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杨灿明

双月刊

1003-5230

cdxbbjb@126.com

027-88386132

430073

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是全国社科类中文核心期刊、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湖北省出版佳作奖"期刊.着重发表经济理论、应用经济研究的新成果,反映财经科学、人文科学研究的新发展、新观点.欢迎各界人士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审计抑制了社会审计意见购买吗——基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王美英曹源付楠楠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计意见购买行为降低了社会审计质量,损害了社会审计的投资者保护功能.本文以2010-2018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存在签字注册会计师层面的社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而国家审计能够抑制这一行为.机制检验发现,国家审计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约束管理层权力抑制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社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审计客户重要性程度高、事务所行业专长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审计更能显著地抑制审计意见购买;多次审计以及审计机关查出问题数量越多,国家审计抑制社会审计意见购买的效应越明显;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在同行业和具有共同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未被审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具有溢出效应.本文研究为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净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生态环境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变更审计意见购买审计质量

    国家审计改革与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贷款使用效率——来自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的证据

    伍伦
    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金融资源使用效率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下深化金融改革的应有之义.本文基于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背景,以2010-2021年省以下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国家审计改革对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贷款使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改革显著提升了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贷款的使用效率,其影响机制主要为规范政府干预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干部人事、机构编制、经费资产管理的审计改革力度越大,对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贷款使用效率的提升效果越好.对处于低银行竞争度地区和低竞争度行业的地方国有企业,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地方国有企业而言,国家审计改革提升其长期贷款使用效率的效应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释放和提升国家审计监督效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国家审计人财物管理改革地方国有企业长期贷款资金使用效率

    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

    陈丽红曾德涛孙梦娜
    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美跨境审计监管能否顺利推进,不仅对中国赴美上市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全球资本市场、国际经济以及政治关系的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遵循"历史演进—监管分歧—潜在影响—策略应对"的逻辑主线,探究中美跨境审计监管的过去与未来.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围绕监管权限、监管范围、监管实施等问题产生一定分歧,分歧的实质不仅在于中概股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引致的监管需求差异,更源于中美双方在会计审计制度与监管体制、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理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理论上,中美跨境审计监管不仅会对审计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投资者决策产生间接影响;实践中,中美跨境审计监管的有效性和治理效应仍有待验证.为构建完善的中美跨境审计监管体系,不仅监管部门应当设计科学有效的监管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与档案管理制度,中概股公司更要增强内部治理能力与数据保密意识.

    审计监管跨境监管全球治理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准则

    "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陈高张燕刘锋
    4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议题,改善国际税收营商环境是促进对外直接投资量质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2015-2021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能否改善国际税收营商环境进而促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有效促进了中国对合作机制成员国(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这一结论.机制分析表明,税收便利度、征管效率、税收成本以及营商环境是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合作机制显著增加了中国对初始税收便利性较差、初始对外直接投资较少和地理距离较近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因此,应继续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动中国与共建国家(地区)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的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好的国际税收营商环境.

    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税收营商环境"一带一路"

    大数据技术应用能抑制企业避税吗——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分析

    何涌吴腾
    5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利用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研究了大数据技术应用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数据技术应用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该结论在经过PSM-DID、替换被解释变量、排除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大数据技术应用有助于提升信息透明度和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抑制了企业避税.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技术应用对东部地区和非高科技企业避税抑制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而且揭示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治理效应,为后续持续推进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大数据技术企业避税信息透明度企业生产效率多期DID

    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否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

    张海洋赵晶
    7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中国246家商业银行及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数据,探究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否改善贷款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通过调节错配企业短期贷款金额、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该效应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较强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及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明显.文章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战略、管理及业务的数字化均可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产生影响,但前两个维度的影响更为明显.探究商业银行数字化的微观错配纠偏功能,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层面投融资期限错配引发的风险,也为进一步优化银企互动和挖掘商业银行数字化意义提供了新的证据.

    商业银行数字化投融资期限错配短期贷款公司治理银企互动

    国际贸易隐含碳转移溢出、转型风险与宏观金融稳定

    黄孝武赵鑫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贸易、环境经济与气候金融相互影响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可以观察碳转移溢出效应的全球碳转移联通网络,实证分析了碳转移溢出对宏观金融稳定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各经济体之间碳转移溢出明显降低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气候损失较大以及气候表现绩效较差经济体的金融稳定水平,特别是增加了经济体的外债清偿风险、经常账户余额风险和国际储备流动性风险,资产价格重估视角下的转型风险是其中介机制.此外,本文还发现气候适应性措施能够有效减缓碳转移溢出对宏观金融稳定的影响,相比之下,现有的绿色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探讨了气候金融框架下气候变化影响宏观金融稳定的一个可能传导链条,为从双循环视角推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

    国际贸易隐含碳转移气候变化转型风险溢出效应金融稳定

    人工智能与企业专业化分工——基于文本分析法的研究

    王朔熊凯军邓国营
    9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构造企业层面的人工智能指标,并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企业专业化分工,且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通过降低企业搜寻成本、交易谈判成本和交易对手违约造成的损失进而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沿海地区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推动专业化分工进而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文章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专业化分工文本分析法

    智能制造与供应链配置多元化

    颜逢任鹤赵秀云
    11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化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对我国现代化供应链体系建设以及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智能制造政策对企业供应链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且通过降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成本和供应链管理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等机制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高科技、非国有企业以及在市场化水平较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智能制造的促进效应更强.拓展性检验表明,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的地理距离加强了智能制造调整供应链配置的正向作用;智能制造促进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智能制造试点政策具有行业溢出效应,且试点企业越多,促进作用越显著.文章为我国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政策,助力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智能制造供应链配置交易成本运营效率行业溢出

    用能权交易制度与城市能源消费

    张恒硕李绍萍颜冰
    12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激发能源消费侧新活力、推动用能市场化新变革方面,用能权交易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与经验.本文以用能权交易制度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20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了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用能权交易制度能够显著影响城市能源消费强度与结构,用能权交易试点城市的能源消费强度平均下降了 2.5%,其能源结构绿色替代水平平均提升了 14.3%.用能权交易制度的政策效应发挥,得益于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挤压效应,但也受到地区去煤化程度、资源禀赋和工业属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由技术和产业溢出强化了政策效应的辐射作用.研究结论为总结现有用能权交易制度实施成效、加快推进城市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了学理价值和经验证据.

    用能权交易制度能源消费强度能源结构绿色替代技术创新产业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