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冷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冷技术
上海市制冷学会 中国制冷学会
制冷技术

上海市制冷学会 中国制冷学会

王如竹

季刊

021-53828229

200020

上海市南昌路47号科学会堂3号楼3313室

制冷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制冷学会刊物。刊登有关低温物理、低温工程、制冷机器与设备、冷藏库与仪器冷冻工艺、冷藏运输空气调节工程、冷冻医疗、升华干燥、小型制冷机以及制冷技术基础理论在其它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论述,发展生产上的新技术、新经验和革新成果,并提供开展学术讨论、进行经验交流的园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叠式空气源高温热泵蒸汽系统性能的理论研究

    袁俊球吴迪胡斌孙岩...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复叠式空气源高温热泵和机械蒸汽压缩系统耦合,构建一种可以供应高温高压蒸汽并实现制冷效果的热泵蒸汽系统。该系统以R410A、R245fa和R718 分别作为系统低温、高温和机械蒸汽压缩循环的工质,并在系统中采用补液和喷水降温的方式提升系统性能。理论研究表明:随着R410A冷凝温度的升高,系统的制热量、制冷量和功耗都降低,而制热性能系数(COP)、制冷COP和总COP先升高后降低。当蒸发温度为 20℃,饱和蒸汽温度为 160℃时,系统的制热COP为 1。49,总COP达到 2。35。这表明该系统同时供应蒸汽和制冷时,性能优于采用电锅炉供热和空调制冷,可以助力工业领域的节能降碳。

    高温热泵蒸汽系统冷热双供理论研究

    基于制冷剂大流量除霜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骆名文张光鹏黄华相明琼...
    8-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空气源热泵逆向循环除霜方法除霜时间长的问题,本文提出制冷剂大流量除霜技术,该技术通过增加旁通流路改进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节流部件,增大制冷剂循环流量,实验研究了空气源热泵大流量除霜性能及可靠性。结果表明:与传统除霜系统相比,制冷剂大流量系统的除霜时间最长可以缩短约 1/3,即使在极端环境也能够保证良好的除霜效果;制冷剂大流量系统降低了除霜运行对制热性能的影响,制热量和性能系数分别提高了 14。60%~32。44%和 2%~11。76%。

    空气源热泵大流量除霜排气压力性能系数

    氨-水-溴化锂工质降膜吸收数值模拟研究

    盛伟金正浩李舒宏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新型的氨-水-溴化锂三元工质的降膜吸收特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三元工质降膜吸收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组分平衡方程,采用 MATLAB 软件编程计算氨-水-溴化锂三元工质的降膜吸收结果,与实验数据相互验证,并进一步地分析了溴化锂质量分数、工质流量、冷却水温度和发生温度对降膜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溴化锂质量分数从 0%增加至10%,液膜出口处温度从 306。7 K增加至 309。5 K,但是当溴化锂质量分数从 10%增加至 15%时,液膜出口处温度下降至 308。7 K,说明溴化锂质量分数为 10%时吸收放热量最大。当工质流量、冷却水温度、发生温度改变时,大部分的工况下溴化锂质量分数为 10%时进出口溶液的浓度差较大,说明此质量分数下溶液吸收的速率最快。

    氨-水-溴化锂吸收数学模型数值模拟降膜

    R1234yf在板式蒸发冷凝器中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赵红霞王奇刘光弟李东东...
    21-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建立板式蒸发冷凝器的二维数学模型,模拟了新型制冷剂 R1234yf 在板式蒸发冷凝器的换热过程,总结了冷却水温度、空气含湿量、制冷剂温度在板式蒸发冷凝器中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冷凝温度、降膜雷诺数及空气湿球温度对板式蒸发冷凝器中换热的影响。研究表明:板式蒸发冷凝器的换热能力随冷凝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空气湿球温度升高而减小,随着降膜雷诺数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冷凝温度从41℃变化到 45℃时,板式蒸发冷凝器的热流密度增加了 16。2%;湿球温度从 21℃升高到 26℃时,板式蒸发冷凝器的热流密度降低了 14。6%;在不同冷凝温度下降膜雷诺数由 60 变化到120,板式蒸发冷凝器的热流密度最大变化率为 6。06%。

    R1234yf板式蒸发冷凝器传热传质数值模拟

    多模型融合的民机环控系统空调组件故障诊断模型开发及验证

    胡鸣鹤李昱翰张弛胡海涛...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民机环控系统空调组件故障数据难获取、故障数据不平衡的问题,本文采用动态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民机环控系统空调组件的故障发生情况,通过人工注入故障获取了故障数据集。利用滑动平均和经验模态分解的方法有效抑制了空调组件原始时序信号中的白噪声,降低了将正常信号误判为异常的风险。开发了融合孤立森林、谱残差和自编码器的故障诊断模型,分析了不同算法组合的融合算法精度。结果表明,开发的融合模型可以有效诊断动态仿真数据集中的空调组件故障,诊断精度达到 100%;对于机械故障公开数据集,训练的模型结合开发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实现 91。12%的诊断准确率,召回率达到98。66%,验证了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泛用性。

    空调组件去噪模型故障诊断

    基于TRNSYS的数据中心制冷系统能耗分析

    黄国瑞刘宏伟赵耀代彦军...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中心制冷系统采用变频泵技术和自然冷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运行时制冷系统能源浪费问题。本文以上海某数据中心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仿真平台建立其制冷系统能耗模型,基于模型对该数据中心原有定频泵系统、变频泵系统、变频+自然冷却系统进行能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频系统及变频+自然冷却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该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PUE),100%负载率时,变频系统下的PUE为 1。34;100%负载率时,变频+自然冷却系统下的PUE为 1。27。

    数据中心水泵变频自然冷却电能使用效率

    《制冷技术》版权声明

    43页

    基于逆布雷顿循环的空气制冷机的优化与性能分析

    郑俊李吉冬许未晴蔡茂林...
    44-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将传统空气制冷机的绝热压缩过程改进为多管束空气压缩机进行等温压缩,分析了改进后基于逆布雷顿循环的空气制冷机的压缩过程、制冷循环过程以及性能系数。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空气制冷机,改进的空气制冷机压缩机出口温度可降低 144。55 K,做功可以减少 52。48 kJ/kg,性能系数(COP)可以提高 0。375。如果考虑回收膨胀功,改进的空气制冷机COP可以达到 1。33。

    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多管束空气压缩机等温压缩性能系数

    喷雾降温系统中纯水液滴群蒸发域的模拟研究

    孟晓静崔雁弼胡亚年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避免喷雾降温系统中液滴沉降到设备及人体表面对工艺及人体热舒适造成影响,需要针对纯水液滴群蒸发域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了喷雾降温系统作用下,不同热源温度、液滴初始粒径对液滴群蒸发域的影响,分析了室内温度分布及液滴粒径分布,探讨了室内热源温度及液滴初始粒径对蒸发域高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源温度的增加,热羽流对喷雾射流的抑制作用增强,液滴群的蒸发域随之增大;当液滴初始粒径增大时,液滴群的蒸发域随之减小,喷雾射流范围内的温度随之增加;液滴群蒸发域高度随着热源温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随液滴初始粒径的增加而呈线性减小,当热源温度大于 400℃,液滴初始粒径大于 60 μm时,其对液滴群蒸发域高度的影响较小。

    喷雾降温系统热源温度液滴初始粒径蒸发域

    相变材料储能结构在变电站预制舱中的应用及节能效果分析

    郑亚飞唐溯许晓玲刘玉雷...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相变材料(PCM)在变电站预制舱这类高内热源型建筑的应用及其在墙体中的设计优化。从降低全年空调能耗和高峰电网用电负荷的调温节能角度,围绕墙内安装位置和厚度两个维度研究了相变材料在变电站预制舱墙体结构中的优化设计方案。典型日能耗模拟表明,将相变材料设计在靠墙体内侧更具节能效果,且综合考虑 600~1 000 W的内热源强度,相变材料的优化设计厚度为 25 mm。相变材料使得墙体内表面温度具有"削峰"的典型特征,具有明显的调温节能效应,在高温典型日可令墙内表面温度峰值降低 1℃以上。

    变电站预制舱相变材料调温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