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内毒素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意义

    章惠萍何小帆任宁宁
    1401-1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ET)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96例住院患者,根据感染情况分全身感染组10例、局部感染组67例和未感染组119例.比较3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和科室的差异,检测hs-CRP、PCT与ET水平,并对血液hs-CRP、PCT与E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原发病、科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局部感染组恶性肿瘤患者占比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感染组重症医学科患者占比高于局部感染组、未感染组,局部感染组重症医学科患者占比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局部感染组、未感染组相比,全身感染组hs-CRP、PCT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身感染组E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hs-CRP与PCT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液hs-CRP与PCT检测对住院患者全身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临床应重点关注恶性肿瘤患者和危重患者感染情况,及时、合理地调整治疗方案.

    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内毒素感染性疾病

    CT引导下吲哚箐绿定位在胸腔镜下亚厘米肺磨玻璃结节切除中的应用

    韩瑞王龙飞滕飞林佳...
    1405-1409,后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内注射吲哚箐绿(ICG)荧光染色定位在胸腔镜下切除亚厘米肺磨玻璃结节(GGN)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至5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亚厘米肺GGN的13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前CT引导下肺内注射ICG定位后切除GGN患者81例作为观察组,基于解剖结构术中定位切除GGN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资料、病理资料,并术后随访1年评估肺GGN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前定位成功率为98.77%,对照组为9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组织切除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术中基于解剖结构定位,术前CT引导下肺内注射ICG定位有助于胸腔镜下快速切除亚厘米肺GGN,并且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同时未增加复发率,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吲哚菁绿肺磨玻璃结节定位胸腔镜

    223例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钱成林勇李亚玲仇鹏...
    1410-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桐乡市4所初中及4所高中的青少年690名,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采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NSAQ)筛选出NSSI行为人群.收集参与者的基本信息,比较NSSI与非NSSI人群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初中NSSI组及高中NSSI组的ANSAQ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青少年出现NSSI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NSSI者223名,其中初中127名,高中96名;无NSSI者467名.与无NSSI组比较,NSSI组在性别、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留守经历、是否寄宿、学习成绩以及是否有抑郁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SSI组较无NSSI组的SCL-90得分明显升高(P<0.05);高中NSSI组在自伤频率、初发年龄、疼痛体验次数均高于初中NSSI组(均P<0.05);初中NSSI组在他人在场次数及抵制自伤次数均高于高中NSSI组(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经历、学习成绩及有抑郁史是出现NSSI的潜在危险因素.结论 负性生活刺激(留守经历、寄宿经历、学习成绩差)、女性和抑郁史是导致NSSI发生的主要因素.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影响因素

    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闭孔神经阻滞和围术期镇痛的影响

    郭俊吕华燕张宇帆
    1415-1418,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闭孔神经阻滞和围术期镇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股沟韧带处髂筋膜间隙阻滞组(Ⅰ组)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组(S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阻滞完毕后,使用酒精棉签测试股神经、闭孔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测量阻滞后10、20、30 min时阻滞侧大腿内收肌肌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入手术室(To)、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h(T3)、术后48 h(T4)静态及动态的疼痛程度.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48 h内累计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首次下床行走时间、患者疼痛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S组闭孔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S组患者在阻滞后20、30 min测得大腿内收肌肌力下降率大于Ⅰ组(均P<0.05);S组患者在T,、T2时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均明显低于Ⅰ组(均P<0.05);S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使用量以及术后48 h内累计PCIA按压次数及首次下床行走时间较Ⅰ组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闭孔神经阻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髂筋膜老年闭孔神经镇痛效果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致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药物敏感性研究

    陈建飞徐浩郭丽丽
    1419-1423,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SDSE)致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药物敏感性,以提高临床医生对SDSE感染性疾病的认识,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金华市第二医院临床科室分离出SDSE的49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纸片扩散(K-B)法测定SDSE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SDSE感染患者主要为年龄≥60岁、存在有创操作史(或既往手术)、有放化疗史、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或)激素时间≥4周、存在严重基础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咳嗽、头痛等.SDSE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46.94%)、血液(22.45%)和尿液(14.29%),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28.57%)、肿瘤内科(24.49%)、皮肤科(14.29%)、感染科(10.20%).药敏试验未发现SDSE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吡肟、青霉素G、阿莫西林、替加环素的耐药菌株,但对红霉素、克林霉素100.00%耐药.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利福平、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45.00%,且2020-2022年SDSE对以上7种受试药物的耐药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均P<0.05).SDSE感染患者选用头孢曲松、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治疗,均治愈或有好转.结论 SDSE感染患者主要为免疫功能低下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β-内酰胺类药物可作为治疗SDSE感染的首选药物.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医院感染临床特点药物敏感性

    标准化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效果观察

    张红颖邵磊唐燕萍
    1424-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标准化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SCIT)对变应性鼻炎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CVA患儿76例.其中38例患儿采用标准化变应原SCIT,为观察组;另38例患儿采用常规单纯药物对症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包括口舌瘙痒、胃肠道不适、荨麻疹、眼结膜出血、喘憋等)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4%比76.32%,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79%比18.42%,P>0.05).结论 标准化变应原SCIT能够显著改善变应性鼻炎合并CVA患儿的鼻炎及哮喘症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标准化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炎症因子

    胰腺肿瘤患者术后血糖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倩方小萍孙青美张凯...
    1428-1431,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分析胰腺肿瘤患者术后血糖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至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胰腺切除术的95例胰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FGM系统监测术后0~7 d血糖并获得FGM参数,包括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变异系数(CV)、血糖处于目标范围时间百分比(TIR)、血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百分比(TAR)、血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百分比(TBR).比较术前不同血糖水平、不同手术方式、不同肿瘤病理类型患者FGM参数,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FGM参数与肿瘤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合并高血糖39例,非高血糖56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3例,胰体尾切除术30例,其他2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20例,交界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63例.高血糖组MBG、SDBG、MAGE、TIR以及血糖>13.9 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而血糖10.0~13.9 mmol/L时间百分比明显低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不同血糖水平患者其余FGM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各项FGM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肿瘤病理类型患者SDMG、MAGE、TIR、TAR等FGM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BG、CV、TB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肿瘤病理类型与SDBG、MAGE均呈正相关(rs=0.287、0.266,均P<0.05).结论 胰腺肿瘤患者术前血糖控制程度、术后肿瘤病理类型均与术后血糖变异性有关.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血糖变异胰腺肿瘤血糖管理

    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和非老年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徐海朱婷婷周红梅
    1432-1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和非老年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3至6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内镜中心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61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非老年患者组和老年患者组.麻醉诱导时复合阿芬太尼静脉注射后给予根据改良Dixon序贯法设定剂量的瑞马唑仑.若胃镜置入反应阳性,追加瑞马唑仑2 mg,且下一例患者瑞马唑仑剂量增加0.02 mg/kg;若胃镜置入反应阴性,下一例患者瑞马唑仑剂量减少0.02 mg/kg.直至出现9个阴性、阳性反应交叉出现时即终止研究.采用概率单位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瑞马唑仑的ED50、ED95及95%CI.记录所有患者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以及围麻醉期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非老年患者组瑞马唑仑抑制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ED50为0.191(95%CI:0.176~0.210 mg/kg),ED95为0.233(95%CI:0.183~0.411 mg/kg);老年患者组瑞马唑仑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 ED50为 0.149(95%CI:0.124~0.170 mg/kg),ED95为0.195(95%CI:0.172~0.364 mg/kg).与非老年患者组相比,老年患者组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较长,两组患者在检查时间、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非老年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ED50为0.191(95%CI:0.176~0.210 mg/kg),ED95为0.233(95%CI:0.183~0.411 mg/kg);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ED50为0.149(95%CI:0.124~0.170 mg/kg),ED95为0.195(95%CI:0.172~0.364 mg/kg),两者对应的等效比值为0.78(0.70~0.81).

    苯二氮䓬类老年人胃镜检查剂量效应关系

    18F-FDG PET/CT发现男性假两性畸形1例

    金禄强张凌鹤程爱萍
    1436-1437,后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假两性畸形主要是男女个体的表现型性别与其染色体性别和性腺性别相矛盾的性别分化异常病.既往报道的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多为先天性无子宫,子宫逐渐萎缩者少见,且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在假两性畸形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国内罕有报道.本文报道浙江省人民医院2023年1月收治的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1例.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CT假两性畸形染色体核型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曲线进展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罗林威储振涛沈树锋陈锡炯...
    1438-1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是脊柱侧弯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侧弯进展所导致的体态畸形和功能障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早期防治脊柱侧弯曲线进展已成为国内外所关注的临床问题.AIS曲线进展是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从患者人体特定因素和放射学测定因素两方面对AIS患者曲线进展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AIS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曲线进展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