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季刊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Journal Electronic Jourmal of Metabolism and Nutrition of Cancer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淋巴细胞与C反应蛋白比值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关系

    刘研彭思敏杨金荣张玉松...
    651-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与C反应蛋白比值(LC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和呼吸科确诊NSCLC的患者422例,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确定最合适的LCR截断点,将患者分为高LCR组与低LCR组.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评估组间差异,并根据肿瘤组织学类型(鳞癌和腺癌)以及TNM分期(Ⅰ~Ⅲ期和Ⅳ期)进行分层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HR)和95%CI.此外,根据患者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Cox相乘交互作用分析患者不同特征与LCR的交互作用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LCR患者总生存率显著升高(P<0.001);按肿瘤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分层后,高LCR的患者总生存期仍显著增加(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低LCR比较,高LCR组(HR=0.45,95%CI=0.34~0.61,P<0.001)患者的预后良好;性别(P=0.012)、吸烟(P=0.002)及组织学类型(P=0.012)与LCR存在交互作用,即高LCR是男性、曾经/目前吸烟者、鳞癌或腺癌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结论 高LCR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良好有关,LCR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预后稳定且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淋巴细胞与C反应蛋白比值非小细胞肺癌总生存率炎症生物标志物预后亚组分析交互作用

    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营养指数曲线轨迹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徐玉红居玲玲宋婷婷王园园...
    659-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营养指数曲线轨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行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预后营养指数分别在术后1周内(T1)、首次放疗后(T2)、放疗15次(T3)、放疗30次或末次(T4)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增长模型及单因素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识别出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营养指数曲线轨迹分为3个潜在类别,每个类别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归属于各个潜在类别的平均概率分别为0.946、0.950、0.944.3个类别分别为营养不良加重组(28.3%)、营养状况良好组(55.8%)、营养不良改善组(15.9%).不同轨迹类别在年龄(x2=15.025,P=0.005)、婚姻状况(x2=7.407,P=0.025)、文化程度(x2=16.364,P=0.012)、肝癌分级(x2=12.004,P=0.017)、患有慢性病(x2=7.887,P=0.01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从术后到放疗结束的预后营养指数的变化特征,识别出3种不同的曲线轨迹类型,患者预后营养指数曲线轨迹存在差异.临床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营养不良加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及时识别营养不良的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治疗,尽最大可能降低营养不良带来的不良事件发生.

    原发性肝癌预后营养指数曲线轨迹纵向研究影响因素潜在类别营养状况

    预后营养指数与男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姜祺澜苏文意韩明廖欣...
    665-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预后营养指数(PNI)与男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相关性,为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男性体检者资料,并根据腹部超声结果诊断脂肪肝.根据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定义IR,并将PNI评分按照三分位数进行分组(Q1组为PNI<55.36;Q2组为55.36≤PNI<58.56;Q3组为PNI≥58.56),以Q1组作为参考,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NI与IR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14例男性脂肪肝患者,其中490例存在IR(68.6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NI是男性脂肪肝患者IR的危险因素.PNI在55.36≤PNI<58.56及PNI≥58.56水平时,IR的风险分别是PNI<55.36组的1.717倍及2.264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NI是男性脂肪肝患者IR的危险因素,校正体质指数(BMI)、腰围(WC)、内脏脂肪面积(VFA)、总胆固醇(TC)等混杂因素后,与PNI<55.36组相比,PNI水平在55.36≤PNI<58.56和PNI≥58.56的患者IR风险分别增加了1.694倍和1.710倍.结论 PNI可作为评估男性脂肪肝患者IR状况的指标,甚至可能成为IR发生的预测因子.

    脂肪肝预后营养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胰岛素抵抗男性危险因素预测临床管理

    营养风险指数、血清铁蛋白、可溶性E钙黏蛋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王园园马静静王黎红周倩...
    671-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指数(NRI)、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E钙黏蛋白(SE-CAD)与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且随访至2023年12月的AML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试验组,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设立为对照组.对比NRI、SF、SE-CAD水平变化.结果 试验组的NRI低于对照组,而SF、SE-CA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的NRI、SF水平、SE-CA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与NRI(r=-0.237、-0.179、-0.357、-0.258,P<0.05)呈负相关,与SF水平(r=0.236、0.212、0.190、0.180,P<0.05)、SE-CAD水平(r=0.328、0.278、0.302、0.256,P<0.05)呈正相关.营养风险指数(NRI)下降和SF水平、SE-CAD水平升高为AML患者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RI、SF、SE-CAD及三项联合预测AML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25、0.755、0.756及0.843(P<0.05).结论 在AML患者中NRI异常下降,SF、SE-CAD水平异常升高,可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营养风险指数铁蛋白可溶性E钙黏蛋白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随访生存时间预后

    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及其体脂肪水平的观察性研究

    韩明姜祺澜苏文意邓明明...
    67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中肌肉和体脂肪水平,探讨肝病严重程度与肝硬化患者肌肉和体脂肪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指标,利用Sliceomatic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第3腰椎水平的骨骼肌指数(L3-SMI)、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评估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VFA和SFA分别与L3-S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非优势侧上臂中点围度(MAC)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分组中CT所测得的肌肉和体脂肪水平.结果 共纳入203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合并肌肉减少症患者86例(42.4%),非肌肉减少症患者117例(57.6%),肝硬化合并肌肉减少症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手握力(HS)、MAC、TSF、小腿围(CC)、VFA、SFA、内脏脂肪指数(VATI)及皮下脂肪指数(SATI)低于非肌肉减少症患者(P<0.05),VFA与MAC的相关性最强(r=0.595,P<0.001),SFA与TSF相关性最强(r=0.753,P<0.001).Child-Pugh评分C级的VFA、SFA、VATI和SATI低于Child-Pugh评分A级与B级(P<0.05),L3-SM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ELD评分>11分的上述指标均低于MELD评分≤11分(P<0.05),L3-SM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时,体脂肪水平也下降,且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下降,但肌肉水平未见显著变化.

    肝硬化肌肉减少症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内脏脂肪组织指数皮下脂肪组织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点维度

    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及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

    刘赛男赵和平韦鳗真黄河...
    683-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PHC)患者30个月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及因素间复杂的网络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363例PHC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等,从最初诊断时开始计算,以月为单位,观察期截断点为2022年10月.根据文献报道及本研究中PHC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29.6个月),最终将生存时间的研究节点定为30个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HC患者30个月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以深入分析这些危险因素间复杂的网络关系,再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度散点图(cali-bration plot)对模型的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363例PHC患者中生存时间<30个月的患者有167例(46.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γ-GT(>40 U/L)、肿瘤大小(>3 cm)、伴有远处转移均为PHC患者30个月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0.05);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果显示肿瘤大小、γ-GT水平和有无远处转移是直接影响PHC患者30个月生存期的危险因素,肿瘤个数和年龄则是间接危险因素;条件概率分布表显示当节点肿瘤大小>3 cm、γ-GT>40 U/L,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PHC生存时间<30个月的概率最大(98.408%).结论 肿瘤大小>3 cm、γ-GT>40 U/L和伴有远处转移是影响PHC患者30个月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年龄通过影响肿瘤大小和有无远处转移与PHC患者30个月生存期间接相关.

    原发性肝癌生存时间危险因素贝叶斯网络模型条件概率预后相关性生存率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风险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谷丽薛松王萍
    691-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诊断DKD的患者219例为训练集,入院后根据HUA的定义将其分为HUA组(n=102)和非HUA组(n=117).按照相同标准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105例DKD患者为验证集.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近3个月的血生化平均值,分析DN患者发生HU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体质指数(BMI)(OR=1.782)、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2.601)和高脂血症(OR=1.669)是发生HUA的危险因素,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OR=0.606)是其保护因素.建立列线图后计算训练集与验证集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54和0.802,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走势基本一致,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7(95%CI=0.802~0.923)和0.811(95%CI=0.745~0.872),而且临床净获益值较高,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DKD患者通常有较高的HUA患病率,高BMI、高HbA1c和高脂血症是HUA的危险因素,高eGFR是保护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对指导临床早期准确筛查HUA高风险群体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糖尿病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列线图高脂血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风险模型

    肝癌患者放化疗后营养不良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研究

    张莎王九萍杨进
    698-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放化疗后出现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列线图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接受放化疗且随访至2023年12月的肝癌患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放化疗后有无出现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良组(n=49)和非营养不良组(n=106),对比基线资料,分析放化疗后出现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在年龄、TNM分期、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吞咽功能障碍、消化道症状条目、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癌栓、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吞咽功能障碍、消化道症状条目≥2个、白蛋白<40 g/L、血红蛋白<110 g/L是影响肝癌患者放化疗后出现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肝癌患者放化疗后出现营养不良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敏感度为0.880,特异度为0.984.结论 门静脉癌栓、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吞咽功能障碍、消化道症状≥2个、白蛋白<40 g/L、血红蛋白<110 g/L会对肝癌患者放化疗后出现营养不良产生影响,依据这些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对预测营养不良具有一定价值,进而制订防治措施.

    肝癌动脉栓塞化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营养不良列线图模型营养干预康复护理预后

    氧化平衡分数与牙周炎的关系: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2009—2012年的研究

    王泽琛王珊珊刘静思栗兴超...
    706-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在全人群或肿瘤患者中氧化平衡分数(OBS)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库中5980例参与者的临床资料.限制性立方样条图被用来描述OBS与牙周炎风险的非线性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被用来描述在全人群和肿瘤人群中OBS、OBS饮食及OBS生活方式与牙周炎风险的关系,并用OR和95%CI表示.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被用来探索OBS及其成分与牙周炎的关系在不同组间的情况.结果 共有5980例参与者纳入到本研究中,平均年龄为(51.91±14.19)岁,其中3301例参与者存在牙周炎.与低OBS的参与者相比,高OBS的参与者的牙周炎风险降低(OR=0.80,95%CI=0.68~0.93),在肿瘤患者中,这项关系更加明显(OR=0.66,95%CI=0.48~0.89).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OBS与牙周炎的关系受到年龄的影响,年龄≥65岁的参与者中,OBS的保护作用更强(OR=0.61,95%CI=0.43~0.87).结论 OBS的升高降低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在肿瘤患者中.此外,这项关系还受到年龄的影响,在老年人中,OBS升高显著降低牙周炎风险.改善OBS相关的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降低牙周炎的发生风险.

    牙周炎氧化平衡分数横断面研究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库饮食模式生活方式肿瘤衰老

    基于膳食抗炎指数的营养治疗对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肿瘤相关疲劳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安珍王艳雷杰高培...
    714-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膳食抗炎指数的营养治疗对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肿瘤相关疲劳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13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选取时间不同,将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接受常规饮食管理的66例肺癌患者设立为对照组,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基于膳食抗炎指数的营养治疗的67例肺癌患者设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肿瘤疲乏、炎症因子,观察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化疗1个周期后(T1)、化疗2个周期后(T2)、化疗4个周期后(T3)时点,试验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以及CD4+/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在T3时点,试验组的肿瘤疲乏量表(CFS)评分的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维度得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及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膳食抗炎指数的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提高免疫功能和减轻肿瘤疲乏程度,对提高化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膳食抗炎指数营养治疗化疗肺癌肿瘤相关疲劳饮食管理免疫功能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