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战术导弹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战术导弹技术
战术导弹技术

张冬青

双月刊

1009-1300

zhanshu310@yahoo.com.cn

010-68375662

100074

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北区1号院

战术导弹技术/Journal Tactical Missil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主办、航天导弹总体专业信息网协办,是为导弹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服务的综合性学术技术类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变体飞行器变形策略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王帅晁涛韩宇辰杜鹤...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体飞行器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改变自身气动特性和控制特性,具备跨空域、宽速域飞行能力,可适应多种复杂任务.针对变体飞行器的重要研究价值,整理了变体飞行器的发展历程,介绍常见的变体飞行器变形方式,并列举了各时期研制的代表性飞行器.对变体飞行器变形策略进行归纳分析,对比了传统变形策略和智能变形策略的优劣.围绕变体飞行器的姿态控制方法,详细阐述了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变体飞行器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针对变体飞行器变形策略与控制技术目前研究成果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变体飞行器传统变形策略智能变形策略线性控制非线性控制智能控制

    宽域自适应变体飞行器技术研究进展

    柯智骞骆俊衡马锐李莎靓...
    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先进材料、制造工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兼顾宽域飞行性能,能够自适应不同飞行环境与任务的智能变体飞行器成为研究的热点.针对不同速域的飞行器,围绕变体技术在飞行器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仿鸟类、仿昆虫等多种仿生变体飞行器技术,对折叠翼、伸缩翼、变后掠翼等几种常见翼/舵变体构型及优势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同时重点追踪了具备变体功能的低速、高速和超高速飞行器的研究进展及宽域自适应关键技术.未来变体飞行器也将朝着全速域飞行、轻量化设计、智能变体等方向发展.

    变体飞行器宽域自适应仿生结构变形翼/舵智能控制先进材料

    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弹道设计优化技术进展

    张尧龙腾史人赫太鑫辉...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体技术能够提升高超声速飞行器大空域宽速域飞行能力,有效提升突防性能、射程等关键指标.作为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总体设计的重要环节,变体弹道方案设计与优化是改善全程飞行适应能力、提升变体飞行收益的主要技术手段.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弹道设计与优化关键技术进展.回顾了高超声速飞行器与变体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研究现况.针对高超变体弹道建模设计需求,介绍了高超声速变体方案设计、气动力/热建模、气动力/热预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简述了弹道方案优化技术研究进展.展望了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弹道设计优化未来亟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气动力/热助推-滑翔弹道设计优化全程弹道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在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综述

    温奇峰张骄阳樊慧津刘磊...
    41-5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行控制系统普遍存在难以精确建模的问题,而无模型自适应控制作为一种典型的数据驱动的控制方法,其控制律的更新仅依赖于系统的输出数据,在飞行控制系统中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在飞行控制系统中的近期发展.总结了该控制方法在处理飞行控制系统面对的不同挑战时给出的解决方案.针对用于执行在轨服务的航天器,即组合体飞行器,分析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的优越性,介绍了其应用和发展现状.对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在飞行控制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数据驱动姿态控制飞行控制系统变外形飞行器组合体飞行器

    基于序列混合整数凸优化的变体导弹轨迹规划

    窦青赟王研李雅轩刘新福...
    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变后掠角导弹俯冲段的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序列混合整数凸优化的轨迹规划方法.提出使用升阻力系数可达集代替攻角约束、后掠角约束和气动代理模型作为导弹控制约束,避免在轨迹规划问题中直接处理强非线性的气动代理模型.注意到可达集由两个区域组成,这使其无法被简单的解析函数描述,故提出使用整数变量来表征对可达集区域的选择,将升阻力系数可达集约束转换成解析的形式.建立变体导弹轨迹规划的最优控制问题,通过重新设计控制量、部分线性化、凹凸分解等方法将其转化为仅含凸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并使用序列混合整数凸优化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可靠地求解出严格满足各类约束的最优飞行轨迹,且变体导弹的终端速度相较于标准构型导弹显著提升.

    变体导弹轨迹规划最优控制序列凸优化混合整数规划凹凸分解控制分配

    伸缩式变形飞行器禁飞区规避制导方法

    郑金库姚庆睿黄鼎黄建友...
    64-7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伸缩式变形飞行器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禁飞区规避的变形飞行器制导方法.以一种采用伸缩式机翼的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将展长变形量作为制导指令,分析倾侧角、展长变形量和航程、高度之间的关系.基于参数化轨迹在线预测剩余航程,通过数值方法校正高度参数以满足终端约束,利用航向角走廊确定倾侧角符号.在线探明禁飞区时,设计变形策略以大升力外形横向机动规避禁飞区.仿真结果表明,该变形制导方法以单一高度参数校正纵向剖面,制导精度高,终端约束能力强,同时设计横向制导逻辑,充分利用大升力外形机动能力横向机动规避禁飞区,实现了变外形飞行器多约束绕飞.

    伸缩式变形飞行器禁飞区规避参数化轨迹航向角走廊预测校正横向机动变形策略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变形飞行器预设性能控制

    周雨欣王鹏汤国建陈浩岚...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强不确定性条件下高速变形飞行器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预设性能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基于变形飞行器的姿态运动学模型,设计一种预设性能函数,结合滑模控制理论,在提高系统姿态跟踪误差精度的同时,保证飞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利用有限时间神经网络干扰观测器(Finite Time Neural Networks Disturbance Observer,FTNNDO)估计飞行过程中的扰动,该方法由于具有通用逼近性和有限时间收敛性,相比传统的干扰观测器更有优势.通过Lyapunov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对比仿真测试表明,所提姿态控制器提升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对外部干扰能够进行很好的补偿,并通过参数组合拉偏实验,验证了该控制器对参数摄动的适应能力.

    高速变形飞行器预设性能神经网络干扰观测器姿态控制有限时间理论参数拉偏控制性能

    变构型飞行器增量非线性动态逆姿态控制律设计

    刘昊东杨建东赵文文尹中杰...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证变构型飞行器变形过程中的姿态稳定,针对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和外部干扰的变构型飞行器姿态动力学模型,给出一种基于增量非线性动态逆的姿态控制方案.使用非线性动态逆的思想,设计增量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器,并结合扩张状态观测器补偿外界干扰.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基于增量非线性动态逆的飞行器姿态控制方案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增量非线性动态逆控制器能够保证变构型飞行器变形过程中的姿态控制性能.

    变构型飞行器姿态动力学模型姿态控制扩张状态观测器增量非线性动态逆

    导弹系统柔性设计技术

    郭斐然张旭辉路鹰晁鲁静...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提高作战灵活性、降低设计生产成本,柔性设计已成为导弹系统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全面阐述了导弹系统柔性设计概念,系统梳理了以型号为代表的相关研究现状,并针对导弹系统特点提出了柔性设计关键技术.结合导弹系统柔性设计技术、组织管理及应用模式分析了导弹系统柔性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综述表明,需要重点关注导弹系统柔性设计发展方向和面对的挑战,从关键技术、组织管理及应用模式等各个维度不断提高导弹系统柔性化程度,进而提高导弹系统的任务效能.

    导弹系统柔性设计模块化通用化系列化低耦合度弹族

    激光-电场混合推进技术发展现状

    段卜仁马腾飞王科伟李彤...
    10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推进和电推进都具备各自独特的优势,将激光推进和电推进结合,能够实现两种推进技术优势互补、缺点共同消除的目的.针对激光-电场混合推进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总结了推力器的结构设计、推进剂研制、测试方法等内容.结合综述内容,得到如下结论:激光-电场混合推进技术具有比冲大、体积小等特点,能够为微纳卫星姿态调整提供动力支持;其中,静电场耦合方案的结构简单,但是推力较小,目前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未形成原理样机,工程应用前景有限;电磁场耦合方案的推力性能更为优越,系统集成难度低,未来应致力于减小系统质量和体积,集成激光器、推力器、控制系统等模块,以实现星载推力器的应用.

    激光-电场混合推进技术静电式耦合电磁式耦合推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