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健康文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健康文摘
中外健康文摘

张选国

周刊

1672-5085

jkwz55@163.com;jkwz66@163.com

010-59648692,59648695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D801

中外健康文摘/Journal World Health Diges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DCA循环对减少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欣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对减少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方法对药品调剂差错进行管理,并分析对比管理前后药品调剂差错出现的比率,说明PDCA循环对减少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PDCA循环方法对药品调剂进行管理后,实施前药品调剂差错比率82.40%,施行后下降到1.40%,前后对比差错率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x2=16.12,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对减少药品调剂差错,避免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调剂差错PDCA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分析

    张艳艳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1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55例,将实施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上施加综合护理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取得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并出院。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是10.9%,较之对照组的38.2%相对较低(P<0.05)。结论: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行意义较高,建议进一步普及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肠内营养物质的效果观察

    唐冉冉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肠内营养物质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营养不良的预防效果及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需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确诊患者30例作为研究实验组。选择同时段入院,符合匹配条件的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为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化疗期间联合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为仅应用正常饮食不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分别于化疗一个周期后(28天)、化疗两个周期后(56天)、完成整个化疗周期后复查评估营养状况和化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一般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化疗第一个周期后两组差别不明显(P>0.05);化疗第二个周期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化疗前差异不大(P>0.05);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化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重指数均低于化疗前,其中研究组下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辅助应用肠内营养有利于机体营养功能维持,利于患者完成化疗治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在新时期中的超级耐药机制演变探讨

    蔡勤辉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鲍曼不动杆菌是目前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鲍曼不动杆菌特殊的基因结构导致其对多种临床抗生素产生高度耐药性,使其感染时可供选择的药物受限,且临床疗效相对较差。因而,现阶段必须明确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耐药酶的产生、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药物“外排泵”的形成、外膜结构及蛋白数量的改变以及整合子的结构和基因改变。临床医师应当明确鲍曼不动杆菌对于各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及时掌握本地区的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点及耐药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并注意对患者痰液实施复检,以控制耐药菌株的感染率。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演变探讨

    南阳市201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数据评价

    张绍丽晁灵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南阳市2013年常规免疫接种情况,对免疫接种率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估算接种率、脱漏率等对2013年全市常规免疫报告接种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全市适龄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5.8~99.8%,估算接种率为99.7%~124.6%;全市适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流动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低于本地儿童;本地儿童中乙肝疫苗脱漏率高达16%,报告数据不可信;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的A群流脑、乙脑脱漏率为可疑。结论:南阳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数据报告准确性有待增强。

    常规免疫接种率评价

    温中健脾法在调理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宋延泽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温中健脾法在调理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3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以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实施治疗,连续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8.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8.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存在差异性。结论:温中健脾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酒精戒断综合征合并脑血管病10例临床分析

    魏丽华
    100-100页

    酒精戒断综合征脑血管病

    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检验科应用可行性分析

    于传海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生化检验科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后分为2份,1份以肝素抗凝保存,另1份则不应用抗凝剂。对两组血液样本进行血液生化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血浆与血清中的尿素(Urea)、钠离子(Na+)、钙离子(Ca2+)、肌酐(C r)、氯离子(C l-)浓度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与血浆中的葡萄糖(G L U)、钾离子(K+)、二氧化碳(C O2)浓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肝素抗凝血液标本后进行血液生化检验,能有效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快速出检验结果,在生化检验科应用肝素抗凝血浆具有可行性,但需要控制好葡萄糖、钾离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生化检验肝素抗凝血浆可行性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6例临床分析

    张晓游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临床规律。方法:对我院近五年收治的2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前3位病因是消化性溃疡(PU)、急性胃粘膜病变(AGMD)及食道胃底静脉张破裂出血(EGVB)。以寒冷季节发病较高。诱因以精神因素、饮酒、劳累及药物引起者多见。结论:在冬、春季等高发季节及精神应激期间,采取相应措施可望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规律回顾性分析

    依托咪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陈玉文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依托咪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老年颅脑手术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个组别,每组各30例,其中A组以依托咪酯8μg/kg.min联合舒芬太尼0.5μg/kg实施复合麻醉,B组以依托咪酯8μg/kg.min联合舒芬太尼0.3μg/kg实施符合麻醉, C组以依托咪酯8μg/kg.min联合舒芬太尼0.7μg/kg实施复合麻醉,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min(T1)、5min(T2)、10min(T3)及20min(T4)时的SBP、DBP、HR及SpO2。结果:A组患者的SBP、DBP、HR及SpO2在麻醉前及麻醉后的各时间段未出现明显波动,无差异性;B组患者在T3时间段的SBP、DBP及HR较麻醉前升高,波动明显;与A组相比较,C组患者在T3、T4时间段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适当剂量的舒芬太尼(0.5μg/kg)可有效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依托咪酯舒芬太尼老年颅脑手术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