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孙国军

月刊

1673-2596

cfxbs@163.com

0476-2205717

024000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学院学报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aowuda Mongolian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赤峰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月刊。刊号为ISSN1673-2596(国际标准刊号);CN15-1341/C(国内统一刊号)。现任主编孙国军教授。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出版法规为准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民主、质量第一的原则,以推动学术进步,优化学术生态为己任。学报注重学术性、思想性、高校性、前瞻性,在推动学术进步的同时,促进学院专业学科建设。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辟有“红山文化研究”、“契丹辽文化研究”、“哲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研究”、“法学研究”、“新闻与传播学研究”、“艺术研究”等特色栏目与固定栏目。200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院校优秀期刊;在2008年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自治区高校学报研究会开展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高校精品学报评选活动”中,《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荣获 “优秀学报”称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前身为《昭乌达蒙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创刊。 2003年,赤峰学院成立,原《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名为《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8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学报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更名后的《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致力于“红山文化研究”、“契丹辽文化研究”等特色栏目建设,依托学科优势与地域优势,培育学报特色,打造期刊品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中推广红色经典美术的应用实施研究

    都仁仓赵新宇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于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中推广红色经典美术的应用实施路径.通过深入调研高校美育工作现状,紧密结合红色经典美术的独特特点与重大价值,深入探讨将红色经典美术融入高校美育工作的有效方式,进而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措施与建议.

    新时代高校美育红色经典美术

    新时代内蒙古地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姬京彤赵欣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金字塔模型为理论框架,调查了内蒙古地区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结果显示,教师育人素养最突出,学科素养、教学素养、全球素养依次位于其后,均达到中上水平,但教师的科研素养还有待提升.针对上述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了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核心路径:加强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理论学习;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健全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发展跟踪与评估机制;高校和学院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提升路径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以内蒙古红色工业遗产为例

    刘婷坤许嘉丽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党的百年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成果,红色工业遗产是红色精神资源的重要物质表现形式.内蒙古地区现存工业遗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历史的实物见证,蕴藏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充分挖掘其历史价值、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理论价值,将其背后特有的"内蒙古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通过课堂融入、实践融入、数字融入等方式实现教育转化,激发地方特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切实做好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红色资源内蒙古工业遗产高校思政课价值意蕴

    "大思政课"建设中高校实践育人的现实困局及优化路径

    井红波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是推进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方向偏位、主体缺位、内容错位等困局,存在着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不足、校外育人力量支持不够、实践资源的匹配程度不高等瓶颈.优化高校实践育人,需要通过凝聚价值共识、推动实践转向进行方向定位,通过整合多元主体、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实现主体补位,通过选准实践资源、匹配教学需求力求内容对位,以不断促进"大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

    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困局优化

    高校思政课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建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王文强杨学祥赵丽媛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仿真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优化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要充分把握虚拟仿真和混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本质特征、地位作用、影响因素、构成形式等基本内容,才能够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育人质量的目的.

    思政课虚拟仿真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高校钢琴教学中视觉系统协同能力培育路径

    刘晶晶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钢琴教学中,除涉及演奏技术、乐理知识之外,亦关联着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维度的相关知识,学生只有在接受教育后提升各项感官系统协同的能力,才可真正实现高校钢琴教学目标.文章探讨高校钢琴教学中视觉系统协同能力的培育路径,旨在推动我国高校钢琴教育期间,让学生发挥视觉系统协同的能力,提升其学习效果与演奏水平,为自身未来音乐素养、钢琴演奏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视觉系统协同能力钢琴教育读谱视觉键面视觉

    小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现状调查研究

    辛蕊李晓光哈斯高娃赵锴...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低学段,是小学生打好汉字书写基础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获取汉字书写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提高汉字书写规范性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学习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汉字学习文化素养,为后期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打好坚实基础至关重要.但目前小学生受汉字本身较为复杂等因素影响,常常出现汉字书写存在偏误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现状进行调查和梳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小学生汉字书写偏误

    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刘泽辰孟凡珍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存留下来的文化与思想的一个缩影,蕴含着浓厚的文学知识与历史故事.本文基于初中文言文教学活动的现状,提出教师可通过探本求源、增加趣味、讲述故事的方法完善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使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自觉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初中语文文言文趣味教学活动

    我校与赤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建的西拉木伦流域口传文化融合研究基地揭牌成立

    封2页

    第六届赤峰考古论坛圆满结束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