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实用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实用医学
浙江实用医学

马伟杭

双月刊

1007-3299

zjsyyx1996@sina.com

0571-88861362

310013

杭州市天目山路182号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内

浙江实用医学/Journal Zhejiang Practic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系浙江省卫生厅主管、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3-1207/R,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3299。本刊宗旨是积极贯彻党的卫生方针政策,宣传和推广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和防病治病的先进经验,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以实用为主,以临床为主,以基层为主。每期刊用文章80%为临床实用性较强的稿件,主要报道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研究进展及医药卫生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防治研究、诊治分析、临床与药、临床与检验、临床护理、综述、误诊分析、病例报告、科研管理、医院管理、医学情报工作、国外医学动态等,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本刊为大16开64页双月刊,每逢双月25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吴昊杰阮麒麒张建华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尤瑞克林组,每组42例。两组在对症治疗(抗血小板凝聚、调节微循环等)的基础上依达拉奉组用250mL0。9%NaCl注射液将30mg依达拉奉溶解后静脉滴注;联合尤瑞克林组在依达拉奉组基础上每次用100mL0。9%NaCl注射液将0。15PNA单位尤瑞克林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恢复情况(mR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I)、认知功能(MoCA量表)、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及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细胞因子(VE-cad-herin、MCP-1、NSE)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尤瑞克林组总有效率(90。48%)高于依达拉奉组(71。4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天后联合尤瑞克林组mRS评分、NIHSS评分及血流变学指标、细胞因子均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BI及MoCA评分均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相关因子水平及血流变学指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急性脑梗死尤瑞克林依达拉奉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安全性血流变学细胞因子

    激光剥离与器械剥离声带白斑的疗效对比研究

    景晶李斌唐旭霞
    186-190,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对比CO2激光剥离术与器械剥离术治疗声带白斑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2年6月在浙江省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声带白斑患者158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激光剥离组(n=85)和器械剥离组(n=73),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嗓音功能和声带功能。结果 激光剥离组痊愈率为96。5%,有效率为2。4%,总有效率为97。6%,复发率为1。2%。器械剥离组痊愈率为94。5%,有效率为1。4%,总有效率95。9%,复发率为4。1%。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嗓音功能和声带功能均有改善(P<0。05),激光剥离组在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嗓音障碍严重指数、声带振动对称性评分和声带黏膜波评分方面优于器械剥离组(P<0。05)。结论 CO2激光剥离术治疗声带白斑总体效果优于器械剥离术,对患者嗓音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声带白斑CO2激光黏膜剥离术器械剥离术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

    叶星星周建芳陆晓艳姚国明...
    191-194,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2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患者85例作为内瘘血栓组,按1:2匹配选取同期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且内瘘功能良好的无内瘘血栓组170例,根据临床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各种可能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性别、血尿素、hs-CRP、D-二聚体是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论 男性、低血尿素、高hs-CRP及高D-二聚体是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对男性患者加强内瘘保护宣教,对于血尿素低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炎症及高凝状态,以降低患者内瘘血栓发生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影响因素

    输卵管结扎术或切除术对单侧输卵管积水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血流参数的影响

    杨晓娣尤薇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输卵管结扎术和输卵管切除术对单侧输卵管积水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因单侧输卵管积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3例,随机分为切除组(45例)及结扎组(48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卵巢储备功能[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卵巢血流参数[卵巢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的变化。结果 (1)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血清AMH、FSH、LH及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AMH、FSH、L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AMH、FSH、LH及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①单侧输卵管切除术中,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VFI明显降低(P<0。01),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及患侧VI及F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侧输卵管结扎术中,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患侧及健侧VI、FI、VF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6个月内,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及结扎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不明显,但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可能会降低患侧卵巢血流灌注。

    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结扎术输卵管切除术卵巢储备功能血流参数

    不同剂量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

    丁黎黎余虹铃江桥英
    199-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孕妇3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黄体酮组122例(单纯使用黄体酮),观察A组122例(使用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40mg/次,1次/d),观察B组123例(使用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40mg/次,2次/d)。比较三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症状(阴道流血、腹痛或宫缩缓解)消失时间,临床症状复发例数和难免流产例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黄体酮组、观察A组、观察B组先兆流产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逐渐缩短(P<0。01),临床症状复发率观察A组低于黄体酮组(P<0。05),观察B组低于观察A组(P<0。05),三组难免流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A组和观察B组总有效率均高于黄体酮组(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三组皮疹、头晕、头痛及肝功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可以提高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40mg/次,2次/d的间苯三酚的应用方案更有助于快速改善临床症状。

    先兆流产黄体酮间苯三酚

    姿势控制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步态稳定性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陈芝英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姿势控制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8月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电刺激组,每组45例。常规组给予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以及患肢综合训练等常规对症治疗;电刺激组给予姿势控制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即先评估步态和姿势,确定需要改进的关键区域,再给予静态和动态姿势训练,8周内训练时间由每次5~10分钟延长至20~30分钟,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对偏瘫侧下肢部位的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及股四头肌的运动点给予电刺激治疗,30min/次,1次/d;并外将躯干、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等部位固定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仪器上训练,每次20分钟,1次/d。两组每周治疗6天,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足下垂步态稳定性指标(步频、步幅、步宽、足偏角)、步行能力(FAC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和生活质量(GQOL-74评分)。结果 治疗后,电刺激组下肢FMA评分、步频、步幅、FAC评分、MBI评分及GQOL-74各项评分均较常规组高,而步宽、足偏角均较常规组低(P<0。05或P<0。01)。结论 姿势控制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可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步态稳定性,促进步行能力恢复,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脑卒中足下垂姿势控制动作反馈功能性电刺激步态稳定性

    摄食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厉巧兰徐琼金鑫鑫
    20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改良容积粘度测试评估下的摄食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12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常规吞咽训练,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摄食训练组、NMES组和联合组,每组21例。摄食训练组接受改良容积粘度测试评估下的摄食训练,即将液体分为低稠、中稠和高稠,每种稠度以3mL、5mL、10mL次序测试,遵循中稠→低稠→高稠的测试顺序。NMES组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在颈前正中线两侧、颏下和舌骨上部放置电极片,前后各4片,在吞咽恢复模式下将电流强度由0mA逐步增大,通常在6。3~13。2mA,1次/d,30min/次,连续治疗6周;联合组结合以上两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临床疗效。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05,P=0。004),其中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摄食训练组和NMES组(P<0。05);(2)吞咽功能。治疗后,三组洼田饮水试验与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其中以联合组改善最明显,优于摄食训练组和NMES组(P<0。05),摄食训练组和NME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治疗后,三组SWAL-QO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33,P=0。015),且联合组优于摄食训练组和NMES组(P<0。05),摄食训练组与NME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4)并发症。三组吸入性肺炎、误吸、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改良容积粘度测试评估下的摄食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提高吞咽功能,保证营养吸收,提高生活质量,且干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脑卒中吞咽障碍摄食训练改良容积粘度测试神经肌肉电刺激

    腹腔镜下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不同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对比

    李峻峰孙勤丰孙建光
    213-215,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中采用不同入路(头侧中间联合入路和尾侧中间联合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22年9月右半结肠癌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侧中间组40例和尾侧中间组41例。头侧中间组在腹腔镜下行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术中采用头侧中间联合入路,而尾侧中间组则采用尾侧中间联合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标本切除长度、引流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镇痛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红细胞免疫指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ed blood cell-immune complex rosette,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ed blood cell-C3b receptor rosette,RBC-C3bRR)、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花环率(tumour redbloodcell rosette,TRR)])及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淋巴瘘、切口感染、肺不张、吻合口出血)。结果 (1)尾侧中间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头侧中间组(P<0。01),两组标本切除长度、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天两组红细胞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天RBC-ICR水平升高,TRR、RBC-C3bRR水平降低(P<0。05);(3)住院期间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采用尾侧中间联合入路较头侧中间联合入路更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其余方面如术后恢复、并发症等差异并不明显。

    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头侧中间联合入路尾侧中间联合入路疗效

    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李宁王家辉
    216-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4年3月在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7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内镜组,每组35例。常规组行常规治疗,包括采取液体复苏和抑制胰酶和胃酸分泌、抑制胰酶原激活等治疗。内镜组在发病72小时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全麻下置入十二指肠镜使其到达十二指肠降部,把导丝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直到胆总管,注入造影剂后对胆管进行显影并摄片,然后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并取出结石,并行鼻胆管引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胰腺功能(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与肝功能(TBIL、ALT、GGT、AST)、炎性因子(PCT、IL-6、CRP)的变化。结果 内镜组体温恢复时间、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较常规组短(P<0。01);治疗5天后,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TBIL、ALT、GGT、AS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内镜组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PCT、IL-6、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内镜组较常规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72小时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恢复加快,胰腺功能、肝功能得以改善,并减轻了炎症反应,疗效较好。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腺功能肝功能炎性因子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0.1%浓度罗哌卡因在不同背景剂量下硬膜外自控镇病的临床应用

    李可叶周海月王林月张林...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0。1%浓度罗哌卡因在不同背景剂量下通过硬膜外自控镇病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浙江省安吉县中医医院2022年7月~2024年3月肛肠科收治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9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0例。三组均给予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泵内药物均为0。1%盐酸罗哌卡因100mL。Ⅰ组、Ⅱ组和Ⅲ组设置的背景剂量分别为2mL/h、4mL/h、6mL/h,PCA按压剂量均为2mL,锁定时间均为20分钟,并评价三组术后4、8、12、24小时的疼痛评分和术后3天的睡眠(PSQI量表)、尿潴留和肌力情况。结果 (1)术前,三组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24小时三组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同时间点,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NRS疼痛评分更高(P<0。05),而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三组PSQI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PSQI量表评分下降(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Ⅰ组比较术后发生尿潴留率显著增多(P<0。05),而Ⅱ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应用0。1%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病泵设置中将背景剂量设置为4mL/h时患者有更好的睡眠质量且尿潴留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好,可用于指导镇痛。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硬膜外自控镇病罗哌卡因背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