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民族大学

李金林

季刊

1672-4321

xuebao@mail.scuec.edu.cn

027-67842094

430074

武汉市民院路5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6开本,96页。每季末月30日出版。宗旨是发表自然科学各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本院重点学科的研究成果;刊登为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取得显著效益的学术论文。特点是立足民院,面向民族地区。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更注重应用科技的研究;注重论文的创新性,更注重民族地区急需的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络合剂对固相法Cu/ZnO/In2O3催化剂的CO2加氢制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

    赵福真郭孟白瑞洁张煜华...
    43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促进催化剂中Cu物种的分散,在金属硝酸盐中分别加入草酸、甲酸和柠檬酸,采用固态研磨合成Cu/ZnO/In2O3催化剂.结果表明:草酸的加入对Cu的分散效果最好,在280℃,2 MPa,3.6 L·gcat-1·h-1,V(H2)∶V(CO2)=3∶1时,甲醇收率最高,达到2.1 mmol·gcat-1·h-1.但甲酸在高温下会分解为CO2和H2,导致制备的CuO/ZnO/In2O3催化剂部分还原,随后此催化剂在H2预处理后被过度还原,形成Cu3In7合金相,导致甲醇产率降低.

    CO2加氢甲醇Cu基催化剂氧化铟

    无溶剂超支化有机硅耐高温涂层的性能

    耿直许泽军杜斌郭俊川...
    439-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和三甲基氯硅烷,采用一锅水解-缩聚法制备了无溶剂超支化有机硅树脂(HSR),利用红外光谱和硅核磁共振谱表征了化学结构.系统研究了HSR改性甲基硅树脂(SH9502)的综合性能,包括流变性、耐热性和机械性能等.结果表明:HSR的添加能显著降低HSR/SH9502共混树脂的黏度,提高其耐热性能.随着HSR添加量的增加,涂层的机械性能、阻燃、接触角等性能提高,当HSR添加量为12%(质量分数)时,制备的涂层机械性能优异且高温处理后机械性能下降不明显,同时具备优良的阻燃性能、附着力和耐水性,有望在耐高温阻燃涂料领域得到应用.

    超支化有机硅树脂无溶剂流变性能耐高温涂层

    制备核壳型多功能纳米载体用于化疗-光热治疗乳腺癌

    余金鑫程崟家
    447-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白色二氧化钛(TiO2)氢化还原处理,合成黑色二氧化钛(BT)作为光热制剂.以BT为内核,含双硫键的可降解型介孔有机硅(MON)为外壳,制备得到还原刺激响应性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BT@M)作为药物载体.随后,利用BT@M的介孔结构负载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DOX·HCl),并引入pH响应性聚多巴胺(PDA)涂层作为"纳米阀",构建一类双重刺激响应性药物控释系统(BT@M/D-P)用于肿瘤化疗-光热联合治疗.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发现BT@M纳米颗粒呈现明显的核壳结构,尺寸约为100 nm;在含有10 mmol·L-1谷胱甘肽(GSH)的环境中,BT@M纳米颗粒由于二氧化硅外壳中的二硫键与GS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断裂,导致外介孔有机二氧化硅壳层被分解.BT@M/D-P在模拟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生理环境中具有pH和还原双重刺激响应性药物释放的特点.此外,在波长为808 nm的近红外光光照下,BT@M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光热转换效率高达到35.5%.在特定波长光照下,BT@M/D-P将传统的化疗与"加热"肿瘤细胞的光热治疗相结合,产生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的肿瘤细胞毒性.相比单一的化疗或光热治疗,该纳米复合载药体系体现了对乳腺癌细胞的化疗-光热联合治疗效果.与此同时,BT@M/D-P在50~200 µg‧mL-1内不会出现溶血现象,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黑色二氧化钛可降解介孔有机硅药物可控释放化疗-光热联合治疗

    VOCs走航与固定源监控联动的大气臭氧污染溯源分析与反演

    许秋飞沈振萍严勇杭怡春...
    456-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基于在线监测系统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走航车联动的方法,实现快速响应、协同有效的大气O3-VOCs溯源监管.首先通过固定源在线监控系统实时、快速判定污染源头,缩小排查范围;然后利用装载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移动走航车对重点区域进行VOCs走航监测,并对发现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高值点进行成分解析,判定VOCs来源;最后通过关联匹配基于时间修正后的固定源在线监控和空气站O3数据,建立污染过程反演,固定污染溯源证据链.所提方法能实现污染精准溯源,快速确定问题区域和问题企业,尤其适用于O3短时突变的污染源快速诊断,是区域O3-VOCs精细化管控的行之有效手段.

    挥发性有机物臭氧走航监测固定源监控污染溯源

    榼藤子对组胺急性痒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鞠炎锟和金凤闫婷熊慧...
    461-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榼藤子提取物对组胺急性痒小鼠的治疗作用,通过组胺诱导小鼠急性痒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榼藤子提取物低(25.0 mg/kg)、中(50.0 mg/kg)、高(100.0 mg/kg)剂量组,阳性药苯海拉明组(10.0 mg/kg).结果表明:榼藤子提取物可以降低组胺急性痒小鼠挠痒次数;明显改善皮肤表皮增厚;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肥大细胞数量.此外,榼藤子提取物可以下调皮肤中H1R、TRPV1、IL-4、IL-6、IL-1β、IL-33、TNF-α、TSLP以及DRG中痒相关因子受体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皮肤中H1R,TSLP与IL-4的蛋白含量.榼藤子提取物可以明显缓解组胺急性痒小鼠的症状,可能与其下调痒相关因子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榼藤子组胺急性痒炎性因子

    光甘草定烟酰胺纳米乳的制剂评价与透皮吸收

    赵海燕陆金玲鲁妍黄雨洁...
    468-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光甘草定和烟酰胺的透皮吸收性能,利用两种高能乳化法制备了纳米乳(HPH-NE和HSSU-NE),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和皮肤渗透性能进行了评价与考察.结果表明:两种纳米乳颗粒均为规则球形,未见聚集现象,平均粒径分别为51.60 nm和42.98 nm,Zeta电位分别为-50.44 mV和-68.50 mV,并且在离心、4℃和20℃以及加速试验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两种方法制成的纳米乳相对普通乳液具有更好的皮肤渗透性能,光甘草定的平均渗透速率提高3~5倍,烟酰胺的平均渗透率提高1.6~2.6倍,为光甘草定的纳米制剂以及化妆品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纳米乳高压均质法高速剪切超声法光甘草定烟酰胺稳定性透皮吸收

    基于注意力网络尺度特征融合的遥感场景分类

    帖军肖鹏飞郑禄马海荣...
    474-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遥感数据集存在的类内差异性大和类间相似性高的特点导致遥感场景分类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网络尺度特征融合(MSA-CNN)的遥感影像场景分类模型.将遥感图像经过尺度变换操作输入到VGG-16网络提取遥感影像的多尺度特征,使用多选框注意力模型(MS-APN)提取图像多尺度下的目标区域,对目标区域进行剪切和放大并输入到三层网络结构中.融合原始影像的多尺度特征和目标区域的特征,并且利用LBP对全局特征表达,克服遥感图像因拍摄角度不同带来的差异性.将融合的多尺度特征输入到网络全连接层来完成最终的分类预测任务.实验结果显示:MSA-CNN平均分类精度较注意循环卷积网络(ARCNet)和传统细粒度循环注意力网络(RA-CNN)在NWPU-RESISC45公开数据集上分别提升1.63%和2.66%,在UC Merced Land-Use公开数据集上较RA-CNN提升0.64%.结果表明:提出的MSA-CNN能够有效提高遥感图像场景分类的准确率.

    遥感图像场景分类多尺度特征多选框注意力模型LBP特征融合

    基于DSGAN-OD模型的文物感知数据缺失值插补方法研究

    袁小佩朱容波王俊刘浩...
    485-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的文物感知数据对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文物所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感知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缺失值,同时文物中同一类缺失数据具有样本少的特点.现有的缺失值处理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文物数据中的噪声干扰以及小样本数据间的时空关联性,导致缺失值插补的精确度较低.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生成对抗网络的缺失值插补模型(DSGAN-OD).该模型首先通过降噪自编码器(DAE)对多维数据进行降噪与降维预处理,然后针对生成对抗网络的无监督属性导致文物数据当中的分类标签信息不能被充分利用的不足,将DAE获得的低维表达向量作为半监督生成对抗网络(SemiGAN)的学习样本来获得缺失数据集的特征.同时,填充顺序决策(OD)方法根据数据间的时空关联性确定缺失值填充顺序,最后按照该顺序利用SemiGAN生成的完整数据对缺失值依次插补.在UCI标准数据集和文物温湿度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插补方法GAIN、随机森林插补法以及基于链式规则的多次插补法MICE相比,提出的缺失值插补模型DSGAN-OD的精确度分别提升了21%、48.2%及45.1%.

    缺失值插补文物安防DSGAN-OD模型填充顺序决策

    面向服务计算跨组织工作流互操作建模研究

    杨定中胡燕魏本昌
    494-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环境下,跨组织平台工作流业务间的协同与调度,异构系统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互操作是服务计算动态交换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泳道技术与WS-BPEL流程组合规范,通过模型驱动和原子化服务调用算法表达动态服务交互操作,研究跨组织平台协同服务计算互操作规范工作流结构.构建了该结构的协同服务计算互操作支撑模型,详细阐述了该支撑模型中的任务分解机制、互操作服务传递机制及引擎协同执行机制.实验分析表明,该协同服务计算工作流互操作能力能适应大数据环境下多样性、动态性及个性化特征.通过实例将该系统模型应用于高校数字基座应用服务,实现了教育数字化应用服务的动态互操作,助力教育数字基座规范建设.

    协同服务计算WS-BPEL互操作服务传递机制协同引擎互操作机制教育数字基座应用服务

    一种基于注意力与反注意力机制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模型研究

    谢思宇周斌胡波
    504-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视频超分辨重建过程中出现的噪声放大、特征丢失等问题,在BasicVS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与反注意力机制的传播模型来对视频进行超分辨率重建处理.模型将原有特征分解为传播特征与冗余特征.传播特征在传播网络中传递信息,而冗余特征则在残差网络进行深度提取,最后PixelShuffle网络将得到的两部分特征进行融合和重建,得到了更好的超分辨率重建结果.在公开的REDS数据集中,评估指标PNSR(峰值信噪比)达到32.48 dB,视频超分辨重建性能得到提升.

    视频超分辨重建注意力与反注意力机制传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