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真空电子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真空电子技术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真空电子技术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廖复疆

双月刊

1002-8935

VETECH@163.com

010-84352012

100015

北京749信箱7分箱

真空电子技术/Journal Vacuum Electron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真空电子专业协会会刊,电真空情报网网刊,中国真空电子技术领域唯一的综合技术类刊物。设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研究与设计、新技术、技术交流、工艺与应用、综述等栏目。主要刊登的是真空微波器件、离子器件真空开关器件等真空电子器件;CPT、CDT、PDP等显示器件和光电器件;照明光源;真空获得、测量、控制;气体分析;表面技术;电子材料及特殊工艺等方面的文章。同时报导本行业的最新信息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前沿科学研究的太赫兹谐波回旋管研究进展

    唐润丰肖后秀陈贤飞黄煜...
    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面向前沿科学研究,介绍了WHMFC(Wuhan National High Magnetic Field Center)基于自研软件开发的太赫兹谐波回旋管平台,简述了平台的设计方案及实验系统.该平台已利用15 T超导磁体开展一系列相关实验,实现了二次谐波下TE8,5模式、基波下TE1,4、TE3,3等多种模式的输出与频率、功率测量,在14.81 T磁场下,测量得到了约800GHz的谐波辐射.进一步放宽磁场调节范围,测量到了工作在不同TE模式下的基波,频率涵盖了从217 GHz到381 GHz的较宽范围,功率达数十瓦到数百瓦不等.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回旋管平台在基波、谐波工作方式下均具有良好的输出能力.

    太赫兹回旋管超导磁体二次谐波工作频率测量

    应用于太赫兹波驱动的DNP-NMR传输线

    王维张澳歌宋韬姚纳...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赫兹波驱动的动态核极化增强核磁共振波谱系统可大幅提高信号灵敏度和缩短检测时间.该系统需采用传输线在驱动源回旋管与谱仪之间进行太赫兹波传输.本文针对400 MHz增强核磁共振系统设计了由准光模式变换器和波纹波导组成的太赫兹传输线,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准光模式变换器可将263 GHz回旋管TE03模式转换成准高斯波束,其高斯成份为97%,整个传输线最终输出波束的高斯成份为96.3%.

    太赫兹增强核磁共振回旋管传输线准光模式变换

    超高次谐波太赫兹大回旋振荡管研究

    赵其祥李兴吕游陆路聪...
    10-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回旋电子注具有良好的模式选择特性,能有效抑制太赫兹回旋振荡管模式竞争,使得太赫兹回旋振荡管能稳定工作于高次谐波高阶模状态,大大降低工作磁场要求的同时增大了高频互作用电路尺寸,提高了功率容量,为实现大功率、高频率太赫兹波辐射提供了可能.论文基于超高次谐波大回旋振荡管注-波互作用理论研究,借助于三维粒子仿真软件,探讨了超高次谐波太赫兹大回旋振荡管注-波互作用物理过程、模式竞争等问题,优化设计了 464 GHz九次谐波太赫兹回旋振荡管,在电子注电压为250 kV,电流为4.5 A时,实现峰值输出功率为7.5 kW,为应用生物医学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太赫兹超高次谐波大回旋振荡管高功率

    220 GHz平面回旋管的理论分析

    徐海滔赵鼎刘观林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回旋管的输出功率,满足等离子体加热等领域的需求,设计了一款220 GHz平面回旋管,介绍了平面回旋管多模时域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使用MATLAB进行编程优化,最终使横向互作用效率达到36.6%,总互作用效率达到25.4%,模式场沿横向均匀分布,实现了能量的横向输出,输出功率达到142 kW.并与220 GHz圆柱回旋管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相较于传统圆柱回旋管输出功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平面回旋管注波互作用时域非线性理论数值模拟

    基于Cusp电子枪的太赫兹回旋管理论研究

    齐旭张一帆宋韬王维...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回旋管工作在太赫兹频段遇到的严重模式竞争问题,基于Cusp电子枪优异的谐波工作特性、渐变复合腔特殊的耦合机制,通过Cusp电子枪与渐变复合腔相结合实现了高次谐波工作的太赫兹回旋管.对Cusp电子枪的具体结构进行了优化,实现了电压59 kV,电流0.92 A,横纵速度比1.36,引导中心半径为0.05 mm,速度离散低于5%的大回旋电子注.通过优化参数,实现了工作频率1 THz,输出功率0.5 kW的四次谐波回旋管.

    太赫兹回旋管Cusp电子枪高次谐波渐变复合腔

    应用于动态核极化核磁共振谱仪的263 GHz二次谐波回旋管理论设计

    朱承辉宋韬王维张开春...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赫兹回旋管因其输出功率高和有一定频率调谐范围的特性,符合太赫兹波驱动的动态核极化(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DNP)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技术对辐射源的要求.常规用于NMR的基波太赫兹回旋管需要相对较强的磁场,而二次谐波工作的回旋管可极大地降低对强磁场的依赖.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动态核极化核磁共振谱仪的263 GHz二次谐波回旋管,并基于自洽非线性理论分析了回旋管的模式选择、模式竞争和注-波互作用,确定工作模式为TE3,3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注-波互作用效率为0.2%~28.7%,工作频带在263.71-263.75 GHz,符合增强核磁的太赫兹辐射源的要求.

    回旋管核磁共振动态核极化263GHz二次谐波

    基于263 GHz回旋管的动态核极化核磁共振研究

    张朝阳王维王爱钦张澳歌...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项具有选择性和非入侵性的化学结构分析手段.而由太赫兹波驱动的动态核极化增强核磁共振技术(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DNP-NMR)能够大幅提高核磁共振波谱信号灵敏度并能够数量级缩短检测时间,在材料、化学和生物等众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该论文主要介绍了基于自主研制的驱动源太赫兹回旋管和太赫兹传输线搭建的动态核极化增强核磁共振系统,实验测试过程及结果,结果表明在该系统下通过263 GHz辐射源的驱动下,核磁共振信号实现353倍增强,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在该领域的相关实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该论文的研究内容对国内进行基于太赫兹波驱动的动态核极化增强核磁实验及系统设备国产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动态核极化核磁共振信号强度

    频率高速调制的高次谐波太赫兹回旋管研究

    柴宇轩宋韬王维张开春...
    37-4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功率太赫兹辐射源在增强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完成了基于改进型多段式回旋谐振腔结构的395 GHz太赫兹回旋管优化设计.为降低系统对磁场的需求,回旋管采用二次谐波工作方式.当回旋管处于工作电压12 kV,工作电流0.5 A,工作磁场7.2 T时,在395.1 GHz实现了 1 kW的大功率太赫兹波输出.通过改变工作磁场和工作电压,实现了太赫兹回旋管的频率调谐.当工作电压为12 kV,工作磁场在7.19~7.21 T之间变化时,工作频率在395.09~395.2 GHz,频率调谐范围为110 MHz,输出功率在20 W~1 kW变化;当工作磁场为7.2 T,工作电压在10~12.6 kV之间变化时,工作频率在395.09~395.21 GHz,频率调谐范围为120 MHz,输出功率在15 W~1 kW范围内变化.

    太赫兹回旋管二次谐波多段式谐振腔起振电流

    频率可调谐太赫兹回旋管研究

    刘頔威王维张开春宋韬...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频率可调太赫兹回旋管在太赫兹增强核磁共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论文对自研的频率可调基波太赫兹回旋管、频率可调谐波太赫兹回旋管,以及多模频率可调太赫兹回旋管做了详细介绍.发展的频率可调太赫兹回旋管最高工作频率为660 GHz,连续波功率百瓦量级.基于自研的频率可调太赫兹回旋管和大功率太赫兹传输线,实现了太赫兹增强核磁共振系统,对1H实现了 350倍灵敏度增强,对13C实现了 88倍灵敏度增强.

    太赫兹回旋管频率可调太赫兹增强核磁共振灵敏度

    小型化Ka波段行波管快启电子枪研究

    李伟王光强张依雨王娟...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弹载环境中毫米波行波管快速启动要求,利用ANSYS软件模拟电子枪阴极施加热丝功率对阴极温度产生的影响,并通过电子枪温度试验,定量测定热丝功率和阴极温度的对应关系,验证温度对阴极发射的影响.在模拟和试验基础上,开展电子枪小型化结构设计,成功研制出小型化毫米波弹载行波管用电子枪,使其满足弹载环境15 s快启功能.

    行波管快速启动电子枪弹载行波管小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