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豆科绿肥作物害虫苜蓿叶象甲的鉴定与预警

    孙佳琦张蕾侯阳阳谢殿杰...
    1-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是我国苜蓿Medicago sativa上的重要害虫,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畜牧业主产区.作者2023年4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调查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虫害时,在当地紫云英留种田中发现疑似苜蓿叶象甲严重为害紫云英茎叶,对紫云英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为明确该种害虫的分类地位,在田间收集了幼虫并带回室内饲养,在对幼虫和成虫形态学初步鉴定的基础上,采用DNA条形码进行了分子鉴定,最终确定为苜蓿叶象甲,且发现该地区苜蓿叶象甲种群存在明显的种内分化.结合苜蓿叶象甲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对其在我国的传播及其对绿肥作物的危害做出了预警,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苜蓿叶象甲豆科绿肥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预警与防治

    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应用研究进展

    安楷林雨婷陈国奇
    9-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属合成激素类,目前登记使用的有效成分包括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和氯氨吡啶酸,分别于1963年、1977年和2005年上市,主要用于阔叶杂草和灌木的茎叶处理防控,其中氯氨吡啶酸具有土壤封闭活性.吡啶甲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仍未明确,有可能来自生长素结合蛋白家族.全世界报道的抗吡啶甲酸类除草剂杂草共涉及7种8个生物型.目前,我国登记的除草剂品种中共有13个复配剂含氨氯吡啶酸和二氯吡啶酸,1个含氨氯吡啶酸、氯氨吡啶酸和二氯吡啶酸;国外登记的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复配剂主要为与其他激素型除草剂、ALS(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ACCase(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该类除草剂仍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主要应用场景下常见杂草对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氯氨吡啶酸的敏感性仍需系统研究,该类除草剂主要靶标杂草种群的抗药性水平也亟须检测.

    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氯氨吡啶酸除草剂抗性除草剂复配剂

    杂草对9类常用不同作用机制除草剂的非靶标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马红王月超孙莹高红...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除草剂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便利,但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或相同机制的除草剂也引发了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问题.抗性杂草种类逐渐增加,抗性形成机制复杂,导致农田杂草的治理难度增加.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除草剂靶标位点基因的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的靶标抗性,另一种是杂草对除草剂吸收、转运、固存和代谢等一个或多个生理过程发生变化导致的非靶标抗性.本文综述了杂草对9类不同作用方式除草剂的非靶标抗性机制的生理、生化和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性杂草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杂草除草剂作用方式非靶标抗性抗性机制

    苹果全爪螨抗药性研究进展

    黄宝剑张继龙苏莎张晓赫...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苹果全爪螨是重要的蔷薇科果树害虫之一,具有体型小、繁殖快、世代周期短等生物学特点.该螨以若螨和成螨取食苹果叶片和嫩芽,影响果树生长发育,造成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其在我国果园的发生逐年加重.国内外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杀螨剂,由于化学杀螨剂长期不规范的使用,致使该螨对多种类型的化学杀螨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总结了苹果全爪螨的发生、为害、抗药性现状及其抗性机理,同时结合国内外苹果全爪螨抗药性和防治相关研究,提出该螨抗药性治理策略,以期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苹果全爪螨抗药性抗性机理抗性治理

    217份一粒系小麦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及抗病基因检测

    赵小倩冯晶王凤涛徐晓伟...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培育新的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一粒系小麦作为普通小麦的二级基因源,蕴含了丰富的抗病资源.为了从一粒系小麦中发掘新抗病基因,促进其利用,本文对217份一粒系小麦材料进行了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A基因组的部分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有55份材料在苗期对CYR32表现抗病,占25.35%;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显示,携带Yr1、Yr34/Yr48、Yr69、Yr76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有26、22、16、34份.共有4份表现高抗或免疫的材料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2份材料携带Yr69和Yr34,2份携带Yr1和Yr34.所有供试材料中均未检测到Yr17.此外,有23份抗病材料未检测到以上抗病基因,其中7份表现高抗及免疫,可能携带其他已知或新的抗条锈病基因.本研究为一粒系小麦的利用提供了参考信息.

    一粒系小麦条锈病分子标记抗性鉴定苗期抗性

    分枝列当寄生甜瓜时吸器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田芳张学坤姚兆群董雪...
    40-4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分析分枝列当寄生甜瓜时的吸器形成过程,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吸器形成过程中24种植物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分枝列当种子在接种甜瓜根部第3天开始萌发,接种第7天分枝列当吸器顶端稳固地附着在寄主根部,吸器侵入甜瓜根皮层,并在甜瓜根皮层细胞内扩展,扩展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爪状结构,接种第11天时分枝列当吸器细胞与寄主根维管束连接.共有17种植物激素参与了吸器形成过程,其中生长素类吲哚-3-甲醛含量在列当吸器形成过程中降低了 83.36%,细胞分裂素类反式玉米素核苷的含量在增长了 5.02倍;油菜素内酯含量增长了 481.95倍,推测这3类植物激素在分枝列当吸器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分枝列当甜瓜吸器内源激素

    贝莱斯芽胞杆菌GZ8-6对马铃薯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促生作用

    陈雨薇王喜刚郭成瑾沈瑞清...
    48-5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防菌对马铃薯根系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分别以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 X-1菌液、LB液体培养基以及生防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GZ8-6发酵液对马铃薯苗进行灌根处理,测定和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土壤酶活性和马铃薯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X-1和贝莱斯芽胞杆菌GZ8-6处理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明显高于病原菌处理和LB液体培养基处理.X-1和GZ8-6处理后第30、60天,土壤蔗糖酶活性达到高峰,分别比病原菌处理高1.70倍和2.71倍,土壤脲酶活性在施用后第10、20天较病原菌处理分别提升了 52.53%和59.48%;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马铃薯生育期内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经X-1和GZ8-6处理后马铃薯的侧根数、茎粗、地下部鲜重等各项生长指标都优于病原菌处理和培养基处理,处理后60 d株高和地下部鲜重分别较病原菌处理提高了 34.65%和124.79%,茎粗较LB液体培养基处理平均增加0.53 cm.因此,生防菌处理不仅对马铃薯有促生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土壤关键酶活性.

    马铃薯贝莱斯芽胞杆菌土壤酶活性促生作用

    曲纹紫灰蝶生殖行为研究

    凌婧韦建松苏静惠李蓉...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曲纹紫灰蝶是为害苏铁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研究其繁殖行为和节律,可为该虫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在半自然环境条件下观察和分析了曲纹紫灰蝶的羽化、交配和产卵行为及节律.发现曲纹紫灰蝶在5:00-18:59羽化,9:00-12:59时达到羽化高峰;雄虫主动求偶和交配,交配行为发生于白天,交配高峰期为9:00-15:59,交配时长(82.85±59.76)min,交配姿势呈"一"字形;雌虫1 d内可多次产卵,产卵高峰期在8:00-8:59和14:00-15:59 2个时间段,卵多产于苏铁植物的嫩叶上,单雌产卵量为10~282粒.

    曲纹紫灰蝶羽化交配产卵繁殖节律

    红花龙胆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培养特性研究

    严凯李树江李敏张晓勇...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枯萎病是红花龙胆栽培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引起红花龙胆枯萎病的病原种类及其侵染特性,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2个菌株,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ITS和Mcm7序列鉴定,2个菌株被鉴定为Clarireedia jacksonii,这是该菌在龙胆科植物上引起枯萎病的首次报道.致病性测定表明,该菌在15~35℃可侵染红花龙胆健康叶片,最佳侵染温度为25℃.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5,菌丝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

    红花龙胆枯萎病病原菌鉴定侵染特性生长特性

    广西芒果细菌性坏死病病原菌鉴定

    陈小林孙秋玲黄穗萍唐利华...
    69-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水果,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2020年-2021年对广西百色地区的芒果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一种细菌性坏死病与细菌性黑斑病混合发生,一般发病率30%~60%,严重可达90%以上.本研究先后从该地区不同芒果坏死病组织中分离得到泛菌属的21株细菌.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fusA、gyrB、leuS、pyrG、rlpB和rpoB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将21个菌株分别鉴定为 Pantoea vagans、P.anthophila、P.dispersa 和 P.cypripedii.其中 P.anthophila、P.dispersa 和 P.cyp-ripedii引起芒果细菌性坏死病是中国首次报道.

    芒果细菌性坏死病泛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