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周庭有

月刊

2096-1405

010-68002939 68008263

100037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6号3号楼608-612室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Journal Intelligent Building & Smart City
查看更多>>国家级刊物。交流智能建筑设计的经验,宣传系统集成商的理想。主要读者对象为工程设计人员、技术人员、高校师生、智能领域中的系统集成商、产品供应商、房地产开发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OD+RBD站城融合绿色多元化城市空间发展研究——以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商业水街城市设计为例

    鞠瑞馨薛晓雯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TOD一体化综合开发大规模推进提升TOD效应的价值实现,文章以郑州滨河国际新城商业水街项目为例探索RBD模式下的多元化主题区策略,建立以5min生活圈为主的站区经济共同体,设计多元化的主题品质生活圈,以此推进绿色城市TOD一体化深度的实效发展.

    城市综合体TOD+RBD模式绿色多元化设计站城经济圈5min生活圈

    保密工程环境下的BIM技术实施方法综述

    何景苏陈卓李君田兆国...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保密措施越来越需要重视,涉密工程数量也日益增加,目前BIM应用也越来越往协同化、平台化的方向发展,如直接使用,将对国家的信息安全留下隐患.文章以北京市某保密项目为例,从施工单位的角度,简述BIM技术在保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施方式.

    保密工程建筑信息模型保密措施项目管理实施方法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成都市中心城区驾驶等时圈划分及特征分析

    张旭涂少华廖继刚付敏...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交通出行分析中心城区交通可达性的表达精度与可视化水平,实践交通出行类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城市体检评估过程中的应用,文章以成都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获取腾讯地图开放平台工作日及休息日14:00和18:00时段的实时驾驶通行信息,分别生成4个时段的中心城区等时圈范围.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以成都市人民政府为出发点的60min等时圈几乎可以覆盖中心城区全部范围,60min~90min等时圈则可覆盖成都市市域近半区域;成都市中心城区向南方向的交通条件最好,中心城区以南大部分区域都位于60min等时圈内,北向交通则稍弱;从4个不同时段的等时圈划分结果来看,成都市中心城区在工作日的14:00(平峰)时段交通可达性最好,其次为休息日的18:00时段,工作日的18:00(晚高峰)时段交通可达性最低.

    等时圈交通大数据交通可达性ArcGIS

    智慧高速公路电力供应与能源管理优化方法研究

    曹志伟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推行高速公路全面智能化背景下,将其电力供应与能源管理优化的途径.通过查阅文献,对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进行总结,分析了电力的生产方式、传输过程以及其环境影响,也指出了现有电力供应方式的一些局限性和问题,如供电不稳定、电力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接着,进一步探讨了能源管理的主要原则,重点在于能源效率、能源安全、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的均衡.为优化智慧高速公路的电力供应,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电力存储技术,以及推进电力供应的技术创新,也提出了优化智慧高速公路的能源管理的策略,如引入数据驱动的能源管理,推动电网互联和虚拟电力站的发展,以及策略创新,主要是更换更为智能的供电设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智慧高速公路的电力供应和能源管理问题,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电力消耗,加强使用效率,推动绿色节能高速,实现智慧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高速公路电力供应能源管理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地铁施工中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法

    刘宗运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地铁施工深基坑施工作业的安全,提高深基坑施工效率,文章以某地铁深基坑施工项目为例,采用测量机器人技术,实现了深基坑施工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和传输.最后结合实际监测结果,分析了深基坑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以实现深基坑变形的自动化监测,能够为深基坑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参考.

    测量机器人地铁施工深基坑变形监测

    环境地质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城市水文风险评估与管理

    汤江平严军刘玉明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详细论述了环境地质信息系统的体系架构、数据组织以及功能模块,立足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分析了其在城市水文风险评估与管理中的应用,从海量、动态、多元的环境地质数据支持,到GIS空间分析方法、数据挖掘算法、人工智能算法等城市水文风险评估方法支持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城市水文风险评价、分级、管理的应用场景,助力城市水文灾害预测、风险管控、应急管理.

    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城市水文风险评估GIS技术

    浅谈卫星遥感技术在广西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黎珍惜叶维珂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了广西乡村振兴建设的发展现状,探讨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农业资源和灾害监测能力、乡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卫星遥感技术在信息获取中的优势入手,分析其在赋能乡村农业生产、推动乡村土地实时监测、支撑乡村空间规划、助力乡村生态治理四个方面的应用前景.

    卫星遥感乡村振兴应用

    遥感影像技术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

    赵营刚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图编制工作的进展有赖于遥感影像技术在其中的广泛应用,当前,地图编制工作中的图像清晰度等均得到大幅改善.本文结合遥感影像技术在地图编制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并以宜昌市地图编制为例,从编图资料准备、多源数据集合配准、数据套合、影像判读和卫星图像的变化检测多方面作了相应说明,并探讨其地图编制工作的未来发展走向,为未来地图编制提供一定的参照与借鉴.

    地图编制遥感影像技术

    站城一体视角下的高铁枢纽地区城市规划与设计——以张家口站枢纽地区为例

    阮昕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家口市高铁规划基于站城一体的理念,构造城市慢行系统,打造站内零距离换乘系统,优化城市景观等,以此营造交通、生活与景观三重功能复合的枢纽,实现"融城于站",通过对张家口地区的商贸文化、铁路文化、冬奥文化的传承,彰显片区地域特色[2].在"站城一体"的视角下,构建一个以生态、健康、智慧、体育为特色的链接片区活力的复合高铁新城区.

    站城一体张家口站慢行系统零距离换乘城市设计

    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的城市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研究

    曹盼宫吴兴宇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建筑空间极具特色,将工业建筑遗产与亲子互动空间相结合,能增加亲子活动空间的独特性,又能赋予工业遗产新的功能,传播工业遗存本身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增强空间体验感受.文章通过对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的思考,将工业遗产改造为亲子互动空间的基本设计方法进行探究,提出适宜的改造策略,给亲子互动空间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推动工业遗产的发展,使工业遗产与亲子空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工业遗产亲子互动空间改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