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黄健柏

双月刊

1672-3104

znsk@mail.csu.edu.cn

0731-88830141,84805023

410083

湖南省长江市岳麓区麓山南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重点大学--中南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类双月刊,本刊旨在贯彻“双百”方针,为提高本校教学和科研水平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学术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基于必然性的行动到基于偶然性的行动

    张康之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构成了一种社会形态,它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如果将其与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联系起来的话,就会发现它是在对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的否定中生成的.风险社会中的行动将面临许多根本性的哲学观念变革的问题,其中,关于必然性、偶然性这对哲学概念的认识,对于构建风险社会中的行动模式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工业社会的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已经形成了基于必然性行动的共识,但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基于必然性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涌现了出来,致使人们需要将行动方式调整到基于偶然性行动上来.风险社会中的行动在性质上属于合作行动,在形式上更多地表现为应急响应式的即时行动,行动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共生共在.

    风险社会行动原则必然性偶然性合作行动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与稳定关系的伦理均衡

    李建华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社会伦理的核心问题,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正确协调二者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均衡发展,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重大理论问题.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均衡发展的伦理指南,而社会稳定是社会秩序的正常化,是社会发展的常态.实现在稳定中发展与在发展中稳定的统一,既是社会治理的目标,也是社会治理伦理均衡的核心.通过伦理均衡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统一,还要注意现代社会因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特征,这就需要有一种"非常"伦理智慧来处理社会不稳定因素.对待社会发展还需要有历史的伦理眼光,正确看待社会的短暂衰落现象,保持好历史主义的伦理立场,稳中求进,进中求稳.

    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五大发展理念非常伦理历史伦理

    金岳霖融通中西的形而上学之道

    朱汉民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岳霖《论道》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实现中西哲学的融通,建构一个既能够体现中国哲学精神传统又能吸收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之道的哲学体系.金岳霖的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元哲学,其问题意识来源于西方哲学,其论证方式来自西方哲学与逻辑学.但是,由于"道"在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及价值信仰方面居于核心地位,金岳霖建构的形而上学之道显然是立足于中国哲学的.金岳霖坚持以中国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哲学范畴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西方逻辑体系的论证,最终建构了一个以传统中国哲学范畴为基本框架、吸收了西方哲学的现代中国哲学体系.不能仅仅将金岳霖的《论道》理解为民族文化、情感归属的需求,他同时也是站在时代和人类的哲学思考高度,通过融通中西哲学以解决现代形而上学重建的问题,其形而上学之道具有回应人类普遍哲学问题的世界现代哲学意义.

    金岳霖《论道》形而上学之道

    ChatGPT应用中的科研诚信风险及其伦理治理

    周谨平
    31-37,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特点的新成果,ChatGPT自面世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其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生成性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在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辅助的同时,也产生了科研诚信的隐忧.ChatGPT在辅助科研中存在的诚信风险主要包括:信息失真的风险、剽窃侵权的风险、科研失德的风险.要规避这些风险,就必须对ChatGPT的应用进行伦理治理.ChatGPT使用应当遵守公开知情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共同责任原则.唯有强化研究者的道德自觉,建立ChatGPT伦理审查机制,构建 ChatGPT 科研诚信伦理控制体系,才能确保 ChatGPT 在科研辅助中满足科研诚信要求、具备道德正当性.

    伦理治理科研诚信ChatGPT

    论数字伦理体系的建构

    江必新刘倬全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数字伦理体系,有利于回应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反"二重性,克服法律规范和传统治理方式的局限性,防范数字网络安全和伦理技术风险,保证数字社会良性运转,应对数字技术对传统伦理体系造成的严峻挑战.在建构数字伦理体系时,应处理好规范和发展等五大关系,保障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实质参与,建立贯穿全链条的各类制度体系,强化所有相关要素的标准化设计,进行数字技术的全周期伦理考量,遵循数字伦理框架性原则.要以元规则为出发点,以求善、求真、求美为指引,构建抽象化与具体化相结合,适应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环境、不同领域的数字伦理规则.

    数字社会数字伦理数字技术风险数字秩序数字价值

    走向媒介正义: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平台角色与法治实现

    朱笑延
    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暴力信息治理义务的增设,标志着平台成为治理网络暴力的"超级责任体".洞悉网络暴力信息在平台环境中生成、扩散、异化的内在规律,成为理解数字时代网络暴力法律规制转型的关键.引入传播学的数字媒介理论,可以发现网络暴力信息并非由"乌合之众"自发聚集而成,而是在平台鼓励偏激言论、放大极端情绪、助推舆论集群的媒介不公环境下滋生的.搭建优化内容质量、鼓励理性讨论、提供被害救济的媒介正义秩序,成为平台履行网络暴力信息治理义务的独特内涵.平台应在事前预警环节设置与自身内容生态相适配的内容监测机制,实时感知网络暴力信息风险;在事中处置环节搭建健康引导网络舆情走向的议程框架,有效阻断网络暴力信息扩散;在被害保护环节配置具备及时响应能力的技术反制措施,防止被害人遭受网络暴力信息的舆论宰制.

    网络暴力信息平台义务媒介正义内容合规

    商业机构用户画像应用的政府治理责任研究

    吴亮
    6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业机构的用户画像目前在人工智能系统、智能预测、场景识别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监控式"信息汇集方式带来的个人信息侵权风险、算法决策带来的过滤泡效应与差别对待风险,对政府的用户画像治理形成新挑战.我国已初步形成用户画像发展与治理的政策体系,相应法律框架也逐渐成型.在国际上,用户画像治理的政府责任包括个人信息治理和智能算法治理两种不同的模式,政府的用户画像治理责任应当在宪法的国家保护义务框架下,实现发展促进与风险预防的价值协调.我国应通过顶层设计对治理模式进行延伸迭代,推进个人信息治理与智能算法治理的协同,并且将预警原则和国家担保责任原则作为治理责任的分配原则.

    用户画像治理政府责任个人信息治理智能算法治理

    个人信息侵权中过错的认定及对侵权责任的影响

    孙鹏杨在会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错对判定个人信息侵权责任成立与明确损害赔偿金额具有重要意义.就归责原则而言,《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典》体系衔接不畅,引发了个人信息处理者与非个人信息处理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抑或过错责任的法律适用难题.就过错程度而言,非法收集、使用、获取、买卖、公开、泄露个人信息等单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多为故意,过失侵权多发生于网络信息侵权及信息公开侵权;将个人信息用于刑事犯罪、商业营销及人格侵权等以个人信息为媒介侵害其他民事权益的行为,上游个人信息侵权人对下游损害承担责任以故意为要件,但上下游信息处理者之间存在合同勾连关系时,即便上游个人信息侵权人仅为过失,也需对下游损害承担相应责任.

    个人信息侵权损害赔偿过错推定故意过失

    战略性矿产概念和矿种目录的国际比较研究

    陈从喜张雅丽孙春强曹庭语...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背景下,战略性矿产成为大国关注的焦点.明晰不同国家或地区关于战略性矿产的定义、内涵和种类,对于及时有效应对和降低风险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因背景和出发点不同,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矿产所赋予的名称和内涵有所不同.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性矿产内涵最为接近,均同时关注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全局性、地域性概念.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定义的关键矿产或关键原材料更加关注矿产资源对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日本定义的重要矿产则强调对高尖端产业的支撑作用和对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不同国家或地区战略性矿产的评估方法也存在差异,但矿种目录均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更新机制和周期.鉴于此,提出政策建议:中国需完善战略性矿产目录的更新机制,确保战略性矿产目录科学、及时和有效;增强战略性矿产的勘查和储备力度,提升国内供应能力;加强科技创新,重点研发高端矿物材料;加强国际合作,重构全球矿业治理体系.

    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评估方法矿业治理

    大国竞争背景下伴生能源金属可持续供给研究综述

    宋慧玲王智源周思源
    9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国竞争带来国内和国际金属资源战略发生重大调整的新形势下,科学分析伴生能源金属可持续供给问题对支撑能源转型、保障伴生能源金属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大国竞争背景下伴生能源金属的可持续供给理论机制、评估方法、调控路径等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大国竞争对伴生能源金属可持续供给的影响是在载体金属与伴生金属、供给与需求、国内与国际等多系统、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结果;经济学、地质学和产业生态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原生供给潜力、循环利用潜力、需求变化和价格机制等不同侧面开发出了伴生能源金属可持续供给评估方法,随着大国竞争日益加剧,现有研究对伴生能源金属可持续供给趋势的分析从全球尺度向国家或区域尺度不断深入;学者们从不同产业链环节提出了包括资源增量路径、资源节约路径、资源替代路径和资源回收路径在内的伴生能源金属可持续供给调控路径;未来需深入解析大国竞争对伴生能源金属可持续供给的影响过程、路径等机制问题,融合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将大国竞争战略目标纳入伴生能源金属可持续供给调控路径的研究中,厘清"中国因素"在全球伴生能源金属可持续供给格局中的作用.

    大国竞争伴生能源金属可持续供给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