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作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作物研究
作物研究

齐绍武

双月刊

1001-5280

zwyj@chinajournal.net.cn zwyj@hunau.net

0731-84618573 84618583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农业大学内

作物研究/Journal Crop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作物研究》系湖南省作物学会等单位主办的有关作物科技的刊物,为湖南省一级期刊。它立足湖南,面向全国,面向经济建设。主要刊登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态、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报告、试验简报、专题论述、国内外研究动态、基础知识讲座、学术活动等内容。适于从事作物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和生产的工作者及农业院校师生阅读。该刊连续四届被评为湖南省一级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儒研818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薛法新郝福庭付贵林高秋荣...
    157-162,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增密条件下玉米新品种儒研 818 的植株生长及产量表现,在鲁西南地区设 60 000(D1)、67 500(D2)、75 000(D3)、82 500(D4)、90 000(D5)、97 500 株/hm2(D6)6 个密度处理,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和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D5 处理最高;除D6 处理外,不同密度处理玉米吐丝前单株叶片和穗干物质生产差异较小;各处理的单株茎鞘干物质则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成熟期不同植株器官及单株总干物质则随密度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花前营养器官(叶片+茎鞘)转运和花后同化贡献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 18.9%和 81.1%,花前叶片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明显高于茎鞘;密度增加使得叶片和茎鞘干物质对籽粒转移的贡献率相对增加,但明显降低了灌浆中后期籽粒的灌浆速率,导致粒质量和穗粒数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为 75 000~82 500 株/hm2 时,儒研 818 的产量最高.

    玉米种植密度干物质产量儒研818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糯高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睿马前李魁印章洁琼...
    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干旱胁迫下糯高粱幼苗的抗旱性及其对干旱的生理响应机制,并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以22 个糯高粱品种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糯高粱幼苗的生长情况、抗旱性进行比较,并分析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糯高粱幼苗的株高、根长、苗鲜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根据抗旱性综合度量值(D值)对糯高粱苗期抗旱性进行评价,将 22 个糯高粱品种分为 3 类,其中抗旱型品种 8 个,中间型品种 11 个,干旱敏感型品种 3 个.干旱胁迫下糯高粱幼苗的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较对照有所提高,抗旱能力较强的糯高粱品种脯氨酸积累量较高、丙二醛的增加量较低,而SOD和POD均保持较高的水平.综合分析,M13 抗旱性最好.

    糯高粱苗期干旱胁迫生理特性抗旱性评价

    不同肥料配方施肥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胡权戴祥来周炜华赵睿...
    173-177,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华油杂 50、中油杂 19 为供试品种,设置 8 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肥料配方施肥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尿素处理的油菜产量最高,平均为 2 891.6 kg/hm2,较对照(单施尿素)增产 7.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该处理经济效益也最好,平均收入达 17 852.2 元/hm2,较对照高 407.7 元/hm2.复合肥与尿素配施在实现油菜增产的同时,节省了肥料,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综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以施西洋复合肥或油菜专用复合肥 375.0 kg/hm2+尿素 300.0 kg/hm2 为宜.

    油菜施肥产量效益

    适宜湘南地区三熟制种植的水稻和油菜品种筛选

    朱捷邹丹刘龙生方升亮...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湘南地区"油—稻—稻"三熟制的水稻和油菜品种,以 2 个早熟早稻品种(中早 39、株两优819)、8 个优质晚稻品种(盛泰优 9712、瑞两优 1053、泰优 398、桃优 919、桃优香占、泰优 390、隆晶优 1 号、五优蒂占)、6 个早熟油菜品种(湘油 420、阳光 131、沣油 112、湘油 228、常早熟 1 号、常早熟 2 号)为材料,于 2022 年在湖南衡阳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季,中早 39 的生育期为 113 d,产量为 7.98 t/hm2;株两优 819 生育期为 112 d,产量为 8.42 t/hm2,较中早 39 高 5.51%,且差异显著.晚稻季,桃优 919、桃优香占、泰优 390、隆晶优 1号、五优蒂占的生育期均长于 112 d,不适合用于"油—稻—稻"三熟制种植;盛泰优9712、瑞两优1053、泰优398 的全生育期分别为 108、106、105 d,产量均超过 7.04 t/hm2.油菜品种沣油 112 生育期最长,5 月 1 日成熟,产量较低;湘油420 熟期最早,4 月22 日成熟,产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品种;阳光131 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但生育期较长,4 月 29 日成熟,作为三熟制搭配品种具有一定风险;湘油 228、常早熟 1 号、常早熟 2 号可在 4 月 26 日之前成熟,产量高于 1.80 t/hm2,均显著高于湘油 420 和沣油 112.综上,湘南地区适宜于"油—稻—稻"三熟制种植的早稻品种为株两优819,晚稻品种为盛泰优9712、瑞两优1053 和泰优398,油菜品种为湘油228、常早熟1 号和常早熟 2 号,在早、晚稻育秧移栽和油菜撒直播条件下,水稻和油菜生育期搭配适宜,且产量较高,适宜推广.

    三熟制水稻油菜品种筛选湘南地区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花生主要表型性状综合评价

    于沐杨海棠胡延岭李盼...
    18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构建花生种质资源多性状的综合评价方法,为筛选优异花生种质提供依据,以 23 个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花生的 17 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7 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 28.9%;生育期、出仁率、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等 4 个性状较稳定,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籽粒产量、荚果产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油亚比(油酸/亚油酸)等 9 个性状变异丰富.相关分析表明,荚果产量与籽粒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单株生产力、出仁率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粗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 17 个性状综合成 2 个主成分因子,主要反应产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累积贡献率达 82.301%.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将 2 个主成分的得分归一化处理后,基于 2 个主成分的贡献率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方程,各花生种质的综合得分范围为-2.840~3.675.在欧式距离为 20 处,可将23 个花生品种划分为 3 个类群,各类群之间有明显差异.筛选出综合得分(F值)≥1.2 的资源材料 8 份.综合排名显示,漯花 15 号综合得分最高.综合得分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生育期、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可作为花生品种(系)和花生种质表型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

    花生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陇中黄土丘陵区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品质比较

    王颖何仁元蒲宁罗珠珠...
    193-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综合品质性状,以5 个中熟和7 个晚熟马铃薯品种为参试材料,在陇中黄土丘陵区开展田间试验,对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的产量、营养品质和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和比较,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熟品种中,京张薯 1 号产量最高(14 180 kg/hm2),显著高于陇薯 20号;晚熟品种中,青薯 9 号产量最高(20 170 kg/hm2),陇薯 10 号次之(18 703 kg/hm2),显著高于其余 5 个品种.中熟品种中,京张薯 1 号的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最高,且其矿质元素(K、Zn)含量丰富,希森6 号还原糖含量最低;晚熟品种中,陇薯10 号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最高,陇薯14 号还原糖含量最低,青薯 9 号和陇薯 10 号矿质元素(K、Zn)含量丰富.根据综合评价结果,中熟品种京张薯 1 号和晚熟品种陇薯 10号综合品质较优,建议在陇中旱作区推广种植.

    马铃薯品种产量营养品质黄土丘陵区

    陆地棉自然早落叶突变系的激素含量分析

    陈旭升赵亮狄佳春
    202-20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陆地棉自然早落叶性状的激素表达特征,本研究采用自然早落叶突变系落叶棉501 为试验材料,以叶片功能期长的近等基因系N065、陆地棉品系N002 作为对照1 与对照2,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不同组织的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R)和生长素(IAA)含量.从种胚激素含量看,落叶棉 501 的AB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 1 与对照 2 的 2.86 倍和 2.39 倍;其GA3 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仅为对照 1、对照2 的 21.4%、23.6%;其ZR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对照 1、对照 2 的 70.7%、60.4%;但其IA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从叶片激素含量看,落叶棉 501 的AB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 1 与对照 2 的 2.65 倍和5.63 倍;其GA3 含量则极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对照 1 与对照 2 的 21.8%、31.8%;其ZR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IAA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对照 1、对照 2 的 21.7%和 31.6%.综合分析,陆地棉早落叶性状与种胚、叶片中的ABA及GA3 含量存在明显关系,可根据陆地棉顶端小真叶或种胚中的ABA、GA3 含量,初步预判其是否具有早落叶特性.

    陆地棉自然早落叶突变系激素ABAGA

    烟稻复种区烤烟K326中部烟叶采收成熟度研究

    戴勇强刘建丰梁鹏程胡彬...
    205-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烟稻复种区烤烟K326 的中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设计低成熟度(M1)、中成熟度(比M1 延迟8d采收,M2)、高成熟度(比M1 延迟 16d采收,M3)3 个处理,在湖南邵阳烟区开展不同成熟度烟叶的采收烘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SPAD值降低、淀粉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烘烤后微带青和杂色烟叶所占比例先降低后上升,烟叶糖含量(总糖和还原糖)先上升后降低.与M1、M3 相比,M2 处理的上等烟率分别提高7.84、7.88 百分点,均价分别提高 28.52%、18.42%,外观质量指数分别提高 3.46%、1.77%,其评吸总分与M3 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M1 处理.综合分析,在湖南邵阳烟区,K326 的中部烟叶采收成熟度以M2 为宜,其鲜烟叶成熟特征为叶基黄绿,叶尖变黄,茸毛少部分脱落,叶面有粘手感,主、支脉变白约 1/2,叶缘微卷曲.

    烤烟采收成熟度中部烟叶K326邵阳烟区

    小麦品种南麦660的遗传构成解析

    蒋进张明虎李小雨刘欣睿...
    21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南麦 660 的遗传构成,利用小麦 55K芯片对南麦 660 及其双亲 3911 和M49 进行了全基因组SNP位点扫描分析.结果表明:母本 3911 和父本M49 对南麦 660 的遗传贡献率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差异较大,存在偏向单一亲本遗传.3911 对南麦 660 的遗传贡献率为 59.08%,高于 M49 的遗传贡献率(40.92%).母本 3911 对A、B、D基因组的贡献率分别为 36.56%、72.85%和 57.93%,父本M49 对A、B、D基因组的贡献率分别为 63.44%、27.15%和 42.07%.母本 3911 在 7A、1B、2B、3B、4B、5B、7B、2D、3D、5D和 7D染色体上的遗传贡献率高于M49,其中在 2B和 4B染色体上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 93.53%、81.40%;父本M49 在 2A、4A、5A、6A、6B、1D和 4D染色体上的遗传贡献率高于母本 3911,其中在 4A 和 1D 染色体上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94.15%、82.11%.重要功能基因的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分析发现,南麦 660 不仅聚合了 6 个高千粒质量基因TaGS2A1、TaGS2B1、TaGS5、TaGW2-6B、TaTGW7 和Tacwi等位类型,还携带有 1-feh w3、Lr34 抗逆抗病基因.本研究解析了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南麦 660 的遗传构成,在分子水平上为南麦 660 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小麦遗传构成55K芯片南麦660

    国审小麦新品种平麦16的选育及产量结构分析

    王二伟耿若飞常鸿杰贾真真...
    218-22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麦 16 是以平麦 189 为母本,周麦 18 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连续 15 年系统选育而成,于 2023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 20230102).于 2017-2018 年度参加新世纪黄淮南片小麦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产量 6 903.0 kg/hm2;2018-2019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 8 723.2 kg/hm2;2020-2021 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8 409.0 kg/hm2;分别比对照周麦 18 增产 3.32%、5.44%和 8.00%.对该品种进行的产量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均与产量正相关,且其直接正相关系数依次降低.综合分析,平麦 16 为高产稳产、抗倒伏性强、抗寒性强、产量三要素协调的中筋优良品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小麦育种产量结构相关分析平麦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