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FAERS数据库分析GLP-1受体激动剂相关精神疾病的药物警戒信号

    陈振辉周妍袁潇云裘齐宁...
    1518-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分析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相关精神疾病的药物警戒信号.方法 筛选2010年1月至2023年3月FAERS中的药品不良事件(ADEs)报告,收集使用艾塞那肽、利西拉肽、利拉鲁肽、阿必鲁肽、度拉糖肽和司美格鲁肽等6种GLP-1受体激动剂患者的ADEs报告,使用比例失衡法的报告比值比分析精神疾病信号并进行错误发现率校正.结果 6种GLP-1受体激动剂的精神疾病信号皆为阴性,但依然存在具有阳性信号的首选术语(PT).这些PT包括神经紧张不安、挫折承受力降低、注射恐惧、暴食症、一般性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碍及失眠型睡眠障碍.结论 GLP-1受体激动剂相关精神疾病的阳性信号PT可能与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患者自身疾病有关.

    药物警戒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精神疾病药品不良事件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阴性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部癌的Meta分析

    穆合太拜尔·海肉拉魏瑜张莉
    1523-1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部癌(G/GEJ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Cochrane、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gov等数据库和中国抗癌协会、韩国临床肿瘤学会、日本临床肿瘤学会等会议摘要中有关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阴性晚期G/GEJC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 4.3.1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5篇RCT共5 297例HER2阴性晚期G/GEJC的成年患者.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可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OS)(HR=0.79,95%CI:0.74~0.85,P<0.001)及无进展生存期(PFS)(HR=0.74,95%CI:0.69~0.80,P<0.001),并提高客观有效率(ORR)(RR=1.23,95%CI:1.15~1.31,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综合阳性分数(CPS)≥1、CPS≥5、CPS≥10的患者中,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方案的OS、PFS、ORR均获益,且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程度越高,疗效获益均更佳.此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的患者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方案延长OS更为显著(HR=0.35,95%CI:0.21~0.59,P<0.001).与化疗组相比,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方案未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5).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阴性晚期G/GEJC的疗效优于化疗,且高CPS或MSI-H患者获益更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晚期胃癌胃食管交界部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化疗疗效安全性

    灵菌红素对创面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及作用机制

    王蔚邵平扬郁勤龙侯柏龙...
    1531-1534,1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灵菌红素对创面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至2022年嘉兴市第一医院分离培养的64株创面组织感染MRSA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单用灵菌红素及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作用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指数评价联合抑菌效果;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灵菌红素对MRSA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 灵菌红素对MRSA菌株的50%MIC为0.5 mg/L,90%MIC为1.0 mg/L;与左氧氟沙星联用时1株(1.54%)结果为协同作用,30株(46.15%)结果为相加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到灵菌红素对MRSA菌株细胞膜结构完整性破坏作用明显.结论 灵菌红素通过破坏细菌胞膜达到对MRSA菌株的抑菌作用,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协同或相加作用.

    灵菌红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联合药敏

    HIV感染者脑白质高信号分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宣伟玲侯艳春张燕李运江...
    1535-1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HIV感染者脑白质高信号(WMH)严重程度分级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确诊为HIV感染并行颅脑MRI检查的176例患者,按照WMH严重程度分级分为Ⅰ级129例、Ⅱ级35例、Ⅲ级12例.观察并记录患者WMH分布情况,比较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影响WMH分级的因素.结果 多数HIV感染者WMH同时存在于脑室旁及脑深部,一些位于脑深部.WMH脑深部发生率为88.64%,脑室旁发生率为68.75%.3组患者TG、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T时间(OR=1.007,95%CI:1.000~1.015,P=0.047)是影响HIV感染者WMH严重程度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IV感染者脑深部较脑室旁更容易发生WMH;cART时间是影响HIV感染者WMH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加重HIV感染者脑小血管疾病风险.

    HIV脑白质高信号危险因素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靶向治疗失败的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疗效分析

    刘松李龙王庆东于广计...
    1540-1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靶向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二线以上靶向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EB-TACE治疗,应用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DEB-TACE术后肿瘤反应情况,分析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DEB-TACE术后5~7 d复查CT/MRI即可见肿瘤明显坏死,依据mRECIST,首次DEB-TACE术后2个月肿瘤客观缓解率为96.29%,疾病控制率为100.00%,中位PFS为11.0个月,中位OS为16.0个月;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大多较轻,对症治疗后缓解,未出现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相关肝脓肿、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DEB-TACE治疗靶向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载药微球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靶向治疗

    血清骨钙素水平与绝经前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放射影像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刘泽中段金帅孙镛奇郭克淳...
    1544-1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骨钙素(OC)水平与绝经前女性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放射影像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至12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前女性KOA患者42例和同年龄段男性KOA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首次就诊时X线放射影像学分级[采用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与血清OC水平,分析血清OC水平与X线K-L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性别、年龄、BMI和职业性质等一般资料与血清OC水平、X线K-L分级之间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发现血清OC水平、X线K-L分级与性别、年龄、BMI和职业性质均无相关性(均P>0.05).通过排除一般资料对血清OC水平、X线K-L分级的影响,本研究发现,血清OC水平与绝经前女性KOA患者X线K-L分级之间呈负相关(rs=-0.332,P=0.032);而血清OC水平与男性KOA患者X线K-L分级之间无相关性(rs=0.274,P=0.142).结论 血清OC水平与绝经前女性KOA患者放射影像学分级之间呈负相关,临床上通过骨代谢标志物评估KOA病变时应考虑性别差异,同时对于女性KOA患者的诊疗应考虑绝经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对女性KOA患者制定更精准的诊疗方案.

    骨钙素绝经前期膝骨关节炎放射影像学分级

    成人完全性膈肌膨出症1例

    杨水芽徐涛
    1547-1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膈肌膨出症(DE)是指膈肌部分或者完全异常抬高,多由膈肌发育不良或膈神经损伤所致.成人完全性DE发病率较低,症状重,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报道2023年2月21日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成人完全性DE患者,行左侧膈肌折叠成形术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个月,患者未诉明显不适.本文分析成人完全性DE临床特征及治疗和预后,以期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

    膈肌膨出症新型冠状病毒膈疝

    Fitz-Hugh-Curtis综合征1例

    朱硕硕刘信春封光华单毓强...
    1549-1550,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周围炎综合征(FHCS)是指由特定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盆腔感染合并肝周围炎,初感染后患者通常无症状,但长期感染可导致腹痛、不孕、异位妊娠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甚至急腹症,临床较为罕见且症状不典型,需在疾病的早期引起重视.本文报道2023年4月16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FHCS患者,右上腹疼痛波及至中上腹及左肋下伴低热,经阿奇霉素规范化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炎症指标好转.探讨FHCS的研究背景、临床症状、检查方法及诊治经验等,可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防止漏诊和误诊.

    肝周围炎综合征鉴别诊断治疗

    青春期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王黎张婷婷俞萍源万桃...
    1551-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是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育龄妇女的外阴、会阴和盆腔等部位,通常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但缺乏其他特征性表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和术前穿刺病理组织活检在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容易复发,需严密随访,整体预后较好.本文报道1例2021年9月17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青春期外阴AAM患者,该患者于青春期发病,肿物位于左侧会阴区外侧,行外阴肿物切除术,随访2年未复发.分析AAM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可加强临床对该病的认知.

    青春期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赤藓糖醇喷砂治疗牙周病的研究进展

    王琼黄丞一
    1554-1559,1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藓糖醇喷砂(EPAP)是新型的菌斑控制方法,近十余年逐渐被认识并应用于口腔临床.EPAP能有效清除龈上及龈下牙菌斑生物膜,且不损伤天然牙和种植体,目前是牙周病和种植体周病的辅助治疗手段.本文就EPAP的特点、在治疗牙周病和种植体周病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赤藓糖醇喷砂牙周炎种植体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