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145-5p经TGF-β1/Smads通路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研究

    王芳贺晓彤张艳珉赵玉红...
    2639-2643,2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iR-145-5p在牙龈卟啉单胞菌(Pg)诱导的体外牙周炎模型中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通路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使用Pg-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诱导构建体外牙周炎模型,分为NC组(空白对照)、Pg-LPS刺激组、Pg-LPS刺激+miR-145-5p mimics转染组(miR-145-5p过表达).在光镜下观察3组细胞形态.采用qRT-PCR法检测3组细胞精氨酸酶-1(Arg-1)、一氧化氮合酶(iNOS)、IL-6、IL-10、TGF-β1、Smad3 mRNA及miR-145-5p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细胞Arg-1、iNOS、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光镜下可见,Pg-LPS刺激组多角状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高,Pg-LPS刺激+miR-145-5p mimics转染组多角状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低于Pg-LPS组.Pg-LPS刺激+miR-145-5p mimics转染组miR-145-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C组和Pg-LPS刺激组(均P<0.05).Pg-LPS刺激+miR-145-5p mimics转染组Arg-1、IL-6 mRNA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Pg-LPS刺激组(均P<0.05),iNOS、IL-10、Smad3、TGF-β1表达水平低于NC组和Pg-LPS刺激组(均P<0.05).Pg-LPS刺激+miR-145-5p mimics转染组Arg-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Pg-LPS刺激组,iNOS、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NC组和Pg-LPS刺激组(均P<0.05).Pg-LPS刺激+miR-145-5p mimics转染组细胞M1型比例低于NC组(P<0.05),M2型比例高于NC组(P<0.05).结论 miR-145-5p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s通路中的Smad3蛋白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向M2型极化,减轻炎症反应,或可作为牙周炎治疗的潜在靶点.

    miR-145-5p牙周炎巨噬细胞极化

    老年住院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基因型分析

    张旭东潘伟勇陈佳琦
    2644-2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危险因素,分析CRKP的耐药基因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武义县各哨点医院收治的178例老年肺炎克雷伯菌(KPN)阳性住院患者,根据KPN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是否耐药,将患者分为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和CRKP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胶体金法对CRKP菌株进行耐药基因型检测.结果 老年住院患者CRKP感染占比为30.34%,ICU科室感染率最高(27.78%),样本主要来自痰液(40.74%)和尿液(24.07%).CRKP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等抗生素使用史、糖尿病、尿道插管和机械通气是老年住院患者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耐药基因型检测显示,主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表型为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70.37%)和新德里金属-B-内酰胺酶(16.67%).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中CRKP对常规抗生素有较高耐药性,临床应关注相关感染风险因素,加强监测和管理,以优化治疗策略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危险因素耐药基因型

    DDIA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邓敏韩松灿章银辉蒋智君...
    2649-2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NA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DDI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176例结直肠癌组织(肿瘤组)和相应的远端切缘组织(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染色检测两组标本DDIAS表达情况,分析DDIAS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标本DDIAS阳性率为89.8%(158/176),显著高于正常组的44.9%(79/176)(P<0.001).T1~3浸润深度患者DDIAS阳性率为85.1%(74/87),显著低于T4浸润深度的94.4%(84/89)(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发生部位、肿瘤病理类型、错配修复蛋白表达、Ki-67指数患者DDIAS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DI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T分期有关.

    结直肠癌免疫组化DNA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关系

    戴君侠林群蔡建勇何思思...
    2653-2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s)破裂风险的关系,为其用于UIAs破裂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UI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破裂风险预测评分系统评分分为低风险组(58例)、中风险组(32例)、高风险组(30例).检测患者入院第2天静脉血MBL水平,收集血管造影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MBL水平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既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多发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MBL水平、动脉瘤大小、尺寸比、纵横比以及不规则形态动脉瘤占比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BL水平升高(β=7.567,95%CI:6.804~8.331,P<0.001)、动脉瘤尺寸比升高(β=0.534,95%CI:0.260~0.809,P<0.001)是UIAs患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高破裂风险UIAs患者MBL水平较高,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MBL可能成为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新手段.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动脉瘤破裂风险尺寸比

    PD-1和PD-L1表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价值分析

    赖茜茜林快鹿
    2657-2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发生CIP分为CIP组31例与无CIP组69例.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PD-1和PD-L1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D-1和PD-L1表达水平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估PD-1和PD-L1预测NSCLC患者发生CIP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NSCLC患者发生CI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IP组血清PD-1和PD-L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无CIP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PD-1预测NSCLC患者发生CIP的灵敏度为0.774,特异度为0.710;PD-L1预测NSCLC患者发生CIP的灵敏度为0.681,特异度为0.884.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基础肺功能、肺部放疗史、PD-1和PD-L1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CI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NSCLC患者发生CIP时血清PD-1和PD-L1呈高表达,使用PD-1和PD-L1预测NSCLC患者发生CIP灵敏度和特异度良好;PD-1和PD-L1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CIP的独立危险因素.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膀胱软镜治疗肾盂输尿管狭窄合并内生性肾盂结石7例

    李宁王于勇何华东王刚...
    2661-2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膀胱软镜治疗肾盂输尿管狭窄(UPJO)合并内生性肾盂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机器人辅助后腹腔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联合膀胱软镜肾盂取石术治疗UPJO合并内生性肾盂结石患者7例,分析手术经过和治疗结果.结果 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转开放手术情况,1例患者术中使用钬激光击碎结石,1例患者结石较小而术中冲洗后直接冲出肾盂;手术时间(175.1±51.3)min,术中打开肾盂后使用膀胱软镜碎石取石的时间为(45.3±15.4)min,术中出血量75(25,150)mL;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3.5±1.2)d,术后住院时间(5.2±1.1)d;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但经再次清创术后1周切口愈合.所有患者术后2个月拔除输尿管支架;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肾轻度积水1例,肾轻度萎缩1例,因出现结石梗阻性肾绞痛而行二次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术1例.结论 机器人辅助后腹腔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联合膀胱软镜肾盂取石术治疗UPJO合并内生性肾盂结石可取得较好效果且安全可行.

    机器人膀胱软镜肾盂输尿管狭窄肾结石内生性肾盂

    骨转换标志物在PMOP患者接受地舒单抗治疗后骨密度变化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叶世佳程鹏来梦边平达...
    2665-2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用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基础水平及其下降幅度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皮下注射地舒单抗后骨密度(BMD)变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至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体检的129例PMOP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129例PMOP患者在接受地舒单抗(60 mg)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清BTMs[包括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X)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BMD[包括股骨颈BMD(FNBMD)、全髋BMD(THBMD)和L1~4BMD(LSBMD)]的差异,并分析基础血清BTMs、治疗前CTX和治疗后6个月的差值(ΔCTX)、治疗前P1NP和治疗后6个月的差值(ΔP1NP)与治疗后6个月FNBMD和治疗前的差值(ΔFNBMD)、治疗后6个月THBMD和治疗前的差值(ΔTHBMD)、治疗后6个月LSBMD和治疗前的差值(ΔLSBMD)的相关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PMOP患者接受地舒单抗治疗后血清CTX、P1NP均明显下降,FNBMD、THB-MD、LSBMD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MOP患者基础血清CTX与ΔTHBMD呈正相关(r=0.266,P<0.01),基础血清P1NP与ΔLSBMD呈正相关(r=0.331,P<0.01).PMOP患者血清ΔCTX与ΔFNBMD、ΔTHBMD、ΔLSBMD均呈正相关(r=0.209、0.368、0.212,均P<0.05),血清ΔP1NP与ΔTHBMD、ΔLSBMD均呈正相关(r=0.225、0.362,均P<0.05).结论 血清BTMs基础水平及下降幅度在PMOP患者接受地舒单抗治疗后BMD增加中具有预测价值,其中BTMs基础水平越高、下降幅度越大,BMD增加越快.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地舒单抗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

    KTS综合征合并肺栓塞1例

    董雨晴徐涛
    2668-2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T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血管痣、静脉曲张和软组织及骨肥大三联征.KTS本身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但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本文报道2021年9月5日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KTS合并肺栓塞的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好转,定期随访,患者状况良好.本文分析探讨KTS临床特点及与肺栓塞的关系,为今后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提供思路.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肺栓塞脉管畸形

    髂静脉闭塞血液透析患者通过人工血管桥接覆膜支架建立动静脉内瘘1例

    孙缙红任世旦陈为谦
    2670-2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液透析是维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血液透析导管长期留置可能导致中心静脉狭窄甚至闭塞.本文报道2020年3月丽水市中心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例.该患者既往因双侧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植入导致上腔静脉闭塞,右下肢移植物内瘘闭塞、以及反复左股静脉置管导致双侧髂静脉闭塞.笔者团队为患者施行左下肢人工血管内瘘成形术,并在术中同期进行了左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成功建立了左下肢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随访4年,左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

    上腔静脉闭塞髂静脉闭塞人工血管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环状RNA调控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孙娟弟成海雁田鑫兰红琳...
    2672-2676,2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因素会引起慢性肝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死亡和细胞外基质积聚,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复杂,涉及多种细胞类型、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闭环结构非编码RNA,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及对核酸外切酶的抗性,主要通过充当转录调节因子、miRNA海绵和蛋白质模板发挥生物学功能,已被证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有望成为诊断肝纤维化和预测预后的潜在指标.本文就circRNA调控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其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以期为临床逆转肝纤维化提供思路.

    肝纤维化环状RNAmiRNA海绵蛋白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