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冷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冷技术
上海市制冷学会 中国制冷学会
制冷技术

上海市制冷学会 中国制冷学会

王如竹

季刊

021-53828229

200020

上海市南昌路47号科学会堂3号楼3313室

制冷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制冷学会刊物。刊登有关低温物理、低温工程、制冷机器与设备、冷藏库与仪器冷冻工艺、冷藏运输空气调节工程、冷冻医疗、升华干燥、小型制冷机以及制冷技术基础理论在其它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论述,发展生产上的新技术、新经验和革新成果,并提供开展学术讨论、进行经验交流的园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翅片管换热器快速计算仿真模型开发与验证

    李孟山雷睿周永戬胡海涛...
    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从成千上万的结构产品中优化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翅片管换热器的问题,需要快速精确的换热器仿真模型。本文开发了一种简化的三维分布参数模型,基于每排回路的控制单元划分方法,提出了基于回路比例和每排管长合并的简化描述方法,提出了未知流量下的换热-压降交替迭代的快速求解算法;建立了仿真选型设计平台。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验证表明:对于2~12排不同翅片结构换热器的换热与压降误差均在10%以内,单次仿真计算耗时小于0。05 s,多自由度选型耗时小于5 s,提高了计算和选型速度。

    翅片管换热器模拟快速仿真算法实验验证仿真平台

    基于共形预测的冷水机组鲁棒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刘卓轩曹承张天乐张哲铭...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共形预测的冷水机组鲁棒故障诊断方法。采用ASHRAE RP-1043项目数据,分析了不同数据驱动模型在七种故障场景下分别采用随机划分和变工况故障诊断两种测试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故障诊断模型在新工况点下诊断能力下降的问题,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平均最大提升幅度可分别达到17。35%和20。53%。

    冷水机组共形预测机器学习故障诊断

    电缆隧道热环境动态监测及通风对除湿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玲陈艳羚汤敏吉张永康...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夏季上海市某电缆隧道的一通风区间进行实地测试,分析了电缆隧道内的温湿度分布规律,结果发现,由于土壤传递热量的功能差,自送风井11的地下1层至地下4层设备间的平均温度依次降低,从而使空气中所能容纳水蒸气的能力降低,导致地下4层设备间的相对湿度高达97%,存在严重的凝露现象;送风井与电缆隧道连接部位的温湿度分布极不稳定,且电缆隧道入口段0~180 m存在凝露区域,空气相对湿度95%~100%,对隧道内的电子设备极具危害性;电缆隧道越靠近排风井位置,温湿度分布越稳定。此外,对现有的机械通风除湿效果进行验证,启动风机对电缆隧道内进行机械通风后,电缆隧道壁面温度下降约2℃,电缆隧道凝露区域的空气相对湿度下降约30%~40%,验证了通过机械通风方式对电缆隧道内除湿的有效性。

    电缆隧道实地测试凝露问题通风效果

    大冷量单级G-M制冷机实验研究

    何韩军周志坡朱良友李奥...
    24-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设计并加工了一台大冷量单级G-M制冷机,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制冷机制冷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优化冷端换热器和阀门结构,提高了制冷性能以及可靠性。结果表明:该制冷机在70 K温区的制冷量达到254 W/50 Hz、276 W/60 Hz,功耗为6。9 kW/50 Hz、7。2 kW/60 Hz;改变系统充气压力能够使制冷性能提高3。4%;制冷机运行方向从0°到180°的变化过程,制冷性能逐渐衰减;在长达近6000 h的稳定性测试中,制冷机无负载最低制冷温度变化范围不超过3 K,70 K温区的制冷性能稳定,无明显衰减。

    G-M制冷机大冷量单级设计实验

    组合式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谢垚匡胜严贺金方雷...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实验装置分别对定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量2090 kW)、变频磁悬浮冷水机组(制冷量1045 kW)以及组合式冷水机组(制冷量3140 kW)的名义工况性能系数(COP)和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冷水机组的名义工况性能系数相差不大(分别为6。05、6。10和6。15),但综合部分性能系数差异很大。定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在75%负荷区间性能系数最高为6。43,在50%负荷以下急剧下降,综合部分负荷系数为5。99。变频磁悬浮冷水机组随着负荷的降低性能系数升高,综合部分负荷系数达9。68。由上述两款冷水机组的压缩机构成的组合式冷水机组具备宽泛的负荷调节能力和低成本的特点,综合部分负荷系数为7。5。冷水机组最终型式可根据项目负荷特征以及项目投资来确定。

    组合式冷水机组磁悬浮压缩机定频离心式压缩机性能系数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基于内置传感器的多联机热回收模式运行能力计算方法

    丁云霄黄东李冬冬魏子清...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热回收模式的多联机能力计算方法,建立了多联机外机制冷剂流量计算模型,考虑了理论制冷剂流量修正和回气密度修正,得到外机主回路的制冷剂质量流量。然后,基于制冷内机电子膨胀阀开度值分配和制热内机换热能力分配,确定了主制冷模式和主制热模式下的多联机能力计算模型。随后选取了一台一拖四的多联机,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多联机主制冷模式、主制热模式的制冷、制热能力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工况下均可有效计算系统的能力输出,内24℃外7℃工况下主制热模式制热、制冷能力误差为1%、9。5%;内24℃外-1℃工况下主制热模式制热、制冷能力误差为10。8%、14。8%;内27℃外18℃主制冷模式下为11。3%、0。5%。

    多联机实际运行能力热回收模式测量精度

    燃煤机组排烟温度调控及水分回收研究

    陈程陈鑫徐凤吴斌...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厂级尺度燃煤机组模型,对烟气加热、烟气冷凝、烟气冷凝再热等多种排烟温度调控技术方案进行评价,定量阐述冷凝法在烟气余热利用、污染物控制及水分回收的协同效果。定量对比地表水、冷却塔和吸收式热泵多种冷源方案的能耗及水分回收效果。研究表明:当脱硫塔出口烟气温度为50。5℃时,要保证不出现湿烟羽,环境温度需要37℃以上,需要烟气调温技术才能满足。冷凝法冷源温度越低,冷凝效果越好,其中冬季地表水冷源冷却效果最好,可回收36443。32 t/h烟气水分。考虑全年运行情况,冷凝法最优冷源方式为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冷却循环水,可回收34309。14 kg/h的凝结水。

    烟气调温水分回收冷源吸收式热泵

    《制冷技术》版权声明

    46页

    旋风分离器用于滚动转子式压缩机降含油率的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

    满林香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排气含油率,将旋风分离器引入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本文研究设计了两种应用于滚动转子式压缩机降含油率的旋风分离器结构形式,采用数值模拟软件Star-CCM+对旋风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性能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排气管径从16 mm减小到8 mm,旋风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效率从89。69%增加到100。00%。随着进口宽度从6。4 mm减小到4。4 mm,油气分离效率从89。47%增加到100。00%。在初始旋风分离器模型基础上,当排气管径Dx≤14 mm或进口宽度b≤6。0 mm时,油气分离效率均在90%以上,可通过适当减小排气管径和进口宽度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旋风分离器油气分离效率。

    油气分离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旋风分离器Star-CCM+数值模拟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线性压缩机排气阀仿真优化分析

    王群陈曦李日仙王佳宇...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线性压缩机排气阀疲劳损坏,以及启闭时间不匹配造成压力损失和回流损失的问题,本文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研究了家用冰箱用线性压缩机阀片的运动特性与应力变化,分析了阀片型线在流场中的变化,以及不同阀片最大升程和梁臂宽度对最大应力、回流损失和压力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中心阀板的阻挡,流体从梁臂处流出造成梁臂形变过大,这是导致根部应力过大的关键。从板弹簧设计中获得优化阀片根部应力的方法,优化后最大应力降低了24 MPa,在材料许用应力范围内。

    阀片性压缩机向流固耦合网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