得水利工具有了较大进步。水利工具改革运动,有效地缓解了旱灾带来的影响,在保证农业丰收、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冒进的做法,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利工具"大跃进"

    富水砂卵石地层深基坑降水特性及涌水量研究

    杨恒星周玉乐王子琪张跃飞...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洛阳市周山大道下穿开元大道路口明挖深基坑工程为依托,分析各降水参数改变对渗流场分布与降水效率的影响。通过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不同降水参数下降水井抽排地下水情况,同时建立了标准状态下涌水量特征曲线,并针对非标准状态提出涌水量修正方法。结果表明:除地层渗透系数改变地下水流速外,其他参数均会导致流网形态发生改变,与阻隔效应耦合后将间接影响降水速率。另外,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考虑止水帷幕阻隔作用后的深基坑涌水量预测公式及其修正函数具有合理性,可应用于砂卵石地层深基坑降水工程。

    砂卵石地层深基坑降水止水帷幕阻隔效应基坑涌水量修正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老旧渡槽数字影像采集中的应用

    叶俊飞邵志平季哲丞陈海雄...
    20-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渡槽的数字化影像采集研究,对于了解渡槽的历史演变、建筑技术和相关的历史事件,保存重要的文化遗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省义乌市上吴渡槽工程的数字化信息采集结果表明,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生成的老旧渡槽三维模型具有高精度的空间信息和丰富的纹理信息,模型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对于老旧水工建筑物的保护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老旧渡槽无人机倾斜摄影数字影像采集

    图像识别技术在水工隧洞收敛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李峰许孝臣刘进宝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水工隧洞收敛变形监测技术,是实现水工隧洞全断面收敛变形简便、易操作的自动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在实践应用中,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了靶标自动识别和位移自动测读,测量精度可控制在2 mm之内,通过试验获得了最佳靶标直径和适宜的拍摄距离参数,靶标适宜直径范围为150~250 mm,适宜拍摄距离根据洞径选择3~10 m,并结合某施工期水工隧洞工程进行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减少人工监测工作量,大大提高监测工作效率,研究结果可为隧洞安全监测提供重要参考和技术支撑。

    水工隧洞收敛变形监测图像识别隧洞安全

    不同桩-土界面摩擦系数对水平荷载下大直径单桩变形特性影响研究

    黄晨虓郑许冬刘开友张智卿...
    31-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桩-土界面摩擦系数对水平荷载下大直径单桩变形特性的影响,根据现场试验及室内循环剪切试验结果,采用Abaqus软件及可考虑软土软化效应的本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提高桩-土界面摩擦系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桩顶位移,其减少程度与桩土相对位移呈正相关。桩-土界面摩擦系数变化区间为0。1~0。5,在水平静载作用下,桩-土界面摩擦系数对桩顶位移的影响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随桩径的增大而减小。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土界面摩擦系数对桩顶位移及桩周土体软化程度的影响随荷载峰值、荷载频率、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增大,桩顶位移减小值最大可达25。85%,桩周土体软化程度最大可达17%。

    大直径单桩水平荷载桩-土界面摩擦系数数值模拟应变软化效应

    基于AHP-熵权法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以杭州市滨江区为例

    吴佳瑶张煜洲陈柯李海龙...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的现象,以杭州市滨江区为例,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结合熵权法对杭州市滨江区进行评估并结合历史积涝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滨江区内涝风险较高,其中高和中高风险区占比43。2%,主要分布在钱塘江沿岸地区及中部地势低洼地区。中风险地区占比29。8%,主要集中在滨江区中部北塘河附近,中低和低风险区占比18。9%,主要位于滨江区东南部,中高风险区与现有涝点基本吻合且风险区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

    城市内涝风险评估AHP熵权法滨江区

    浅埋高铁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预测技术研究

    李峰山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浅埋高铁隧道施工的基础数据收集力度较小,地表沉降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将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与具有预测功能的GM灰色预测理论结合,构建GM-BPNN组合预测模型,实现对传统高铁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预测方法的优化。该方法首先利用岩土体地表沉降的随机过程构建数据模型,提升数据收集力度,获取可靠性较强的基础信息,通过构建地表沉降与随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预测地表沉降状态,使得神经网络在地表沉降预测中,具备非线性数据逼近能力,从而实现整体预测,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升整体预测精度,做到及时预测地表沉降现象,从而保障施工安全。

    浅埋高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预测技术

    地铁车站暗挖大跨度隧道施工技术案例研究

    宋英杰
    51-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工程暗挖大跨度隧道施工技术重难点较多,北京市成府路车站暗挖施工的重难点在于地质条件复杂,周围既有建筑物较多,暗挖段为大跨度双拱隧道,施工难度比较大。通过采用中导洞法开挖及支护,分三阶段顺序施工,并严控明暗连接处质量、施工沉降和变形及做好对上方管线的保护等施工措施,可促使地铁工程暗挖大跨度隧道施工任务顺利完成,确保施工安全及质量,降低对周围环境和既有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

    地铁工程暗挖大跨度隧道施工

    基于移动模架的大型桥梁现浇简支梁施工分析

    赵维旭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磴口黄河特大桥工程案例,详细分析移动模架现浇简支梁的具体施工应用。在该工程施工时,从上行式移动模架的结构功能入手,按照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拼装步骤进行拼装。工程实践表明,把控好移动模架的拼装质量及做好各施工关键工序的高效衔接,可有效避免桥梁下方复杂环境对模架搭设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施工效果显著。经验证,此项技术具有可靠性,值得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移动模架大型桥梁简支梁混凝土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