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昭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昭通学院学报
昭通学院学报

张毅敏

双月刊

1008-9322

ztsf@chinajournal.net.cn

0870-2163855

657000

云南省昭通市环城东路

昭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年来关于中国共产党农村合作经济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高京平张文锦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合作化道路走过了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时代也有多方探讨和实践,在长期的发展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对农村合作经济的研究一直是中共经济史的研究热点.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合作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村合作经济的理论、历史发展以及专题研究等方面.从整体上看,研究成果丰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但也存在具体史料挖掘不完善、具体问题研究零散、缺乏国际视野、缺少比较研究等问题.今后的研究需注意既要把握学术热点,也要弥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努力完善相关研究内容与体系.

    中国共产党农村合作经济研究综述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

    胡金富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突出优势.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多重价值意蕴: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大学生的为民服务品格、筑牢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防线.高质量实施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抓住四个着力点:科学阐释伟大建党精神,提升高校思政课引领力;讲好建党故事,优化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立足建党立党兴党强党实践,创新高校思政课的话语体系;结合高校思政课核心课程合理分工,强化融入式教学设计要落实落细落小.

    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价值意蕴实践进路

    毛泽东边疆治理思想战略的理论生成逻辑

    王超品王亚欧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是党领导人民砥砺奋斗的历史,治国必治边是新时代对现代化进程中边疆治理的科学论断和深刻阐述.边疆治理现代化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边疆地区的大规模社会改革,毛泽东边疆治理的思想策略正是根源于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应当成为增强经略边疆的理论定力和战略底气最应该汲取的营养.毛泽东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着眼于中国国情这个最大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推向新境界,也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借鉴和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产物,更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边疆经略思想,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毛泽东边疆治理出场的理论根基.

    毛泽东边疆治理理论生成逻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

    苏星鸿张雯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基于中华文明发展内在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要求、引领人类文明发展客观要求方面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历史自信,同时从推进"两个结合"的自强途径、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自强目标、开展文明对话交流的自强胸怀方面提升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文明自强.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从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实践理念的理念自觉、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政治自觉、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主体自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为基本定位的定位自觉方面开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自觉.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

    系统论视域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多维透析

    李辉山宁天琦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大党独有难题具有多方面的生成诱因和表现形态.在现代复杂性的社会条件下,以系统论视角审视新时代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在系统论视域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理论特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系统思维、运用系统方法,秉持"大党建"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找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目标牵引、推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过程贯通、增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要素耦合、提升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成效集成,系统推进大党独有难题的解决.

    系统论系统思维大党独有难题

    禁锢与自由:科幻电影《芬奇》中的存在主义哲学

    姚秀娟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幻电影《芬奇》讲述的是经历生态灾难侵袭的人们艰难求生的故事.主人公芬奇无法接受道德底线彻底崩塌的现实,只能用孤寂来保护自己.只是,这么做,芬奇依然无法逃脱两难的道德选择:见义不为否定高尚的道德力量;直接对抗又有可能成为丛林竞争的牺牲品.惯于蜷缩的芬奇选择见义不为,内心只能背负不仁不义的道德负重.之后,芬奇在同伴杰夫的影响之下,逐渐意识到人生本就"荒谬",被动逃避只会让生命走向虚无,积极反抗才会让自己重拾自信,而且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即使生命逝去无法阻挡,自由和希望也会给生命带来存在的意义.

    《芬奇》荒谬孤寂反抗

    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师德教育的价值逻辑与实践

    王晓亚杨其勇刘慧玲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涵养的高尚精神和道德品质,是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的体现,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师德教育具有社会需求、教育传承、个人成长三个层面的逻辑基础,对于建立支撑教育强国的教师队伍、引领师资队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激励师范生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师范生师德教育中融入教育家精神的实践,需要转变培养师范生的观念、营造适合培养教育家的环境、对标教育家的核心素养、发挥"互动-体验-反思"的协同作用.

    教育家精神师范生师德教育

    风景的内置:论袁宏诗歌创作的共同体意识

    张羽华陈淼鑫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风景""脱贫攻坚""民俗民情"这三个方面的艺术主题使袁宏诗歌既和过去保持着难以割舍的恋乡情结,又烙下个体人生体验的印迹.自然风景被诗人视为乡村文化的象征;脱贫攻坚呈现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气象;情感共同体是构架乡村与跨界民族风景的桥梁.情感共同体不仅内置乡村的自然风景,衔接乡村生活面貌日益变化的情感纽带,还渗透着乡邻和亲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统一于具有广阔空间领域的土家、藏、苗、汉等多民族的生命世界中,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的情感体系和价值理念.厘清袁宏诗歌创作的生成与发展演变线索,能够真正认识到宽泛意义上的乡村风景内置的深刻内涵,有助于理解依托情感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和逻辑关系.

    土家族诗人乡村风景共同体理念共同体风景情感共同体

    物质序章——大历史中传媒视角看物质时代崛起

    龙潜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殖民时代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美国民主进程没有被奴役民族和弱势群体的份.家庭农场时代,广告多是传播关于地产买卖和人口买卖以及类似人口买卖的信息,它与现代传媒相去甚远.能源和机器所进行的大规模物质生产在工业化社会土壤中产生,制造商赢得了有史以来世界商业史上最大的市场,秩序、效率和科学原则是不断彪柄的口号.现代社会充当文化改造主角的是大众物质消费,传媒自觉不自觉地左右人们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历史传媒物质消费

    从乐府诗看前七子对李白的接受

    万紫燕过江丽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最具盛名的文学流派,为扫除明初文坛萎弱卑冗的局面,他们在明中叶掀起了一场以"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魏盛唐"为口号的复古运动.而作为盛唐之音象征的李白古乐府,自然成为前七子学习的主要对象.前七子的乐府诗创作不仅化用李白的乐府诗句、模拟李白乐府诗中的典型意象、承袭李白豪放飘逸的乐府诗风,而且还接受了李白的"古乐府"要义.具体表现在乐府本身的沿用与发展,拟古乐府的合而若离、离而能合,以及乐府诗题正格的模拟与变格的发展等特点,呈现明显的学李倾向.这与前七子和李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诗歌理论、人生经历以及个性气质密切相关.

    李白前七子乐府诗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