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建筑
中外建筑

蒋涤非

月刊

1008-0422

c-oa@vip.sina.com;csucoa@163.com

0731-84117537

410007

长沙市曙光中路185号

中外建筑/Journal Chinese and Overseas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于2003年6月全新改版,全方位、多视角触及建筑领域;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建筑成就,推介学术成果,探索建筑新路;为优秀建筑作品提供展示舞台,为业内人士评定职称发表论文提供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迎向未来的诗篇——溧阳城投艺体馆设计

    王新宇陆枫
    8-13页

    艺体馆风雨操场设计立面双表皮系统体育建筑

    "创新力"——多视角下咖啡馆的城市更新研讨

    高原马欣钰胡蝶
    14-21页

    城市更新咖啡馆社区活力长沙

    咖啡馆介入下的城市更新——以北京市老城区为例

    林雄斌孙媛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城市更新的进程中,随着城市绅士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空间格局在不断变化,出现了大量的休闲空间与消费空间.作为绅士化的产物,这些空间对城市空间的发展与变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北京老城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分析法及高德POI数据对研究范围内的咖啡馆分布特征、介入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独立咖啡馆反映了城市更新方式的转变;咖啡馆使城市更新更具"日常性";咖啡馆构建了多样性的城市公共空间.

    咖啡馆城市更新公共空间北京老城区日常性

    社区咖啡馆与社区适老化改造的融合研究

    欧操马思奕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社区咖啡馆与社区适老化改造如何融合以更好地应对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挑战,通过研究社区更新理念以及咖啡馆在社区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了社区咖啡馆设计在社区空间适老化改造中的思路.研究揭示了社区咖啡馆在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激发社区活力以及提升社区魅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通用设计、复合型设计、互动性空间设计和反馈改进制度四个设计策略以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在这种融合模式的影响下有助于持续提高社区公共空间的吸引力,提升老年人社区养老的满意度,创造出更宜居、有趣和可持续的社区养老环境.

    社区咖啡馆社区环境适老化改造老年人需求融合研究

    社交媒介影响下的再生咖啡馆及其适应性场所营造——以长沙为例

    龙颖洁黄磊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介时代的消费行为重构了独立咖啡馆的空间生产,也促使其渗透至城市环境中的微观场地,推动城市微更新.选取长沙市代表性再生咖啡馆作为案例,通过建筑分析与类型比较,探讨其建筑形态特征,及其融入不同城市情境的适应性策略.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介与实体经营深度交融的现代城市,再生咖啡馆展现出多功能、强社交互动、建筑环境一体化、体验社区化等特征.而再生咖啡馆中社交媒介塑造的非日常景观与社区日常景观融合,不仅促成"新部落"的旅游目的地,并形塑独特的公共空间.其过程展示出再生咖啡馆作为城市微空间整合工具的潜力,给微更新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再生咖啡馆场所营造适应性策略城市微更新可持续发展

    流动建构:建筑社会学视野下的城市移动咖啡馆空间实践思考

    欧雄全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建筑社会学视野,对移动咖啡馆在当代流动社会中的空间实践进行探讨.将空间形式与生活模式的关联作为研究切入点,揭示流动社会中城市咖啡馆的商业模式、空间形式和文化特性转变,阐释移动咖啡馆的涌现原因与社会价值.研究发现,移动咖啡馆的当代空间实践呈现品牌化的移动咖啡车、离散状的移动咖啡店和游牧式的移动咖啡建筑三种模式,并分别以"系统集成""自组织"与"流动建构"为特征.研究认为,移动咖啡馆的空间实践核心在于回应移动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出依托"流动建构"理念和"移动建筑社会设计"策略是其灵活融入城市空间与社会生活、营造具有场所感的公共交往场所的关键.文章最后对移动咖啡馆在城市微更新场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移动咖啡馆空间实践建筑社会学流动建构城市微更新

    多元视角下的空间设计与社会文化互动研究——以北京咖啡厅为例

    路雨琴姚远孙媛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咖啡厅逐渐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咖啡厅的发展与变革呈现出独特的趋势,这种趋势对于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采用定性研究法,深入分析了北京咖啡厅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交行为和城市空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咖啡厅从简单的饮品销售店转变为多元化复合型的社交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互动的机会.同样,咖啡文化在促进人们交流互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现代城市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研究对于理解咖啡厅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推动现代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城市更新北京咖啡厅多元化复合型空间社会文化互动城市空间

    浙闽山地丘陵地区传统地域景观研究——以福建沙县为例

    张嘉林任维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人居智慧,是实现城乡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浙闽地区地域景观是传统人居智慧研究荟萃的重要区域之一,但既有研究对其内陆山地丘陵地区的关注与研究严重不足.选取闽中综合交通枢纽沙县为研究对象,从国土景观研究视角出发,运用景观层状体系研究方法,完成以下三方面研究:(1)梳理沙县传统人居环境发展史;(2)从山形地势、水系水利、农业生产与聚落营建4个方面进行区域景观系统的分层解析;(3)归纳总体格局、城邑景观2个尺度的沙县传统人居环境地域景观体系.研究有助于完善浙闽地区内陆山水人居环境地域景观及其传统人居智慧的普查性研究.

    风景园林传统人居环境国土景观地域景观浙闽地区山地丘陵沙县

    信息流视角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空间格局分析——以衡阳为例

    姚艺富贺勇陈奕文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处在信息网络中的城市结构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结构特征.将以往信息联系和社会网络联系的研究应用到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中,以百度指数为基础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影响范围进行分析,从信息流角度探究衡阳在湖南省内的空间格局,明确衡阳在信息网络中的定位和影响范围,为日后更加合理地确定衡阳在湖南省内的城市职能、城市性质提供参考.

    百度指数省域副中心城市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

    城市群内中小城市更新策略——以京津冀城市群内徐水区公共空间为例

    王新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体系的主体形态和城镇人口的主要空间载体,城市群内的中小城市与核心城市一样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以徐水区为例,探讨京津冀城市群内的中小城市如何通过城市更新传承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景观风貌.提出徐水公共空间城市更新技术路线,就城市文化在公共空间表达、街道空间优化、口袋公园营建、门户景观提升等4项景观策略进行详尽阐述,并总结出文化传达的独特性、公共空间提升的节约性、城市景观风貌塑造的特色性、科技赋能的示范性等在京津冀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实施公共空间更新中可推广的景观策略.

    京津冀城市群中小城市城市更新徐水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