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黄健柏

双月刊

1672-3104

znsk@mail.csu.edu.cn

0731-88830141,84805023

410083

湖南省长江市岳麓区麓山南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重点大学--中南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类双月刊,本刊旨在贯彻“双百”方针,为提高本校教学和科研水平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学术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绿色金融增强制造业韧性的机理及效应研究

    柴正猛邓雨田韩先锋
    11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究绿色金融如何增强制造业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2012-2021 年的省域面板数据,考察了绿色金融增强制造业韧性的机理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能够显著增强制造业韧性,且绿色金融对新能源制造业韧性的积极影响大于高污染、高能耗制造业,对东部地区制造业韧性的正向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从分位数回归结果可见,随着制造业韧性水平的提升,绿色金融对其影响效应呈波动的倒"U"型特征;中介机制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扩大绿色消费、推动产业升级和加速产业集聚,间接增强制造业韧性;调节机制检验表明,政府补贴和技术创新能够强化绿色金融对制造业韧性的促进作用,且二者对新能源制造业韧性的强化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提升绿色金融的赋能作用以及增强制造业韧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绿色金融制造业韧性中介效应调节效应

    共同审计师与企业创新投资——基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调节效应

    彭晓孙奥孙论
    13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审计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中介,其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利用 2009-2020 年A股上市公司之间共同聘请的签字审计师的数据,考察了共同审计师对客户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审计师有助于提高客户企业的创新投资水平,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正向调节了共同审计师对客户企业创新投资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和市场化进程越高,共同审计师对客户企业创新投资的正向影响越显著;信息模仿和竞争激励机制是客户企业提高创新投资的传导路径.

    共同审计师创新投资信息模仿竞争激励

    社区简约治理结构中的分层动员机制——基于C市X社区治理实践的个案研究

    任杰潘泽泉
    146-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C市X社区治理实践的质性研究,基于简约治理的理论视角,对X社区动员的组织基础、机制与运作逻辑进行分析,发现社区动员实践体现为一种嵌入简约治理结构中的分层动员机制,其运作逻辑既包含制度化较强的准行政动员,也包含以柔性协商为主的非正式动员.这一结论为进一步理解社区动员与社区日常运作结构的关系提供启发.

    简约治理社区动员第三领域

    乡村振兴中多元主体协作的网络治理研究——以闽东P县文旅产业发展为例

    宋道雷林越
    15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治理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成为助推乡村善治的重要内容,但多元主体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善治的产生.从网络治理理论的视角切入,以闽东P县文旅产业发展为案例,分析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机制与治理网络的形成.研究认为:在具备较有凝聚力的领导力和权威、较规范的制度和机制、丰富多样的资源和较高的主体间的信任度的时候,多元主体才有可能开展有效协作,网络治理才有可能产生并带来善治.各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从自身需求和禀赋出发,从协同整合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网络治理的持续性政策.

    多元主体网络治理协作乡村振兴文旅产业

    空间赛维坦与空间赛托邦:ChatGPT时代的权力悖论

    王金良叶文杰
    17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引入空间视角,探索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权力格局所产生的悖谬式影响.一方面,ChatGPT等技术促进了资本的狂飙与空间剥夺,建构起国家意识形态下的空间霸权,催生速度化的空间帝国主义,最终形成极权式的"空间赛维坦".另一方面,在各行为体的良性管控下,在国家层面,ChatGPT等技术能够促进空间的扁平化与协商化、科层制政府的韧性化与国家自主性的弥散;在全球层面,通过促进不同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平等协商,ChatGPT有助于建构"全球空间在场",最终形成协商化的"空间赛托邦".权力自身具有中心化的倾向,人类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变革"空间赛维坦",驶向"空间赛托邦",从而将"权力悖论"转变为"权力向善".

    ChatGPT权力空间空间赛托邦空间赛维坦

    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范例——中国大陆近十年弥尔顿三部曲研究述评(2013-2022)

    吴玲英李未雪
    183-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832 年弥尔顿进入中国至 2012 年,中国大陆研究弥尔顿三部曲的论文与著作数目逾百,而近十年来(2013-2022)相关研究发展更为迅速:一是研究内容得到纵深性开拓,特别在弥尔顿多重思想之主题探微、恶魔与英雄之人物探讨、多元文化影响之风格探索等三个维度;二是研究方法取得开拓式创新,尤其是跨学科交叉探究方法和跨文化研究路径.通过将弥尔顿研究作为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范例展开分析和探讨,并指出当下研究存在的拓进空间,希望能为中国大陆未来的弥尔顿三部曲研究指明方向,或能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论指引.

    约翰·弥尔顿弥尔顿三部曲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中国大陆共同体

    数字化文学批评的"话体"特质及其反思

    杨瑞峰
    194-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体"特质指支撑诗话、词话、文话等话体批评不断发展裂变的文体特性,它以开放性为核心表征,主要经由文本结构和批评内容两个层面得以显现.在数字化文学批评中,"话体"特质得到了拓展:首先,批评主体的群属身份进一步多元化,话体批评作者多为士人群体,他们通过辑录前人言论阐扬自己的批评观念,使得批评文本带有"多重主体性",而数字化批评作者群已扩大至普通网民,同一文本空间往往并置着多重声音,因而带有"共生主体性";其次,话体批评中潜在的"对话"意识在数字化批评中衍化成了一种切实影响文学批评整体风貌的重要因素;最后,数字化批评中,批评话语的碎片化、文学性特征较之话体批评更为突出,且可以不断实现话语增殖.话体批评所张扬的"话体"特质,启发人们立足数字化文学批评的现实语境,探索碎片化批评话语的价值,反思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变革.

    "话体"特质开放性数字化对话意识碎片化

    论明清科举后场的"拟古"文

    王涵
    205-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科举试图培养士子经世致用精神,故在首场八股之后,试以制、诰、诏、表、启等公务文体.后场"拟古"命题一般出自史传,要求士子带入古人语气作文.应举者不仅须揣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还需要掌握先秦古文的博大典赡,学习六朝骈体的富艳精工,具备拟作各类公务文字的能力."拟古"以虚构形式,将史传的依据材料进行了还原,是对史传的逆向性解读,故颇受士子喜爱.明末清初时代风云变幻,"拟古"又被赋予了浓厚的时政干预功能和科举改良的进步意义.清代科场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后场"拟古"已难以作为人才选拔标准.乾隆时期以试律取代实用性文体,促使"拟古"淡出了主流文章写作的视野.

    科举后场"拟古"经世观念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