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杨灿明

双月刊

1003-5230

cdxbbjb@126.com

027-88386132

430073

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是全国社科类中文核心期刊、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湖北省出版佳作奖"期刊.着重发表经济理论、应用经济研究的新成果,反映财经科学、人文科学研究的新发展、新观点.欢迎各界人士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保信用评价制度能促进企业环保投资吗?

    于连超季培楠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是运用信用机制赋能绿色发展的创新举措.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显著促进了企业环保投资,其潜在机制在于环保信用评价制度能够强化政府环境监管、市场环境监督、媒体环境监督和公众环境监督,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督促企业提高环保投资.进一步分析表明,当企业产权性质为非国有、独立董事占比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好以及企业所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环保信用评价制度的环保投资效应更显著.本文结论揭示了环保信用评价制度的环境有效性,拓展了企业环保投资的制度因素研究,为环保部门完善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以及企业优化环保投资决策提供了经验参考.

    环保信用评价制度环境规制信用机制环保投资环境治理

    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会影响审计收费吗?

    钟海燕王江寒
    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环保信用评价制度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发现:环保信用评价制度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审计费用,且企业获得的环保信用评价等级越高,被收取的审计费用越低.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环保信用评价制度通过信息风险机制和经营风险机制降低了审计收费,即环保信用评价制度通过提高公司的环境信息透明度、缓解盈余波动抑制了公司的信息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而使审计师收取了更低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环保信用评价与审计收费之间的负向关系在非国有企业、法治环境薄弱以及信任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本研究丰富了环保信用评价制度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拓展了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对政府部门进一步推行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合理引导企业持续改善环境行为、助力审计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等均具有启示意义.

    环保信用评价审计收费环境信息透明度盈余波动性

    数字化转型会促进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吗?

    江唐洋于洋聂军
    29-39,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手工收集的2011-2021年A股生物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可能性越大,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和交流协同成本是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企业、非省会城市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较差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中,数字化转型替代了部分由高铁开通带来的企业外部信息环境改善作用,两者呈替代关系.本文有助于全面认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拓展了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

    数字化转型产学研合作信息收集成本交流协同成本企业创新

    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

    解垩高梦桃
    4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公共转移支付可以显著缓解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民生性转移支付,生产性转移支付显著缓解了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公共转移支付对贫困县和高抚养比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公共转移支付主要通过降低家庭收入相对剥夺、改善收入不确定性和提高社会信任水平来缓解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本研究为缓解个体消费相对剥夺、改善居民福利水平,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微观证据.

    公共转移支付消费相对剥夺收入相对剥夺收入不确定社会信任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会降低企业避税程度吗?

    曹越张玉婷周瑞博
    5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税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常用方式,税收优惠政策对市场公平竞争具有重大影响.审查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平性,是在税收领域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务实之举.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公司的面板数据,将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作为分析工具,探讨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高行政垄断区域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可以显著降低高行政垄断地区企业的避税程度.机制检验表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够促进税收扶持中性和市场竞争中性,从而抑制企业税收规避动机.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税收规避抑制效应在地方政府问责制完善、地区营商环境差、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程度高以及公司内部治理差的样本中更为明显.文章丰富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行政垄断规制的微观经济后果和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提供政策参考.

    公平竞争审查企业避税税收扶持中性市场竞争中性

    金融科技能提升城市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

    宋清华周学琴
    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强调绿色发展、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协调并进,是判断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以2011-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指数显著提升,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金融科技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增加环保投资以及激发创业活力提升城市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加快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金融科技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创新环保投资创业活力

    "双支柱"调控框架与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抑制缓释还是累积加剧

    孙志红王心怡琚望静
    8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搭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采用CoVaR方法衡量影子银行导致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系统考察"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借款人和银行信贷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起到显著的"抑制缓释"作用;影子银行规模是"累积加剧"和"抑制缓释"效应的渠道,流动性分层则是"累积加剧"效应的渠道.结合银行性质、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情景下,"双支柱"调控框架对影子银行风险溢出的有效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结论对于"防风险"目标下"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双支柱"调控框架影子银行银行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政策工具CoVaR方法

    区域一体化如何影响县域企业市场势力——兼论全国统一大市场下企业竞争优势重构

    倪婷婷王跃堂
    9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通过区域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撤县设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对象,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县域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与机理.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降低了被撤并县(市)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减少了县域企业的市场势力,促进了县域竞争.机制检验显示,撤县设区通过提升被撤并县(市)企业进入率和减少政府补贴提高了企业边际成本,从而降低了成本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撤县设区主要降低了垄断性较强行业、非普通地级市和市县产业同构度较高的县域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另外,本文还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期间被撤并县(市)企业进行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越多,其成本加成率增加越多.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区域一体化通过引入竞争削弱了欠发达地区企业市场势力,但域内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重构竞争优势,进而从总体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不仅能丰富区域一体化和县域城镇化研究,也能为欠发达地区企业竞争优势重构提供一定参考.

    区域一体化撤县设区改革市场势力成本加成率

    数据资产、人力资本升级与企业价值

    于翔牛彪苑泽明
    10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区别于数据资产的规范性研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上市公司的数据资产指标,以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数据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人力资本升级在数据资产影响企业价值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据资产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有效驱动力,该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从中介效应来看,数据资产带来的人力资本升级,即员工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第三,对于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而言,数据资产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本文从企业价值的视角,检验了数据资产"入表"制度的有效性,不仅在理论上拓宽了数据资产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在实践中为企业利用数据资产优势赋能企业价值创造,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数据资产人力资本升级企业价值新质生产力中介效应

    工商资本下乡能促进农户增收吗?

    邵俊杰周力胡凌啸
    12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商资本下乡对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和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库(CCAD)数据,分析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商资本下乡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水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收入结构上,工商资本下乡主要提高了农户非农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但降低了农业经营性收入;工商资本下乡通过推动农户家庭劳动力从本地务农向本地非农就业转移,提高非农就业率,从而促进总收入增加;工商资本下乡的增收效应对于不同受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的农户没有显著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作用;涉农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工商资本均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且增收作用逐渐增强.本研究为推进工商资本下乡、实现农民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工商资本下乡农户收入要素集聚非农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