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丛黎明

月刊

2096-5087

zjyfyx@mail.hz.zj.cn

0571-87115497

310004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机场路137号

预防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浙江预防医学会主办,系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出版周期快、导向性强、注重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主要报道本省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实践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的最近科技信息,旨在促进我省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服务。本刊稿源丰富,均来自卫生防病的和预防保健、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本刊面向基层,以广大预防保健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09—2023年嘉定区HIV检测结果分析

    张永丁盈盈钟培松王伟炳...
    1056-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9—2023年上海市嘉定区不同检测途径的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结果,为完善HIV检测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9—2023年嘉定区HIV检测资料,描述性分析VCT门诊、性病门诊、术前及输血(制品)、婚前及孕产期、其他临床就诊者和其他人群6类检测途径的HIV检测人次和HIV阳性率.结果 2009—2023年嘉定区检测HIV 1729347人次,年均增长率为7.55%;确证HIV阳性1125例,年均阳性率为6.51/万.VCT门诊、性病门诊、术前及输血(制品)、婚前及孕产期、其他临床就诊者和其他人群检测途径分别检测11516、112880、692609、635770、196315和80257人次;其中术前及输血(制品)和婚前及孕产期途径检测人次较多,分别占40.05%和36.76%.VCT门诊、性病门诊、术前及输血(制品)、婚前及孕产期、其他临床就诊者和其他人群检测途径HIV阳性率分别为336.05/万、21.79/万、2.93/万、0.35/万、10.95/万和6.48/万;VCT门诊检测途径的HIV阳性率高于其他检测途径(均P<0.001).结论 2009—2023年嘉定区HIV检测人次增加,主要通过术前及输血(制品)和婚前及孕产期途径检测;VCT门诊检测途径的HIV阳性率较高.

    HIV检测途径阳性率自愿咨询检测医疗机构

    精神分裂症患者PTEN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及锥体外系症状的关联研究

    高可润禹顺英李华芳
    1060-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效果及锥体外系症状(EPS)的关联,为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法纳入2019—2021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的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利培酮(4~8 mg/d)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病情,根据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判断治疗有效性,采用辛普森-安格斯量表评估EPS.患者入组和治疗结束时采血提取DNA,采用SNaPshot法对PTEN基因的5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利培酮治疗有效性及EPS的关联.结果 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44例,其中男性85例,占59.03%;女性59例,占40.97%.年龄M(QR)为30.50(17.00)岁,病程M(QR)为5.50(9.00)年,使用利培酮剂量M(QR)为4.00(0)mg/d.利培酮治疗有效60例,占41.96%;发生EPS 30例,占20.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EN的5个SNP基因型均与利培酮治疗有效性无统计学关联(均P>0.05);rs17107001的GT+TT基因型与EPS发生风险降低有关(OR=0.110,95%CI:0.001~0.886).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PTEN基因rs17107001的GT+TT基因型可能与利培酮治疗引起的EPS呈负相关.

    精神分裂症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单核苷酸多态性利培酮锥体外系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相关知识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阴巧媛范伟沈腊梅陆艳...
    1065-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人群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COPD认知水平、预防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0—2022年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金港镇、大新镇和凤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的COPD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COPD相关知识认知情况,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估焦虑症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COPD高危人群相关知识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COPD高危人群2078人,年龄为(60.85±6.59)岁.女性1111人,占53.53%;男性967人,占46.47%.COPD高危人群相关知识认知得分为(6.33±2.59)分,知晓率为72.18%.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吸烟、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暴露和焦虑症状直接影响COPD高危人群相关知识认知,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057(95%CI:-0.099~-0.014)、0.048(95%CI:0.005~0.090)、0.162(95%CI:0.117~0.204)、0.060(95%CI:0.018~0.096)、0.055(95%CI:0.021~0.088)、0.139(95%CI:0.107~0.170)和-0.172(95%CI:-0.209~-0.135);年龄、性别和职业暴露间接影响COPD高危人群相关知识认知,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069(95%CI:-0.090~-0.051)、-0.084(95%CI:-0.113~-0.053)和0.007(95%CI:0.003~0.014).结论 COPD高危人群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与年龄、性别、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吸烟、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暴露和焦虑症状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认知影响因素

    2013—2022年浙江省硅肺发病时空分析

    周簪荣魏芳方兴林邹华...
    1070-1072,1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浙江省硅肺发病重心和空间聚集性,为完善硅肺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浙江省硅肺病例资料,采用重心迁移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浙江省硅肺发病时空特征.结果 2013—2022年浙江省累积报告硅肺病例2902例,2013年、2019年和2014年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分别为545、373和372例,占18.78%、12.85%和12.82%.病例以男性为主,2874例占99.04%;职业以矿山开采及相关行业为主,1463例占50.41%.2013年发病重心在嵊州市;2014—2018年发病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至东阳市和义乌市;2019—2020年发病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至仙居县和天台县;2021—2022年发病重心向西迁移至磐安县和仙居县.2014年、2016年和2021年硅肺发病具有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值均>0,均P<0.05);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宁波市、衢州市、温州市和台州市.结论 2013—2022年浙江省硅肺发病重心整体迁移幅度较小,主要在中部地区;高-高聚集区由宁波市和衢州市迁移至台州市.

    硅肺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时空特征

    盐田区3~18岁学生校园伤害特征

    冯小丽罗诗丽李衡李志浩...
    1073-1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3~18岁学生校园伤害特征,为制定校园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深圳市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23年盐田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因伤害首次就诊、伤害发生地点为托幼机构或中小学校的3~18岁在校学生病例资料,描述性分析伤害发生时间、发生原因、发生时活动、伤害性质和伤害部位等特征.结果 2023年盐田区报告3~18岁学生校园伤害病例1681例,其中男生1182例,女生499例,男女比为2.37︰1.学龄前儿童206例,占12.25%;小学生856例,占50.92%;初中生358例,占21.30%;高中生261例,占15.53%.校园伤害高发月份为2—6月,占49.97%;高发时间段为15:00—18:59,占44.68%.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跌倒和钝器伤,占41.94%和33.85%;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和体育活动,占57.70%和21.83%;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为主,占49.20%;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占74.60%,无死亡病例;伤害部位前三位依次为头颈部、上肢和下肢,占36.94%、27.54%和24.33%.男生钝器伤和挫伤/擦伤比例较高(AR=4.8、4.0);随着学段升高,学生校园伤害发生在体育活动时比例、扭伤/拉伤比例和伤害部位为下肢比例上升(均P<0.05).结论 盐田区学生校园伤害主要发生在春季、休闲或体育活动时,发生原因主要为跌倒和钝器伤,男生、小学生是校园伤害的高危人群.

    伤害监测学生学校

    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沈芳芳吕家顺胡伟杭燕雯...
    1078-1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4—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闵行区常住居民,采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社区、乡镇人群筛查量表》收集基本信息、脑卒中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资料,依据《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判定脑卒中高危人群;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25666人,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8459人,其中男性3362人,女性5097人,男女比为0.66︰1;年龄M(QR)为66.00(11.0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颈动脉斑块4305例,检出率为50.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OR=1.052,95%CI:1.043~1.061)、有脑卒中家族史(OR=1.297,95%CI:1.103~1.526)、高血压(OR=1.245,95%CI:1.025~1.512)、糖尿病(OR=1.439,95%CI:1.241~1.669)与男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风险较高有关;年龄增长(OR=1.058,95%CI:1.051~1.066)、不运动(OR=1.138,95%CI:1.001~1.294)、有脑卒中家族史(OR=1.201,95%CI:1.062~1.357)、明显超重或肥胖(OR=1.269,95%CI:1.127~1.430)、高血压(OR=1.169,95%CI:1.003~1.362)与女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风险较高有关.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脑卒中家族史、运动、明显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且存在性别差异.

    脑卒中颈动脉斑块高危人群影响因素

    睡眠与衰弱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杨玉丹杨红骆沛洋宋杰...
    1082-1085,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分析睡眠与衰弱的关联,为衰弱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睡眠时间、失眠和清晨型睡眠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资料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或GWAS Meta分析,分别包含446118、1331010和697828名研究对象;衰弱采用衰弱指数评估,相关SNP资料来自一项包含175226名研究对象的GWAS Meta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法进行双向MR分析,并采用加权中位数法、最大似然比法、MR-Egger回归法和MR-PRESSO检验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正向MR分析结果显示,较长的睡眠时间(β=-0.170,95%CI:-0.255~-0.085)、清晨型睡眠(β=-0.036,95%CI:-0.058~-0.014)可能降低衰弱风险;失眠可能增加衰弱风险(β=0.167,95%CI:0.149~0.184).反向MR分析结果显示,衰弱可能增加失眠风险(OR=1.645,95%CI:1.278~2.117).双向MR分析结果均具有稳健性,并可排除异质性、水平多效性产生的影响.结论 睡眠时间、失眠、清晨型睡眠与衰弱存在因果关系.

    睡眠时间失眠清晨型睡眠衰弱孟德尔随机化

    产后忧郁量表的汉化及信度、效度检验

    王炜李智慧孔燕于桂玲...
    1086-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汉化产后忧郁量表(MBS),并检验中文版MBS的信效度.方法 根据Brislin翻译模型对MBS进行翻译、回译、跨文化调适和预调查,形成中文版MBS.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东省3所三甲综合医院产科中心产妇进行调查,检验中文版MBS的信效度.根据专家咨询的评分结果评价内容效度,以中文版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作为效标评价中文版MBS的效标关联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结构效度;计算Cronbach's α、折半信度评价信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 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9份,问卷有效率为95.80%.中文版MBS包括母婴交流、婴儿喂养、角色适应、母亲职责、家庭接纳和社会支持6个维度,共32个条目.各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00~1.000,量表平均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90;中文版MBS得分与中文版EPDS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75(P<0.05).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58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14,拟合优度指数为0.896,比较拟合指数为0.996,递增拟合指数为0.996,规范拟合指数为0.913,非规范拟合指数为0.995,模型拟合度较好.总Cronbach's α为0.924,折半信度系数为0.765;各维度Cronbach's α为0.809~0.956,折半信度系数为0.807~0.966.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0.880~0.937),最佳临界值为75.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698,灵敏度为0.874,特异度为0.824.结论 中文版MBS信效度良好,可作为我国产妇产后忧郁的评估工具.

    产后忧郁量表信度效度跨文化调适

    中国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的Meta分析

    沈荣蕃李玮萍董子暄武佳敏...
    1092-1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为儿童青少年龋齿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3~18岁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的文献.采用R 4.4.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逐一剔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Begg秩相关检验和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检索相关文献561篇,最终纳入26篇.调查地点在中国东部地区14篇,中部地区4篇,西部地区8篇;样本量为95594人,龋齿患病450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为48.11%(95%CI:41.58%~54.6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地区、学段、城乡、地区经济水平不同的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逐一剔除文献后,龋齿患病率为41.58%~54.65%,提示研究结果较为稳定.Begg秩相关检验和Egger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均P>0.05).结论 2020—2023年中国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率为41.58%~54.65%.

    龋齿患病率儿童青少年Meta分析

    宁波市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特征

    毛碧波卢文波陈长水邱海燕...
    1097-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宁波市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流行特征,为制定RSV感染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3年12月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诊断资料和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荧光PCR-毛细电泳法检测11种非细菌性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描述性分析不同时间、性别和年龄住院患儿RSV感染检出情况.结果 检测49449份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咽拭子标本,检出RSV阳性4310份,检出率为8.72%.2019和2020年的11月至次年2月,2021年8—10月和2023年5—9月分别出现RSV检出率高峰.男童RSV检出率为9.25%,高于女童的8.04%(P<0.05).<1岁儿童RSV检出率最高,为16.37%,RSV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RSV阳性标本中,RSV单一检出3407份,占79.05%;混合检出903份,占20.95%.混合检出比例较高的非细菌性呼吸道病原体依次为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和人副流感病毒.结论 宁波市住院患儿RSV感染在2021年和2023年出现非典型季节流行,男童和<1岁儿童检出率较高,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