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梦溪笔谈》中的"黄道"叙事研究

    周艳霞颜亮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道在两汉时期被引入了天文历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天文现象的客观观测与推演,并以黄道相关的叙事笔记来阐释岁差、黄白交点、黄赤交角等概念,进一步厘清行星运行轨道、历法错误等问题.由此可见北宋天文学发展盛况.

    黄道沈括叙事北宋天文

    天文学是获得解脱的途径?——阿耶波多和婆什迦罗一世的天文学思想

    吕鹏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中世天文学从内容上深受希腊天文学的影响,但在阿耶波多和婆什迦罗那里,被非常细致地包装成好似印度传统学问之一:(1)形式上它有归命偈向梵天进行了礼拜;(2)认为天文学知识来源于梵天,"天启"是其唯一可靠的认识手段;(3)讨论了天文学之于吠陀祭仪的重要性;(4)更重要的,天文学的终极目标被设定为是获得解脱.这些思想均和印度宗教哲学有着深深的联系,在此对其的源流发展做一番探讨.从中还可以设想出希腊天文学的受容过程,其传入印度的动力来自历算和占星上的实用性,传入后经过上述"印度化"改造后,迅速取代了印度本土天文学,并得以植根于吠陀-婆罗门教的主流传统之中.

    阿耶波多婆什迦罗印度天文学解脱

    光学天象仪的小型化历程——阿曼德·斯匹兹及其小型天象仪

    张航聂馥玲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著名天象仪设计师阿曼德·斯匹兹于1946年设计的A型天象仪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孔投影式小型天象仪.该设备在最大程度保证成像真实性的同时,通过简化制作工艺与仪器结构降低成本,并面向专业人士及普通公众开办讲座、进行即兴演示、积极筹办"旅行天文馆"、组织"天文馆馆长协会",使得斯匹兹天象仪获取了广泛认同,更将天象仪与天文学教育密切结合,充分体现了小型天象仪的教育辅助功能.其研发及推广能够为我国天文学教育理念的构建提供相关借鉴.

    阿曼德·斯匹兹小型天象仪天文学教育

    与博弈何干?——再议演化博弈论

    刘闯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博弈或游戏这样的概念(无论是否包含意向性)在理解生物或前生物的竞争中是否有必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演化博弈论(EGT),着重阐明效用选择(deliberation over utilities)的概念是如何被差异性适应(differential fitness)的概念所替代(实现了从经济学中的(理性)博弈论到生物学中的(演化)博弈论转换的关键步骤).接下来介绍生态学/种群动力学研究中的洛特卡-沃尔泰拉方程(Lotka-Volterra,LV);然后展示该方程如何会与EGT的核心动力学方程等价的.文章继而对此等价性质的意义进行哲学解释和论证.本文的结论是:基于上述二方程的等价性与种群生态学的基础性,演化博弈论中的"博弈"或"游戏"等概念在生物学的科学解释中没有地位.

    复制子方程LV方程等价性还原性

    日常知识归赋视角下的知识等级论研究

    周祥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知识论者普遍认为,"知"与"不知"属于非此即彼的是非判断,知识并不存在等级差异.然而,从知识等级论的角度看,从"不知"到"全知"的认知过程可理解为一个从"0"至"1"的连续体,知识具有等级性.本研究借助大规模语料库BCC和iWeb语料库搜集中文和英文的日常知识使用数据,旨在为知识等级论提供数据佐证,同时从知识构件、知识可错性及实践性知识三个方面为知识等级论做出理论辩护,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望助推对知识绝对论与知识等级论、知识可错论与不可错论之纷争的消解.

    知识等级论日常知识归赋等级性语料库

    零概率蕴涵不可能吗?——对一种无穷小概率进路的辩护

    朱自展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标准概率理论中,将一些非空可能性集的概率赋值为零会引发一系列的零概率可能事件问题.为了解决该类问题,诸多学者提出了"零概率蕴涵不可能"的观点,即正则性要求.由此,学界关于"零概率是否蕴涵不可能"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为了协调正则性要求与标准的概率公理,一种无穷小概率进路被引入,而威廉姆森对这一进路能否拯救正则性提出了质疑.但是,威廉姆森未能理解无穷小概率进路的理论基础.事实上,这一争论的核心在于,界定无穷集合大小的基础是部分性关系还是对应性关系,对这两种关系的区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无穷小概率进路的实质,进而为正则性要求作出辩护.

    零概率不可能正则性无穷小概率无穷集合

    语境主义对生态学模型稳健性检验争论的化解

    江学如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态建模中,存在关于模型稳健性检验是否为证实方法的争论.生态学家列文斯指出,稳健性检验能够确证生态学模型的可靠性.这一主张受到哲学家奥尔扎克和索伯等人的质疑,否认其证实功能.随后,维斯伯格试图融合二者,指出这是一种低阶层次的证实,但也受到奥登巴赫等人的进一步反驳.基于实用主义的立场区分相对稳健性和绝对稳健性,给定认知中起作用的特定语境,只要理想化成分"足够真",模型呈现出自然生态系统中依赖但又相对独立于个体层次的行为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证实模型稳健性预测的结果.

    语境主义生态学模型稳健性检验证实理想化

    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农机具的发明与革新

    肖璐娜张箭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中后期,澳大利亚殖民定居者凭借着惊人的独创力,改良、设计出了一大批适用于澳大利亚独特地理条件的新型农机具.这一时期,农民不仅在传统犁具的基础上改良了重型破木犁及"毛勒斯法"自制耙等木制农具,同时还设计制造了多种新型农业机械,在农机种类、形制、功效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这些新型农机具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殖民地时期澳大利亚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澳大利亚农机具改良创造

    等分椭圆函数方程——从高斯到阿贝尔

    于钟淼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斯的分圆方程理论,实际上给出了一类特殊的可根式解方程的求解路线图.阿贝尔在椭圆函数的研究中,发现了等分椭圆函数方程中的部分方程的根的形式与分圆方程类似,可以应用高斯的路线图求解这类方程,从而彻底解决了高斯提到的等分双纽线的问题.将阿贝尔的等分椭圆函数方程理论与高斯的分圆方程理论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阿贝尔的椭圆函数理论,是如何在高斯路线图的影响下构建起来的.

    分圆方程椭圆函数双纽线根式可解

    彝族《宇宙人文论》中的天文宇宙观的特点分析

    杨柳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宇宙人文论》是彝族重要的天文宇宙论著作.彝族的天文宇宙观的特点及其与汉族传统的关系是彝族天文学史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宇宙人文论》中的天文宇宙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与汉族传统进行比较.认为彝族天文宇宙观是以气的阴阳理论为根本,但有很具特色的发展,特别在对日月食的认识中表现出来;其阴阳五行八卦构建的宇宙图式,是以"先天八卦方位"为框架,借用了汉族的象数易体系,受北宋理学易学的影响较大;其天文历法体系,是一年十二个月、一年二十四节气的阴阳合历体系,采用的是汉代落下闳创立的阴阳合历模式;《宇宙人文论》中的宇宙观,包括了对人类的产生和对人体结构与运行的认识,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一脉相承.

    《宇宙人文论》彝族宇宙观宇宙图式天文历法二十四节气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