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冷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冷学报
中国制冷学会
制冷学报

中国制冷学会

吴元炜

双月刊

0253-4339

editor@car.org.cn

010-68711412

100142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67号银都大厦10层

制冷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制冷科技领域中低温与超导,制冷机器与设备,食品冷冻、冷藏工艺,冷藏运输,空调工程,低温医学及器械等方面的科技新成果;交流实用技术;报道科技动态和信息以及学会学术技术活动情况,并承办广告业务。《制冷学报》创刊于1979年,为双月刊,每年6期,大16开本。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动气液调配换热器的研究现状

    黄锟腾陈健勇陈颖罗向龙...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气液相变过程中实施气液调配来主动调节干度和流量,可实现同时提升传热系数(h)和降低压降(Δp).本文从气液调配强化传热原理、气液调配单元和气液调配换热器三个方面,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主动气液调配在冷凝过程(分液冷凝)和蒸发过程(配液蒸发)中均需使工质处于高效传热区,但目标干度不同.重点关注了有联箱-小孔型、T型管和金属丝网这三类气液调配单元,发现低质量流量下联箱-小孔型与T型管的分液比率(FL)可达 100%,而金属丝网型仅为 30%.分液冷凝器的表面传热系数相比常规换热器可提升 112%,但蒸发过程的气液调配研究较少,调配机理尚不清晰,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气液调配式换热器的性能与气液分离效率(η)和支管的干度与流量分配紧密相关,基于多维联合仿真法综合考虑气液两相在联箱内的流态(气泡、液膜和液滴)、气液相界面传质和管道压降等影响因素有望提升气液调配换热器模型的预测精度.

    主动气液调配分液冷凝配液蒸发换热器

    人工智能技术在家用空调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

    邵俊强郑雨霖车铭江师雅博...
    14-2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用空调的普及带来了能耗的快速增长,人工智能技术为家用空调节能减排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家用空调存在众多可能的节能减排路径,而人工智能技术更是种类繁多,目前业界尚未结合这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本文尝试以家用空调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为脉络,在各途径下,总结整理各种可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并对每种技术进行简要介绍.由于大多数的人工智能技术均离不开数据的支持,因此本文在最后还介绍了通过联合仿真来高效获取训练数据的方法.

    家用空调节能减排人工智能数据

    HFC-134a氧化热解的机理和实验研究

    许云婷张凯戴晓业史琳...
    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面临巨大HFCs制冷剂销毁压力,亟需研究高效且温和的HFCs制冷剂降解方法.本文结合实验与量子化学计算,以典型HFCs制冷剂HFC-134a为研究对象,以降解率为主要衡量标准,研究制冷剂降解的高效途径.从量子化学的角度,研究了HFC-134a自热分解与氧化热解条件下的反应路径,在两条路径下,均易产生CHF=CF2 与HF等可检测到的稳定产物.自热分解过程中,第一步化学键的断裂是决速步骤.氧化热解路径相较自热分解路径,反应能垒低,有利于反应快速发生.从实验的角度,发现在 240~36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HFC-134a的降解率由 11%提高至 66%,通过反应动力学常数拟合计算,得到HFC-134a的指前因子为 7471.04 h-1,表观反应活化能为 54.16 kJ/mol,与模拟计算所得化学反应能垒相吻合.

    反应能垒表观反应活化能氧化热解密度泛函方法HFC-134a

    二元阻燃剂对HFO-1243zf可燃性抑制效果研究

    吴曦区祖迪胡光航徐士鸣...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HFO-1243zf(R1243zf)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新一代低环境影响性制冷工质.R1243zf的安全性分类为A2,其可燃问题不容忽视.参考 ASHRAE 34-2019 标准方法,本文以 12 L 球形玻璃烧瓶为反应容器,实验测得了三种混合制冷剂R1243zf/R134a/R227ea、R1243zf/R125/R227ea和R1243zf/R125/R134a的临界可燃极限值,体积分数分别为 10.82%~11.12%、10.49%~10.80%、10.89%~11.11%.进一步基于混合制冷剂可燃性估算理论得到上述混合物的临界抑爆浓度和临界可燃极限值,与实测结果相比,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 3.45%和 1.68%.最后从化学抑制机理等角度对阻燃效果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制冷剂氢氟烯烃可燃性可燃极限3,3,3-三氟丙烯

    机车空调系统中R513A替代R407C的性能研究

    赵靖包锐王晓东冯旭伟...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R513A是由R134a和R1234yf混配而成的新型环保制冷剂,GWP100 为 574,远小于R407C.为测试机车空调系统中R513A替代R407C的可能性,本文针对两种制冷剂进行了制冷循环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不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名义工况下R513A系统与R407C系统相比,两者压比相近、制冷量降低 28.1%、COP提高 25.6%、排气温度降低 18.24℃;R513A在原机充注条件下,COP显著提高,但制冷量下降显著,因此直接替代将造成制冷量无法满足热负荷要求,可通过换用具有更大输气量的压缩机以及改变R513A制冷剂充注量的方式来提高系统制冷量,从而满足车辆供冷需求.

    机车空调系统制冷剂不确定度R513AR407C

    制冷剂相态变化对动力电池直冷系统温控性能的影响分析

    高帅王俊博朱佳慧毛佳妮...
    58-6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制冷剂相态变化对动力电池直冷系统温控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和热阻网络模型的电热耦合分析方法并建立典型电池直冷系统的离散化模型,应用AMESim对直冷系统的温度响应进行数值研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参数化研究分析动力电池的局部温控性能,获得 2 C高倍率充电和循环充放电工况下直冷系统的温控性能.结果表明:直冷板内制冷剂气液两相区和过热单相区的变化对系统性能存在显著影响,相比于传统的液冷系统,两相区能使电池最高温度降低 28.3%,但过热区存在严重的传热恶化,造成电池最高温度显著升高和最大温差急剧增加,对于 2 C工况,当制冷剂从两相换热变为单相换热时,表面传热系数降低约 73.6%,使得对应电池单元温度升高约 12~14℃;制冷剂温度过低会造成电池垂直方向温差过大,制约直冷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制冷剂蒸发压力和两侧布置直冷板能够有效减小电池垂直方向的温差,但难以消除过热现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电池热管理直冷系统电热耦合模型相态变化过热

    和田地区空气源热泵地暖辐射采暖系统实验

    孙志利任彤刘起友焦峰...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泵供暖可以解决燃煤供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以和田地区应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验测试了采用辐射地板为末端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实际性能,在典型日(环境温度为-4.7~9.6℃,相对湿度为26%~61%)24 h内分析了各项性能参数的变化和室外环境温度变化对热泵供暖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典型日的实际工况下,热泵供暖系统COP在 16:00 附近达到最高值 2.64,在 8:00 附近达到最低值 1.98.由于供暖建筑的保温性能相对较好,当室外温度发生变化时,房间内供暖温度波动较小;对于阳面房间,房间温度全天可稳定在 23~24℃;对于阴面房间,房间温度也能达到 20℃以上.采用辐射地板为末端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满足和田地区供暖需求,系统效率较高,应用前景广阔.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清洁供暖系统性能

    离心式冷水机组性能仿真研究

    罗毅章立标杭炳炳龚程程...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性能特点,本文提出在通过最大电流判断的最大能力和通过喘振判断的最小能力范围内,采用压缩机功率和冷凝器传热计算迭代出较为精确的机组性能仿真算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集壳管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离心压缩机性能、喘振预测等模型为一体的离心式冷水机组性能仿真软件,并通过样机测试验证了软件的仿真精度.结果表明:全负荷范围内COP、冷冻水压降、冷却水压降、功率、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的最大误差分别为 6.43%、7.28%、4.45%、6.87%、3.83%、1.24%,实现了离心式冷水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冷冻水温度、冷却水温度、流量等多元参数的性能仿真计算.

    离心式冷水机组软件研发仿真计算COP

    超高效两级压缩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开发

    张治平王鹏王闯武晓昆...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两级压缩技术在中小容量冷水机组中鲜少应用的现状,本文设计了一种名义制冷量为 615.48 kW的两级压缩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采用新型转子型线和结构设计研制了两级变频螺杆制冷压缩机,并依据国家标准对开发的压缩机和冷水机组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发的两级变频螺杆制冷压缩机容积效率普遍高于96%,等熵效率最高达84.4%;冷水机组在出水温度为 7℃的名义工况下COP达 7.01,相比标准GB 19577-2015 规定的一级能效水平高 16.83%,部分负荷综合性能系数IPLV达到 10.45,相比标准GB 19577-2015 规定的一级能效水平高 39.33%.两级压缩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的性能,与无中间冷却相比,中间冷却后冷水机组制冷量和COP分别提升 11%和 8%以上.

    冷水机组螺杆压缩机两级压缩中间冷却

    竖插翅片微通道换热器空气侧流动换热分析及参数优化

    赵日晶位兴华黄东李丰...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竖插翅片微通道换热器(VMX)具有良好的流动及换热性能和优异的排水性能,应用于空气源热泵可以适应较宽工况.本文使用CFD模型计算VMX在干工况下的空气侧流动换热,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误差小于 20%;对比复合翅片的波纹和开窗的前后顺序及搭接方式,分析翅片间距、翅片长度、扁管间距和翅片厚度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采用Taguchi方法寻找最优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相同泵功下前开窗后波纹逆接翅片的强化换热效果最好;以综合指标Pec 作为VMX的性能评价参数时,扁管间距和翅片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在实际可选的参数范围内,翅片间距 1.8 mm、翅片长度25.6 mm、扁管间距12.0 mm、翅片厚度0.12 mm的参数组合可使换热器性能最佳.

    空气源热泵冷凝器微通道换热器传热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