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真空与低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真空与低温
真空与低温

李得天

季刊

1006-7086

zkdwbjb@tom.com

0931-4585329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94信箱

真空与低温/Journal Vacuum and Cryogen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着重反映真空与低温这两门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和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光学压力计的标定及应用

    聂中梁王新广王进杨远超...
    467-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搭建了基于光学谐振腔的气体压力测量装置,即光学压力计.使用测量不确定度为0.0011%(k=1)的活塞压力计,对两套独立的光学压力计进行标定,并对光学压力计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定,最终得到其压力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利用该光学压力计对一台标称测量不确定度为0.025%的商用电容薄膜真空计进行多次校准.结果表明,在校准后的1年时间内,该薄膜压力计电容薄膜真空计的测量不确定度可达0.003%,大幅度提高了该商用电容薄膜真空计的测量不确定度.该光学压力计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可应用于校准各种商用压力计,提高实际测量不确定度.

    真空计量压力计Fabry-Perot腔气体折射率

    基于LaB6阴极的伪火花开关仿真与实验研究

    丁闻婧冯进军杨鸿飞
    473-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伪火花开关是一种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的脉冲功率技术开关,高重频伪火花开关在对潜通讯、水下对抗、高能激光武器、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阴极材料的选择影响开关的触发导通过程,因此对重频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触发单元进行仿真分析,将具有高发射性能的六硼化镧(LaB6)阴极与铜(Cu)阴极进行对比,得到电极材料对阴极发射电流以及触发单元电子密度的影响.测试了LaB6、Cu两种阴极的伪火花开关,结果表明LaB6阴极在重频工作状态下具有较宽工作气压范围,触发电压最低仅需100 V,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

    伪火花开关触发单元六硼化镧重复频率阴极

    多星真空热试验可移动冷板热沉设计分析与试验验证

    郭红运梁晓华蒙利发刘欢欣...
    478-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微小卫星产品的多星热平衡热真空试验中多个卫星之间外热流干扰的影响,设计了可移动冷板热沉,主要由冷板、骨架、导轨滑车及液氮管道连接系统等组成.简述了可移动冷板热沉的设计,对冷板热沉进行了热负荷计算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冷板热沉正反面总热负荷为1 000W/m2时,冷板热沉温度低于100 K.在试验验证中,对冷板热沉施加不同的热流值,冷板热沉温度均满足试验要求,试验结果表明,移动冷板热沉可以作为热沉组件在多星热平衡热真空试验中使用.

    真空热试验可移动冷板热沉设计分析试验验证

    基于Ramsey干涉的小型化冷原子微波钟研究进展

    张炯阳肖玉华王骥李慧...
    484-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Ramsey干涉的冷原子钟已被证实具有很高的稳定度和准确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冷原子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运行可靠性不断提升,并逐步在便携式和可移动时频系统上得到应用,冷原子钟的小型化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阐述了基于Ramsey干涉的冷原子微波钟的工作原理及运行过程,分析了冷原子钟小型化的关键技术,梳理了目前小型化冷原子钟的研究进展,表明了基于腔内冷原子制备的原位干涉技术是实现冷原子钟小型化的有效途径,由此发展的冷原子钟兼具高性能、高可靠、高集成化等优势.

    冷原子钟Ramsey干涉频率测量小型化

    液态靶材磁控溅射技术研究进展

    王浪平孙田玮
    496-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先进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高性能涂层的需求日益增长.以经济高效的方式沉积高性能涂层成为了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液态靶材磁控溅射技术因兼备磁控溅射与蒸镀的优点,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从液态靶材磁控溅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分析了放电过程中的特点与等离子体特性,总结了其特点与优势以及在涂层沉积领域的具体应用,最后指出了该技术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磁控溅射液态靶材薄膜制备等离子体特性放电特性蒸发高沉积速率

    透明衬底铜铟镓硒太阳电池的背接触优化研究

    孟赫姚毅峰马静怡杨逍...
    504-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透明衬底太阳电池凭借着双面透光、发电量潜力大的优势,应用于建筑集成光伏等众多新兴场景,引起广泛关注.其中,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具有高吸收系数、可柔性化等优点,被认为是透明衬底太阳电池的理想选择之一.然而,透明衬底与CIGS吸收层背界面能带不匹配及其在高温工艺中易生成GaOx副产物,导致衬底与吸收层之间难以实现良好的欧姆接触.针对该问题,引入了不同厚度的薄Mo层作为FTO透明衬底与CIGS之间的中间层,研究了其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薄Mo层的引入促进了CIGS薄膜元素的均匀扩散,提高了薄膜的结晶质量.随着Mo层厚度增加,背界面的缺陷态密度和势垒高度逐渐降低,背界面处载流子复合减少,但透射率损失增大.40 nm厚度的Mo层在确保衬底透射率不降低的同时,能够显著提升太阳电池的性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CIGS太阳电池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铜铟镓硒太阳电池透明衬底界面复合

    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腐蚀性能研究进展

    杨景圆刘黎陈丽
    512-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碳膜具有硬度高、摩擦系数低、磨损率低、耐腐蚀性强等特点,自80年代以来备受关注,现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摩擦腐蚀性能受微观结构、组分和环境介质影响较大,限制了实际应用范围.讨论了氢含量、掺杂异质元素及多层结构对DLC薄膜在溶液介质中摩擦腐蚀性能的影响,总结了DLC薄膜在海水环境、醇类环境及酸性环境中的摩擦腐蚀行为,探讨了薄膜在海水环境中的摩擦腐蚀机理.展望了DLC薄膜摩擦腐蚀性能的发展趋势.

    类金刚石薄膜摩擦腐蚀微观结构环境介质

    空间天线用金属薄膜/有机材料结构脉冲激光刻蚀界面特性研究

    王瑞格桑顿珠魏广杨建平...
    52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脉冲激光刻蚀过程中金属薄膜/有机材料界面的特性变化,以典型的有机材料聚酰亚胺(Poly-Imide,PI)为基底,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在其表面制备了1μm厚的金属Cu薄膜,分别采用短脉冲(100 ns)和超短脉冲(290 fs)激光刻蚀去除部分金属薄膜,然后借助XPS、SEM等对刻蚀后的界面进行了表征分析,测试了样品高频段(4~18 GHz)的介电性能以及太阳光谱(200~2 000 nm)的透射性能.结果表明,纳秒和飞秒激光作用后,Cu/PI这种热物性相差很大的材料体系的界面特征存在共性和差异.共性体现在两种激光刻蚀后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值比刻蚀前均有小幅提升,这是由刻蚀过程中金属薄膜气化反向沉积的颗粒及界面处PI碳化在新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很薄的介质薄膜引起的.差异性体现在界面微观形貌上,由于飞秒和纳秒激光的作用机制不同,飞秒激光刻蚀后界面浅表层形成了微孔洞结构,导致在500~2 000 nm可见/近红外波段透射率下降60%左右,而纳秒激光刻蚀后透射率没有明显变化.

    Cu/PI薄膜激光刻蚀介电性能界面特性

    高分辨率阻滞势分析仪设计与验证

    田恺张宏祁小峰李贺...
    528-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电推进羽流离子能量分布测量分辨率,设计研制了结构尺寸为Φ19 mm×24 mm的4栅型阻滞势分析仪(RPA).设计关键参数为栅网网孔直径为0.3 mm,网孔心距为0.5 mm,电子排斥栅和离子阻滞势栅间距2 mm,能量分辨率为9.8%o RPA在LIPS-200离子电推进羽流区验证的结果表明:离子能量分布在955~1 047 eV,离子能量平均值为1 001.0 eV,△EFWHM为36.1 eV,能量分辨率为3.6%.在LHT-40霍尔电推进羽流区验证结果表明:离子能量分布在220~279 eV,离子能量平均值为249.6 eV,△EFWHM为23.4 eV,能量分辨率为9.4%.该RPA离子能量分辨率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具有更小的测量不确定度.

    阻滞势分析仪离子能量分布离子能量分辨率电推进羽流

    空间超高比冲推进技术综述

    王紫桐贺亚强蒲彦旭耿海...
    535-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冲是衡量空间推进系统效率的核心指标,持续提高比冲是空间推进技术发展的永恒追求,以木星以远行星际探测为代表的复杂宇航任务对空间推进系统提出达到超高比冲的要求.系统梳理了超高比冲空间推进的主流技术路线,从静电加速机制、电磁场加速机制、新型推进剂加速机制以及新能源加速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实现超高比冲的技术途径,分析了提升比冲的关键技术,给出了超高比冲技术发展建议,展望了超高比冲技术的应用前景,为超高比冲技术突破提供参考.

    空间推进超高比冲电推进核推进反物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