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噪声与振动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噪声与振动控制
中国声学学会
噪声与振动控制

中国声学学会

严济宽

双月刊

1006-1355

NVC@sjtu.edu.cn

021-62932221

200030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

噪声与振动控制/Journal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师交流噪声与振动控制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的最新理论、方法、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平台。主要内容包括噪声和振动控制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创新方法、重要成果、新技术等。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各单位噪声振动专业人员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船用柴油机增压器共振分析与改进研究

    王鑫胡亮王明阳孙久洋...
    19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船用柴油机增压器共振导致振动超限问题,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方法分析其共振源,并研究温度对模态频率的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外特工况增压器振动存在两个明显共振峰,第二个共振峰振幅最高,由增压器固有频率与柴油机主激励频率共振导致,应作为优化的重点;由于弹性模量受到温度的影响,随工作温度升高,柴油机上增压器等高温件模态频率呈降低趋势;更改压气机端管路连接方式和增加固定支架无法使增压器模态频率避开柴油机主激励频率;通过取消排气接管,降低重心高度,使增压器模态频率和振动幅值满足限值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增压器共振问题排查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振动与波船用柴油机增压器共振测试分析优化设计

    挠性接管长度对管路隔振效果影响趋势与试验研究

    程利陈明
    199-202,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管路是船舶的主要噪声源之一,采用挠性接管是降低管路振动噪声传递的主要手段.为提高挠性接管的隔振效果,开展挠性接管长度对管路系统振动传递影响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加长挠性接管有利于提高管路衰减的振动量级,但对低频段振动衰减效果有限.研究结论对合理选择挠性接管长度和开展管路系统的低噪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振动与波船舶管路挠性接管振动传递隔振效果

    邮轮坐便器冲洗噪声测试及瞬态舱室噪声数值分析

    肖健杨德庆左营营
    203-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上瞬态噪声源特性及舱室瞬态噪声数值计算是邮轮舒适性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以某邮轮客舱内瞬态噪声源-真空坐便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冲洗噪声的时频特性进行测试,发现该类型坐便器在开始冲洗和结束冲洗阶段噪声较大,时域峰值声压级达115 dB,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200~500 Hz频段.其次,对坐便器声源作用下的瞬态舱室噪声数值计算开展深入研究,应用声学边界元法与统计能量分析法,在20 Hz~8 kHz频段计算坐便器冲洗过程中其在舱室中产生的瞬态噪声响应,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的平均总声压级之差为1.17 dB,平均相关系数为0.912.结果表明瞬态舱室噪声数值预报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预报邮轮瞬态舱室噪声.

    声学瞬态噪声坐便器噪声源边界元法船舶舱室噪声

    土体性质对地铁振动传播与衰减的影响

    黄浩陈启阳孔凡兵庞玲...
    210-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多变,车致振动在不同路基土中的传播衰减规律也因土体性质的不同而变化.为研究土体性质对车致振动在土体水平和建筑物竖直方向上传播和衰减规律的影响,分别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和轨道-隧道-土体-建筑物三维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然后分别取路基土为坚硬土、中硬土、中软土和软弱土,分析比较地铁运行所引起的线路周围土体和建筑物的振动情况.结果表明:相比较于硬土,软土路基的土体振动强度更大;路基土越软,振动在由土体传到建筑物过程中的衰减幅度越大;随着与线路中心距离的增加,4种土体振动响应在整体上均呈现出随之减弱的趋势,但在局部区域会出现振动放大效应,此现象需格外关注;随楼层升高,在4种路基土条件下建筑物对16 Hz以下的振动响应基本不变,对16 Hz以上的振动响应呈减弱趋势.研究成果可为不同路基土条件下地铁线路的减振降噪提供理论指导.

    振动与波地铁振动传播数值计算环境振动土体性质车致振动

    新型空心管屏障隔振效果对比数值研究

    胡中华徐长节柳伟朱怀龙...
    21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新型空心管屏障在工程隔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Plaxis 3D有限元分析软件,依照已有的模型和现场试验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采用经过验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开展新型空心管隔振效果与已有模型和现场试验中屏障的对比研究;分析单根空心管高度和空心管数量对新型空心管隔振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空心管屏障平均减振系数比填充沟、排桩和波阻板小得多,彼此之间平均减振系数偏差最大可达373%,而与空沟的平均减振系数偏差较小.这一结果表明:新型空心管的隔振效果明显要优于填充沟、排桩和波阻板,而与空沟的隔振效果相接近.此外,还发现在不同的工程条件下,新型空心管隔振屏障的平均减振系数大都在0.3以下,具有很好的隔振效果;且随着空心管数量的增加,空心管的隔振效果也随之提升;在空心管总高度不变的条件下,调节单根空心管的高度对屏障的隔振效果影响很小.

    振动与波水平空心管空沟排桩隔振效果对比

    双开口谐振环结构的通风隔声性能研究

    王俪静沈泽源吴晓莉徐晓美...
    224-228,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一种基于双开口谐振环结构的新型声屏障,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分析计算,获得该模型的隔声量曲线图,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有两个隔声峰值,通过对峰值处的声压、声压级以及声速图的分析,揭示这一现象的本质特征,研究发现所提出结构的性能是由于亥姆霍兹谐振器与法布里-珀罗谐振管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并通过实验进行对比验证.同时采用有限元法模拟研究结构参数对隔声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两开口圆环间的夹角以及开口宽度大小等结构参数可以调整隔声峰值.该结构的声屏障在中低频段内具有良好的通风降噪性能,可为城市交通噪声的研究提供有效方法,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声学双开口谐振环通风隔声有限元隔声量声屏障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室内二次辐射噪声测量修正方法

    高鑫高力雷佳鑫王艳芬...
    229-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运营诱发的沿线建筑物二次辐射噪声已成为城市噪声投诉重要来源,大量的轨道减振措施因而得以应用.但是由于测试条件的原因,对减振轨道区间沿线的建筑物二次辐射噪声进行测试所获取的噪声信号往往与背景噪声信号差异较小,致使室内二次辐射噪声评估结果不稳定.为评估观测信号与背景噪声信号接近时的室内二次辐射噪声,提出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的楼板振动与室内噪声测试数据联合评估方法.首先,根据卡尔曼滤波器工作原理,提出室内观测噪声误差矩阵和经验公式预测方法误差矩阵的构造方法.而后采用向典型信号中掺入高斯白噪声的方法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基于该方法对比分析几种经验预测公式的效果.

    声学城市轨道交通二次辐射噪声信号处理室内振动经验公式

    300km/h高速列车过站时机场地下车站辐射噪声研究

    张汉青李盈利李浩
    238-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速列车以300 km/h速度下穿某机场地下车站时的车站辐射噪声,基于统计能量法(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SEA)建立该地下车站的SEA模型,进行地下车站辐射噪声预测研究.通过开展高速列车噪声实车测试,获得转向架、受电弓等主要噪声源区域的声功率级频谱.将实车噪声测试结果作为高速列车穿行时的噪声源激励,利用SEA统计能量分析法对地下车站噪声进行数值分析,详细研究单车越行、中部交会和端部交会3种工况下的车站噪声特性.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可得,两车端部交会时产生的站台噪声最大,站台总声压级最高可达80.11 dB,超过80 dB的标准规定,需要在站台处有针对性地进行降噪设计.最后,通过不同位置的竖井设计方案,分析地下车站噪声的辐射传播规律.该研究可为高速列车穿越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所引起的类似站台噪声问题提供参考.

    声学高速列车车站噪声统计能量法降噪

    某电厂1000MW汽机基础动力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杨程胡明祎王进沛汪志昊...
    244-249,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电厂2×1 000 MW汽轮发电机组为工程背景,开展汽机基础动力参数优化设计研究.针对汽机转子动力响应过大而不利于汽机正常工作的问题,采用ANSYS软件建立汽机基础结构整体有限元模型,依次开展汽机基础动力特性和强迫振动响应分析,分别讨论增加短柱、短柱宽度和L型梁高度对汽机基础动力响应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汽机基础有限元建模中可采用增加附加质量及刚域的方式模拟转子和静子的刚度、质量贡献;分别增设梁间短柱和增加横梁高度,能够有效降低转子动力响应;研究结果可为汽机基础精细化建模与降低汽机转子振动响应提供参考.

    振动与波汽机动力参数动力特性附加质量刚域精细化建模

    惯性作动器物理参数对振动主动控制性能的影响分析

    陈明浩毛崎波吴志杰施庆平...
    250-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惯性作动器(Inertial Actuators,IAs)物理参数对振动主动控制性能的影响,通过惯性作动器的动力学方程结合H2优化理论,以被控系统动能为目标函数,结合林纳德-奇帕特(Liénard-Chipart)稳定性准则计算得到惯性作动器主动控制的临界相对增益.进一步分析质量比、刚度比和阻尼比对相对增益和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惯性作动器的最佳相对增益与刚度比成反比,降低惯性作动器刚度可以提高相对增益并改善控制效果.此外,质量比的增加也有利于改善控制效果.最后,推导得到相对增益最佳时惯性作动器控制效果与其物理参数的关系式,可为惯性作动器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振动与波惯性作动器物理参数H2优化主动控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