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吴晓芙

月刊

1673-923X

xb-csfu@163.com

0731-85623395,85623278

410004

湖南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南林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高校学报,湖南省一级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其文摘和文章被《中国林业文摘》、《中国生物文摘》、《竹类文摘》、《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蒙古栎种子贮藏过程内源激素变化及显微结构特征

    梁新茗曲悦慈梅梅王玉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蒙古栎种子为顽拗性种子,不耐贮藏。探究种子不同初始含水量和贮藏温度下内源激素变化及显微结构特征,为蒙古栎种子合理存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采用硅胶干燥法分别控制种子初始含水量为 50%(采后初始含水量)、40%、30%和 20%,并于低温(4℃)和室温(20℃)进行贮藏。贮藏过程中,对种子活力、内源激素变化及显微结构特征进行检测。[结果]1)蒙古栎种子新采收后萌发率可达100%,经硅胶快速干燥后种子活力不受影响。2)种子贮藏期间,不同初始含水量及贮藏温度下种子活力丧失速率不同。蒙古栎种子最适贮藏含水量为 30%~40%,低温贮藏优于室温贮藏;3)室温贮藏下,随种子初始含水量升高,蒙古栎种子霉菌增殖严重,而降低种子初始含水量或采用低温贮藏,种子劣变以褐化或软化为主。4)贮藏过程中,蒙古栎种子GA3 含量随种子初始含水量降低而降低,并在贮藏前 14 天急剧下降。ABA含量对贮藏温度存在差异响应。在低温贮藏条件下ABA含量相对稳定,而在室温贮藏条件下,种子初始含水量不同,ABA含量变化不同;5)显微结构观测表明,新采收蒙古栎种子子叶细胞排列紧密、规则,无内含物,而胚芽细胞体积较小,排列松散。种子贮藏14 天后,细胞产生内含物。种子劣变伴随强烈细胞皱缩或破损,细胞边界不清晰、内含物流失等。[结论]降低蒙古栎种子初始含水量和贮藏温度有利于提高种子耐藏性,但种子含水量低于20%不利于种子贮藏。

    顽拗性种子种子贮藏种子活力种胚结构

    马尾松组培苗幼林采脂试验分析

    王胤付军姚瑞玲翟章贵...
    9-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马尾松组培苗幼林产脂量与生长性状间的变化规律和松脂主要组分及含量特征,为马尾松早期利用和高产优质脂用原料林培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 7 年生马尾松组培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地开展采脂试验,测定胸径和树高,计算单株材积和产脂量,进行不同径级(树高级)间的产脂量比较分析,并拟合产脂量与径级和树高方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松脂样品主要化学组分和含量。[结果]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幼林平均产脂量为15。9 g·d-1·株-1。不同径级产脂量间差异显著(P<0。05),随林木径级增大产脂量随之增加,呈一元线性关系(R2=0。99);不同树高级产脂量随树高增大而增加,呈幂函数关系(R2=0。98)。胸径、树高和材积与产脂量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可以实现同步改良。7年生马尾松组培苗幼林单位面积可采脂林木数量和产脂量分别是同等条件下实生苗林分的1。9倍和1。8倍。在40%的强度下,采脂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尚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兼顾产脂量和生长性状,马尾松组培苗幼林起始采脂径级以18 cm径级为宜。从组培苗林分松脂样品中共检出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石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枞酸等单萜、倍半萜和二萜类化学物质22种,其主要组分及含量与常规经营中龄以上马尾松林分松脂基本一致。[结论]该立地条件下营造的 7 年生马尾松组培苗幼林产脂量、松脂品质已基本满足行业需求,在规范采脂的前提下可对其进行生产性采脂利用。采用马尾松组培苗造林在提早采脂和增加单位面积松脂产量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为实现马尾松的早期化利用和松脂原料林的高质量培育提供了新的选择。

    马尾松早期采脂产脂量松脂成分组培苗

    马占相思优势木择伐对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杨佳彭文成廖立国王如...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择伐是促进林下灌木生长与更新的有效手段,分析马占相思优势木择伐对林下灌木多样性影响效果与范围,构建影响范围预估模型,对制定科学合理的马占相思林择伐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海南省南崖林场 76 株马占相思优势木为研究对象,开展优势木择伐试验(监测年限为 2014-2021 年)。通过设置不同样圆大小(0。6 倍冠幅、0。8 倍冠幅、1。0 倍冠幅、1。2 倍冠幅、1。4 倍冠幅)的优势木影响半径,比较与确定马占相思优势木的最大影响范围,分析不同恢复年限对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构建马占相思优势木的影响范围预估模型。[结果]马占相思优势木影响灌木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最大影响范围分别为 1。0 倍实测冠幅和 1。2 倍实测冠幅;马占相思优势木择伐能显著提高林下灌木多样性(P<0。05),通常灌木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在择伐后的 5 年内显著增加(P<0。05),5 年以后的增幅不明显(P>0。05);影响灌木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范围预估模型均以理查德式为最优,其决定系数均为 0。702,相对均方根误差均为14。341%。[结论]从单木影响范围的角度分析马占相思优势木择伐对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优势木择伐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年限内可以显著改善林下灌木多样性,且最大影响范围与马占相思优势木的胸径大小密切相关。研究结论可以为后续马占相思林的密度控制以及林分改造提供有效指导。

    冠幅物种多样性择伐预估模型马占相思

    油茶根际促生菌的筛选与促生特性

    司春灿林英尚天玉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油茶根际促生微生物,有助于油茶专用微生物菌肥的研制,为提高茶油品质产量奠定基础。[方法]以油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PVK平板检测法、亚历山大平板检测法、CAS平板检测法、JNFB培养基检测法、Salknowski比色法,对从油茶根际土中随机挑取的 20 株细菌的解磷、解钾、产铁载体、固氮、产吲哚-3-乙酸(IAA)能力进行了检测。采用钼锑抗比色法、火焰分光光度计法对油茶根际菌YC10 的解磷能力和解钾能力分别进行了定量测定,采用 16S rDNA对菌株YC10 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结果表明:挑取的 20 株细菌中具有解磷能力的有 6 株(占 30%),具有解钾能力的有 6 株(占 30%),能产嗜铁素的有 10 株(占 50%),具有固氮能力的有 7 株(占 35%),产IAA能力的细菌最多有 18 株(占 90%),同时具备 2 种或 2 种以上促生特性的菌株有 14 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 70%。其中菌株 YC10 兼具解磷、解钾、产铁载体、产IAA、固氮等多重促生特性,菌株YC10 发酵液中有效磷的含量在第 60 h时达到最大为 68。09 μg/mL,解磷率最高为 5。44%,菌株YC10 发酵液中有效钾的含量在第 72 h达到最高为 4。43 μg/mL,其解钾率最高为 31。63%。菌株YC10 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为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sp。。[结论]油茶根际存在较多的具有促生特性的细菌,其中菌株YC10 兼具解磷、解钾、产铁载体、产IAA、固氮等多重促生特性,具有油茶专用微生物菌肥开发的潜质。

    油茶根际促生菌筛选促生特性

    4种不同果形香花油茶果实生长动态变化分析

    程俊媛陈梦秋蔡娅张日清...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香花油茶生产。[方法]选取4种不同果形香花油茶无性系68号(橄榄形)、70号(球形)、84号(桔形)、91号(卵形),对香花油茶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1)香花油茶不同无性系果实迅速膨大开始和结束时间均有明显差异。68、70 和 91 号无性系果实体积迅速膨大均始于7月15日,其中70号无性系果实迅速膨大在8月5日结束,期间果实增幅达到8。82 cm3,占观测期体积总生长量的 50。66%;68 和 91 号无性系在 8 月 25 日结束果实迅速膨大,期间体积分别增长了 5。47 和 8。71 cm3,分别占观测期体积总生长量的57。07%和 51。96%。84 号无性系果实体积迅速膨大始于8 月 5 日,并一直持续到10 月15 日,8 月 5-25 日及 8 月 25 日—10 月 15 日期间果实体积增长分别占比 34。52%和 37。63%。2)果实中籽粒转黑时间与果实结束快速生长期的时间存在相关性,快速生长期结束时间早,籽粒转黑的时间也早。[结论]香花油茶不同无性系果实生长进程存在明显差异,果实迅速膨大关键期主要集中在7月15日—8月25日。

    香花油茶无性系果实生长进程物候

    小兴安岭次生林细根及枯落物分解影响因素的预测及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响应

    高然董希斌张宝山毛亮亮...
    44-5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抚育间伐对细根及枯落物分解的影响,同时对细根及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驱动因素进行预测,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内的养分循环奠定基础。[方法]在小兴安岭带岭林业实验局东方红林场,设置30 m×30 m的固定样地7块,分别为:A(间伐强度10%)、B(15%)、C(20%)、D(25%)、E(30%)、F(35%),以未间伐样地作为对照样地,记为CK。于 2021 年 7 月进行细根及枯落物分解实验,使用Olson衰减模型来表征细根及枯落物分解的质量损失模式,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细根及枯落物的分解情况。同时调查并测定林分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指标,运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模型对细根及枯落物养分释放(C释放、N释放、P释放、K释放)进行,确定影响养分释放最主要的因素。[结果]细根分解 50%的时间在 1。57~2。44 a,分解 95%的时间 6。8~19。6 a。枯落物分解 50%的时间在 0。94~1。24 a,分解95%的时间在 4。05~4。06 a。枯落物分解速率显著快于细根分解速率。随机森林拟合模型对细根C释放的总方差解释率为 67。42%,对细根N释放的总方差解释率为 44。71%,对细根P释放的总解释率为 79。43%,对细根K释放总方差解释率为 73。96%。随机森林拟合模型对枯落物C的总方差解释率为 60。61%,对枯落物N释放的总方差解释率为 83。97%,对枯落物P释放的总解释率为 60。21%,对枯落物K总方差解释率为 82。98%。枯落物和细根养分释放主要受其初始的化学基质及化学计量比、微生物碳、氮及碳氮比的驱动。此外,乔木生物量对细根分解有显著的驱动效果;土壤容重及土壤速效钾对枯落物分解有显著的驱动效果。[结论]通过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的细根及枯落物分解研究,林内养分循环主要受细根和枯落物本身性质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细根分解枯落物分解小兴安岭随机森林

    塔形栓皮栎体胚增殖与成熟的影响因素

    张婉任跃朱景乐刘学明...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各因素在塔形栓皮栎体细胞胚的发育与成熟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强弱,进一步完善塔形栓皮栎的体胚发生体系。[方法]以塔形栓皮栎合子胚诱导得到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影响塔形栓皮栎体胚增殖、成熟的主要因素进行探索:利用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合塔形栓皮栎体胚增殖的光照条件(强光、弱光、无光)、激素的种类(萘乙酸(NAA)、细胞分裂素6-苄基氨基嘌呤(6-BA)、生长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影响体胚增殖的激素浓度及配比分别进行双因素试验分析;对影响体胚成熟的蔗糖浓度、活性炭浓度、ABA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最后对影响体胚成熟的激素浓度及配比进行双因素试验分析。[结果]1)三种不同光照强度中,强光环境下体胚增殖诱导率最高;2)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对体胚增殖现象存在显著差异,0。10 mg/L 2,4-D与0。80 mg/L 6-BA增殖率最高为 83。33%;3)蔗糖浓度为 5。00%时,体胚的成熟率最高为 77。80%;ABA浓度0。50 mg/L时,成熟率可达到最高为50。00%;活性炭浓度为1。00 g/L时,长势良好,成熟率达到57。10%;4)NAA与 6-BA浓度同时为 0。25 mg/L时,体胚的成熟率最高可达 90。50%。[结论]1)塔形栓皮栎体胚在强光环境下增殖效果较好;2)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0 g/L)琼脂+(3。00%)蔗糖+2,4-D(0。10 mg/L)+6-BA(0。80 mg/L);3)最佳成熟培养基为:MS+(7。0 g/L)琼脂+(5。00%)蔗糖+NAA(0。25 mg/L)+6-BA(0。50 mg/L)+ABA(0。50 mg/L)+活性炭(1。50 g/L)。

    塔形栓皮栎增殖成熟激素浓度蔗糖浓度

    基于疤痕大小建立节子体积预测模型

    李泽霖贾炜玮纪鑫妍郭昊天...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东京城林业局林场29块标准地中49株人工红松共计1 207个节子数据为研究对象,并以其相关的数据为基础,构建节子体积预测模型,通过人工红松树干内部节子体积的分布规律分析,实现无破坏性地评价木材质量,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木材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通过剖析法收集相关数据,查阅相关文献,建立基础模型;在构建混合模型时,引入样木与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通过比较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等评价指标,选出拟合效果最佳的混合模型;构建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时,将样木水平嵌套于样地水平中,根据拟合评价指标,得出最优的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结果]3种模型中,单水平混合模型与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均大于基础模型,AIC、BIC等评价指标显示,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在对节子属性的拟合效果更优于单水平混合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基础模型的预测精度大于 90%,两种混合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在 98%以上,说明构建的模型能够对节子体积进行较好地预测。[结论]基于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不仅能实现无破坏性地预估节子体积,还能更加准确地体现人工红松树干内部节子体积的分布规律。实现无破坏性地评价木材质量,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木材提供参考,进而提高经济收益。

    红松人工林节子体积疤痕面积混合模型

    山本和藏材积方程参数特征

    王丹伊边更战易烜吕勇...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山本和藏方程是二元立木材积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山本式的参数较好地体现了材积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解析推导山本式的结构特征,分析现有山本式材积模型的应用现状,为山本式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为精准测算林分蓄积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山本和藏方程,引入形状指数r采用多元函数偏导数的方法对胸高形数与胸径和树高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求导,结合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推导山本式参数的取值范围。以 170 个现有的山本式材积模型参数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Scheffe法对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对比不同地区及树种组之间山本式的参数值。[结果]1)在h>1。3 m时,胸高形数是关于胸径和树高的减函数,胸高形数随着胸径和树高的增加而减少。2)山本式的参数存在取值范围,且现行的170 个山本式二元材积方程中参数b取值范围异常的比例达5%,参数c异常的比例达43%。3)由箱线图可视化结果可知,山本式的参数存在离散值;北方的山本式参数值跟南方相比较为集中;阔叶树种的参数值比针叶树种的分布更为平均。[结论]山本式的参数存在取值范围,a>0,b<2,c<1。山本式的实际运用中存在很多参数偏离取值范围的情况,给材积的预估带来了偏差。因此研究山本和藏方程的理论推导,考虑山本式的参数取值范围,对二元材积表的编制、林分蓄积量预估以及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山本和藏方程材积三要素立木材积偏导数方差分析

    基于星载光子计数雷达数据的森林郁闭度估测模型优化

    周文武舒清态胥丽高应群...
    84-9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评估星载光子计数雷达数据估测森林郁闭度(Forest Canopy Closure,FCC)的潜力,为优化森林管理规划提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估测区域尺度FCC的新技术方法。[方法]研究以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ATLAS光子点云数据为信息源,以滇西北生态脆弱区香格里拉为研究区,结合 54 块地面实测样地数据,在前期对点云数据进行去噪、分类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74 808 个有林地光斑冠层参数进行提取(共计 59 个),使用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算法(SVM-RFE)优选特征变量,采用普通克里格(OK)插值出区域尺度特征变量的空间分布,基于贝叶斯优化(BO)算法改进后的随机森林(RF)、K-最近邻值法(KNN)、梯度回归(GBRT)模型建模,以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总体预测精度(P)、残差平方和(RSS)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作为模型评价指标,以此构建研究区FCC估测模型。[结果]1)由ICESat-2/ATLAS提取的光斑冠层参数经SVM-RFE优选后,6 个(asr、n_toc_photons、n_ca_photons、h_min_canopy、toc_roughness、photon_rate_can)冠层参数的平均交叉验证精度高为 0。60,可作为OK插值变量;2)以优选的冠层参数作为OK插值变量拟合最佳半方差函数,所有变量的块金效应(SR<25%)较弱,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除asr变量的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R2=0。689,RSS=2。05×10-6,RRMSE=0。160 2)外,其余 5 个变量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R2,0。71~0。93;RSS,2。34×10-9~1。54×10-4;RRMSE,0。023 9~0。188 6);3)在BO-RF、BO-GBRT、BO-KNN郁闭度估测模型中,以BO-RF模型综合建模精度最高(R2=0。73,RMSE=0。09、P=80。13%),可作为研究区FCC遥感估测模型;4)使用BO-RF模型估测的研究区FCC进行空间制图,均值为0。53,主要分布在0。3~0。6之间,占比77。44%。FCC高值区域总体呈现出由东南向北延伸分布的趋势,与研究区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结论]该方法可为优化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一种技术与方法上的参考。

    ICESat-2/ATLAS贝叶斯优化算法机器学习方法SVM-RFE半方差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