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范永升

月刊

1005-5509

zjzyxb@163.com

0571-8661369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以报道本院教育、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兼顾本省及国内外有学术见解的优秀中医学论文,以提高为主兼顾指导自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王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经验

    王雅琴王真钟佳燕陈瑞琳...
    872-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归纳总结王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方法]纳入王真教授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滨院区门诊诊治的支气管哮喘278例,共1348诊次,建立基础信息、四气五味、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数据库,通过描述性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研究其临床用药特点.[结果]共使用中药278味,累积用药频次81536次,用药频次最多者为白芍.处方药物中,药性以温、寒、平、凉为多,药味以苦、辛、甘为多,归经以肺、脾、胃经为多,最常用的药物为清热解毒药、止咳化痰平喘药、补虚药.临床常用药对为枇杷叶、款冬花和紫菀,穿山龙、地龙和肺形草,桔梗、射干和麻黄,僵蚕、地龙和款冬花等.聚类分析提示高频中药可聚为3类,此时聚拢趋势较好,由此可知王真教授临证时以止嗽散合射干麻黄汤为基础,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反复迁延的不同病理特点论治.[结论]王真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喜辛开苦降,以温为期,用药攻补兼施,既清热解毒,又健脾益气,临证时以止咳化痰平喘为治则,佐以化瘀、健脾、祛风,以止嗽散合射干麻黄汤为基础方,病证结合治疗.

    数据挖掘用药规律支气管哮喘清热解毒辛开苦降白芍名医经验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鲁科达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用药规律

    洪慧婕程天阳鲁科达
    878-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鲁科达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用药规律,归纳总结其组方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鲁教授中医门诊的肾性蛋白尿医案,以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将处方信息转化为可分析的结构化数据,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高频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高频药对、核心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肾性蛋白尿病例691则,处方3750首,共涉及中药261味,将使用频次前34味的药物作为高频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山茱萸、甘草、薏苡仁、地黄、川牛膝、青风藤、地龙等.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高频药对20组,通过聚类分析演化得到4个核心组方.[结论]鲁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以补肾健脾、清热利湿、消瘀泄浊为主.

    肾性蛋白尿数据挖掘脾肾亏虚用药规律临床经验鲁科达

    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理论探析

    李让钱冀来喜曹玉霞武荣林...
    885-887,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阐释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senil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SFC)的诊疗经验及理论依据,以期为针灸治疗SFC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围绕SFC的病因病机,详述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SFC的选穴、配伍、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主要从调节"三焦、脾胃、肝肺"的气机升降,扶阳益气,增水行舟以及现代解剖学理论四个方面,对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SFC的思路及依据进行剖析,并结合验案进行佐证.[结果]火针疗法治疗SFC,主穴为腧穴"肠病方"(即中脘、天枢、上巨虚);配穴为至阳、肝俞、脾俞、大肠俞、支沟、照海;采用募合、俞募配伍,选穴精当、配伍合理;同时结合了火针的"温通"作用,操作简便,疗效独特.所举案例中患者诊断为便秘,辨证为阳虚型,治疗选取主穴为腧穴"肠病方",配至阳、肝俞、大肠俞,调畅气机,升清降浊、通腑导滞;配照海、支沟以增水行舟,整体通调,效果良好.[结论]火针针刺腧穴"肠病方"治疗SFC,见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火针腧穴"肠病方"老年功能性便秘气机升降扶阳益气增水行舟

    刘完素应用附子、乌头经验探析

    袁倩倩杨晓选朱飞叶谢冠群...
    88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刘完素应用附子、乌头的经验,为现代临床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通过外用和内服两个角度对刘完素的著作进行分析,梳理其应用附子、乌头的特点.[结果]刘完素用药善寒凉,但不废温补,在附子、乌头等温热药的使用上有独到之处,在外治法中使用深敷法治疔疮,擦牙法治牙痛,塞耳法治耳鸣,装袜法治小儿脚冻疮,油膏法治丹毒,作粉扑治湿癣;内服法中配伍补肾药以引火归元治疗喑痱,配伍麻桂以温通玄府治疗中风,配伍半夏相反相激治疗暴泻.[结论]刘完素突破了附子、乌头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传统用法,丰富了其在外治法中的应用,为现代临床附子、乌头的制剂与用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附子乌头外治法内服法用药经验刘完素

    《临证指南医案·卷五》药物应用规律探微

    曹甜孔祥亮杨学
    892-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卷五》(以下称外感卷)药物的应用与配伍规律,探求温病的辨治规律.[方法]对外感卷203则医案190味药物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频次统计与分层聚类法进行分析.[结果]外感卷药物中茯苓、杏仁、滑石与连翘配伍最广,应用频次最高,体现叶氏宣达芳化、渗利祛湿配伍辛凉清解之特色.风温、温热篇以清热生津为主;暑、湿篇以清热祛湿为主,在卫以辛凉清解,气分证以白虎汤为主,夹湿治以三焦渗利;伤阴则取麦门冬、增液汤类;湿热以中焦脾胃为主,重视宣展气机,治从三焦,即宣上、畅中、渗下.叶氏清热(含清卫分热、清气分热与清营血分热)、养阴(卫分、气分至营血分)、祛湿(以气分证为主,重在中焦)的用方多为自创,或化裁伤寒方,体现出卫气营血证的层层变化.[结论]外感卷是叶氏《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具体体现,其中的辨治思想与方药多被《温病条辨》收录,并演绎出三焦辨证体系,对于当下辨治外感病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温病临证指南医案外感病用药规律辨证论治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数据挖掘

    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思路探析

    徐颖绮施侠威林玲香
    898-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古代先贤用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的思路.[方法]收集中华医典5.0数据平台中《太平圣惠方》《普济方》《理瀹骈文》等文献关于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的有效条文,通过分类、总结,探究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的思路.[结果]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多从肺卫着手,具有安全、简便、效优的特点.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从预防而言,其核心原则为扶其正气、避其毒气,包括囊袋悬挂、烧熏、纳鼻、涂抹等具体方法;从治疗而言,其治疗原则为祛邪解毒、补虚扶阳,随证兼以解表清热、解毒消肿等,包括吹鼻取嚏、点眼洗眼、敷涂、洗浴、脐熨、吹喉等具体外治方法.[结论]中药外治法凝聚着中医药对疫病的探索与认知.本研究深入挖掘了古代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的思路规律,可为现代疫病防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疫病中华医典5.0中药外治肺卫思路探讨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文化育人案例库建设研究

    梁世伟郑洪
    903-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文化育人案例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方法]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教学案例库建设、博物馆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和育人功能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对建构主义等哲学理论以及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文化育人案例库建设的具体流程进行梳理,探索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文化育人案例库建设的理论依据、研究状况.[结果]当前各地中医药博物馆案例库建设参差不齐,调查研究尚未发现比较成熟的育人案例库.浙江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和古籍的历史内涵丰富,构建文化育人教学案例库条件已渐成熟.[结论]建议加快中医药博物馆文化育人案例库建设及研究,以填补空白,助推中医药文化育人的改革.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博物馆文化育人育人案例库案例库建设构成要素案例教学法

    廖列辉从中焦虚寒治疗面部黑变病撷要

    吴美达贺莉雅曾秋菊李红毅...
    909-912,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廖列辉主任医师从中焦虚寒治疗面部黑变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随访患者、记录医案以及查阅文献的方式,归纳总结廖师治疗本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方案,并举典型医案加以佐证.[结果]廖师认为面部黑变病的病位外在面部而内在脾胃,病性为气血不荣与不通,导致阳虚寒凝,毒瘀成斑.本病内因为脾胃虚弱无以上承气血,使面部气血不荣;外因为黑素等阴寒之邪大量沉积于皮肤,困阻经络,使面部气血不通.针对其病因病机,治斑首重后天之本,倡导从中焦虚寒治疗,以大建中汤内服,促进黑素代谢过程;斑消后缓图先天之本,选用金匮肾气丸,以补肾气为要,两本兼顾,疗效持久.所举医案中患者为老年女性,辨为中焦虚寒证,治疗上温中祛寒、解毒散斑,先以大建中汤内服祛斑,后以金匮肾气丸久服固本,疗效颇佳.[结论]廖师将中医的阴阳理论与皮肤病理学有机结合,临床上运用仲圣原方大建中汤,治疗面部黑变病疗效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中医对面部黑变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中焦虚寒面部黑变病中西医结合阴阳皮肤病理学大建中汤温中祛寒验案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的用药规律

    王宇僖孟依临王彤
    913-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的用药特点并分析潜在规律,进而指导痰饮病的临床用药.[方法]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的所有方剂录入Excel,统计方剂中单味药的频次、常用药对以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结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共包含方剂44首,涉及药物85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半夏、人参、炙甘草、茯苓;最常见的药对:半夏和茯苓、半夏和陈皮、炙甘草和半夏;基于关联规则发现的常见药物组合:白术→炮姜(置信度0.83)、五味子→人参(置信度0.71)、桑白皮→人参(置信度0.71);挖掘出核心组合2个,五味子、桑白皮、人参,半夏、炮姜、陈皮.[结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中常用药物和思路符合仲景治疗痰饮疾病的原则和用药思想,在此基础上重用化痰止咳药,重视调理肺腑,多用辛温药物发散行气、调畅气机,研究宋代医家对痰饮病的治疗思想,能够为现代临床治疗痰饮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痰饮高频药物复杂系统熵聚类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

    腧穴定位法中指寸定位法与下肢骨度折量定位法相关性分析

    黎妍汪芳莹勇入琳
    920-923,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健康成年人手指寸及下肢骨度分寸的长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指寸定位法在下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健康成人49例,采用游标卡尺和软尺分别测量其拇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及下肢胫骨内侧髁至内踝尖(小腿内侧寸)和腘横纹至外踝尖(小腿外侧寸)骨度分寸的长度.分别计算各手指寸及下肢骨度分寸1寸的长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分析数据表明,就不同部位1寸的长度来看,指寸定位法中,拇指同身寸平均1寸长度为(1.92±0.13)cm,中指同身寸平均1寸长度为(2.01±0.18)cm,横指同身寸平均1寸长度为(2.14±0.13)cm.骨度折量定位法中,小腿内侧寸平均1寸长度为(3.03±0.11)cm,小腿外侧寸平均1寸长度为(3.41±0.09)cm.就指寸定位法与骨度折量定位法相关性分析来看,拇指同身寸与小腿内侧寸、小腿外侧寸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4和0.338,横指同身寸与小腿内侧寸、小腿外侧寸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8和0.307,中指同身寸与小腿内侧寸、小腿外侧寸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6和0.294.[结论]各指寸定位法1寸长度的差异较大,在穴位定位时不建议交叉采用.骨度折量定位法中小腿内外侧的1寸长度存在差异,内外侧腧穴定位时应以其所在部位骨度分寸为准;使用横指同身寸于下肢进行腧穴定位时,相较于小腿内侧,横指同身寸在小腿外侧的腧穴定位准确性更高.

    腧穴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同身寸相关性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