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战术导弹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战术导弹技术
战术导弹技术

张冬青

双月刊

1009-1300

zhanshu310@yahoo.com.cn

010-68375662

100074

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北区1号院

战术导弹技术/Journal Tactical Missil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主办、航天导弹总体专业信息网协办,是为导弹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服务的综合性学术技术类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国外导弹防御发展综述

    熊瑛夏薇王林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国外导弹防御系统向实战化发展,跟踪研究了2023年度国外导弹防御系统的最新发展动向,总结了美国、俄罗斯、欧洲和印太等国家和地区导弹防御政策变化、装备研制和部署情况,探讨了反导技术的未来发展.分析指出,美国调整导弹防御指挥权,更加重视天基预警跟踪系统的发展;俄罗斯天基探测系统组网推迟,更加注重国产化发展.未来世界主要国家将更加注重反导系统的实战能力,并将导弹防御手段从军事领域全面外延,重视天基预警系统的发展.

    导弹防御拦截弹预警探测高超声速防御防空反导导弹挫败中轨道卫星

    2023年国外高超声速技术领域发展综述

    王俊伟韩丛英黄玉薇刘津玮...
    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国外高超声速领域最新发展现状和趋势,系统梳理了 2023年世界主要国家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重要动向.通过综合分析国外官方机构和权威网站报道,以及预算文件等信息,从发展规划、预算投入、组织管理、装备研发、技术创新、试验能力、工业能力、基础/应用研究等多维度,梳理了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瑞士和伊朗等国家2023年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2023年,国外高超声速技术发展势头依然强劲,高超声速导弹仍是多国当前发展重点,重复使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获得重视,并提速发展.高超声速试验能力增强,高超声速工业基础不断夯实,保障高超声速技术长远发展.

    高超声速导弹重复使用高超声速飞行器试验能力工业能力基础研究

    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发展综述

    王亚珅陈浩葛悦涛朱小伶...
    20-3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军事变革的重要力量,不仅催生了全新的战争样式,而且显著提升了军事作战能力.为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军事应用现状,梳理和总结了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科技进展.综述表明: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在顶层战略、研发投资、技术规制等方面持续加强人工智能战略布局;军事智能在生成式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具身智能、平行智能等技术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将人工智能视为未来战场制胜的核心技术,正在快速将人工智能广泛并深化应用于陆战、海战、空战等多作战域.为进一步提升军事智能化水平,提出宏观战略规划与微观技术评估并重、技术理论研究与领域实战应用并举等发展建议.

    人工智能军事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具身智能平行智能

    2023年国外军用无人机装备技术发展综述

    金钰谷全祥
    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2023年国外军用无人机取得了显著地发展.军用无人机在新研系统、现役改进和重点技术攻关等方面呈现智能化、多样化发展趋势.按照披露时间先后,从无人作战飞机、察打一体无人机、太阳能无人机、高超声速无人机、小型战术无人机、巡飞弹等分类对国外新研系统情况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分析美英等军事强国现役无人机改进情况和国外无人机重点技术领域发展情况,归纳出国外无人机体系智能化、协同紧密化、平台低成本化等发展趋势.

    无人机人工智能有人/无人协同无人作战飞机太阳能无人机巡飞弹航空技术

    大型无人机系统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陈旭李岳张书锋
    48-5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大型无人机保障效能评估的研究相对滞后,不能充分反映其新兴特点的问题,对大型无人机保障工作的内容、特点及要求进行了分析.基于国军标关于保障效能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从综合指标、设计指标、保障系统及其资源指标等三个方面分析归纳,选取合适指标,构建出能够相对全面且较少重叠的评估大型无人机保障效能的三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分配,并提供指标归一化度量的方法,从而完成系统保障效能的综合评估.算例分析给出系统保障效能的计算流程和分析方法,并提出提升保障效能的针对性措施建议.

    无人机系统保障效能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归一化算例分析

    涡轮发动机燃烧室非接触测量技术发展趋势

    高贤志刘志亮闫泽华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非接触测量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气动热力领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对基于激光的先进光学诊断试验技术及其他非接触测量技术进行了综述.光学可视模型燃烧室试验件主要有旋流杯光学模型燃烧室和分区分级耦合燃烧室两大类,其设计需要考虑燃烧室本身特点、研发目标等问题;对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LDV、PIV和HTV技术常用于流场速度的测量,LDV、PDPA和PLIF/Mie技术在气液两相流及雾化特性测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ARS、TDLAS、PLIF和SRS技术广泛应用于燃烧场温度、组分浓度的测量.其他非接触测量技术如超声波测温法、辐射测温法、红外测温法等很好地弥补了光学测温存在的缺陷.未来非接触测量技术需要根据探测对象的要求和特点优势互补,以更好的满足未来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对非接触测量的需要.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非接触测量光学诊断技术流动特性气液两相流燃烧特性

    一种基于雷达探测性能的防空预警情报时效性评估方法

    魏维斌兰旭辉彭思勇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防空预警作战中,防空预警情报时效性因涉及因素多、指标体系不全面、缺乏统一量化评估方法的问题,基于雷达探测性能提出了一种防空预警情报时效性的评估方法.对防空预警情报时效性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建立了防空预警情报时效性计算模型.通过目标速度、装备性能、航路捷径三个方面的仿真,讨论了目标性质信息研判周期与防空预警情报时效性的函数关系,验证了防空预警情报时效性评估方法可有效量化评估防空预警情报时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给出不同雷达装备在预警探测不同目标时,其情报时效性产生的差异,为准确、统一评估防空预警情报质量、优化防空预警流程提供参考.

    雷达探测性能防空预警预警探测情报时效性量化评估

    多段式变形翼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马航宋笔锋周忠彬张丁山...
    75-8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段式变形翼通过内、外翼段的协同偏转,为提高飞机在飞行包线内的综合气动性能、平衡飞机的机动性及稳定性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针对多段式变形翼可提供多种组合变形模式的特点,基于典型的变形结构分析,总结了多段式变形翼在智能材料结构设计、气动特性分析、稳定性分析与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成果,指出了多段式变形翼在大尺寸无人机工程化应用中的技术难点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多段式变形翼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多段式变形翼结构设计气动特性分析稳定性分析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一种基于任务空间的T-VTOL多模态轨迹生成算法

    张邦楚胡森伍勋朱威禹...
    85-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T-VTOL)多模态轨迹规划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任务空间的多模态轨迹生成算法.证明了T-VTOL全模态的微分平坦特性,位置的高阶导数是系统平坦的输出,表明T-VTOL可以在任务空间内设置符合期望轨迹的任意定点.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提出了T-VTOL在三维空间的多模态轨迹生成算法与封闭解,并给出其可行性验证方法.结果表明,在两种过渡模态以及盘旋模态,T-VTOL飞行轨迹严格遵循任务空间约束.此外,所提算法具有计算时间短,算力要求低,易于部署的优点.

    无人机轨迹优化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微分平坦特性无人机多模态切换T-VTOL任务空间最优过渡过程

    基于信号分解的防御弹制导律辨识方法

    王晓芳张楠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飞机对敌方防御弹制导律辨识的问题,提出一种对相对运动信息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并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的辨识方法.建立了防御弹和飞机的相对运动模型,并根据典型作战场景构建了防御弹可能采取的制导律模型集.针对雷达测量的防御弹与飞机间的视线角速度及距离变化率信号,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其进行信号分解,提取并构建不同制导律的特征能量带.建立"一对一"多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对不同制导律的特征能量带样本进行分类,从而实现制导律的辨识.仿真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制导律辨识方法能够以较高精度实现对样本集中制导律的辨识.

    制导律辨识机器学习比例导引律相对运动信息经验模态分解能量特征多分类支持向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