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旬刊

1673-9701

zgxdys001@vip.163.com;zgxdys002@vip.163.com

010-59693181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Journal China Modern Doctor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各类诊所供职的医生,以传递医学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miR-27b-3p的表达及意义

    叶佰盛袁一峰周航黄振...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miR-27b-3p与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Ⅰ procollagen,PINP)和Ⅰ型胶原C末端肽1(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 1,CTX-1)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测得T值将其分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组(T≤-2.5SD,26例)和骨量减少(osteopenia,OPn)组(-2.5SD<T<-1.0SD,23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miR-27b-3p、PINP、CTX-1表达水平,分析血清P1NP和CTX-1与miR-27b-3p的相关性.结果 OP组患者的血清miR-27b-3p、PINP/CTX-1水平均显著低于OPn组,PINP和CTX-1水平均显著高于OPn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INP和CTX-1水平与miR-27b-3p均呈负相关(P<0.05),PINP/CTX-1与miR-27b-3p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miR-27b-3p水平可作为绝经后女性骨形成的潜在标志物.

    miR-27b-3p骨代谢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胶原C末端肽1

    血清GP73联合预后营养指数对肝细胞癌TACE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周林杨佳
    6-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接受TACE的HCC患者231例,根据TACE术后1年预后(肿瘤进展或死亡)将HCC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81例)和良好预后组(1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GP73、计算PNI.分析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血清GP73联合PNI的评估价值.结果 随访1年,81例患者出现肿瘤进展或死亡,不良预后发生率为35.0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分化程度、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分期)、血管侵犯、GP73、PNI与HCC患者TACE术后不良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CNLC分期Ⅲa期、血管侵犯、GP73升高均为HCC患者TACE术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NI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GP73联合PNI评估HCC患者TACE术后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优于二者单独评估.结论 血清GP73水平升高和PNI降低均是HCC患者TACE术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GP73联合PNI对HCC患者TACE术后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较高.

    肝细胞癌高尔基体蛋白73预后营养指数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预后

    血液肿瘤化疗后继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探究

    胡姗姗黄黎高新芳俞方泉...
    10-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化疗后继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6例血液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患者化疗期间是否发生继发性糖尿病将其分为继发糖尿病组(n=127)和非糖尿病组(n=269).采用转录组测序探究两组患者的差异信号通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化疗后继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血液肿瘤化疗后继发糖尿病的预测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的骨髓样本共同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血管内皮功能调控和血管稳态通路.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地塞米松月换算累计量、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高脂血症病史、地塞米松月换算累计量、ET-1、VCAM-1和eNOS均为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继发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化疗后继发糖尿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0.806~0.883,P<0.001),预测效能较好.结论 年龄、BMI、合并高脂血症、地塞米松月换算累计量、ET-1、VCAM-1和eNOS均是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继发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作为临床早期筛查的工具.

    血液肿瘤化疗继发性糖尿病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非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现状分析

    洪玲朱良枫徐梦婷孙琴...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非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现状,发现血糖管理存在的问题.方法 纳入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嘉兴市第一医院出院诊断包含糖尿病的成人患者.收集患者的病案首页、医嘱、末梢血糖监测数据等.计算糖尿病患者检出率及血糖管理过程指标.采用群体模型、个体模型、人时模型,结合血糖管理结果指标评价血糖管理结局.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患者在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糖尿病患者11629例,其中10620例(91.32%)糖尿病患者分布在非内分泌科.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为11.83%,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检测率为60.29%,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检测率为89.91%,末梢血糖监测率为88.85%,糖尿病饮食医嘱开具率为85.59%,内分泌科会诊率为31.21%.手术组患者的HbA1c检测率低于非手术组,FBG检测率、糖尿病饮食医嘱开具率均高于非手术组(P<0.001).三种模型的目标范围血糖、严重高血糖、低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群体模型和人时模型中,手术组的目标范围血糖比例高于非手术组,严重高血糖发生率低于非手术组(P<0.001).结论 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检出率较高,手术与非手术患者在血糖管理质量指标方面存在差异,有必要进行全院血糖管理,提高非内分泌科血糖管理质量及管理的同质性.

    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管理非内分泌科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的质性研究

    邓锦欣祁文肖华业张瑛...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的体验与感受,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至9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接受高血压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的1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结果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的参与体验可归纳为2个主题,7个亚主题,即感知益处(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并发症的亲身体验、行为转变与认知清晰度的提升、促进人际交流)和面临挑战(早期认知的缺乏、传统健康教育的局限性、身体负担的顾虑).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后普遍存在对长期并发症的担忧及对疾病管理知识的缺乏等问题,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在设计体验式健康教育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支持,逐步引导患者适应教育过程.

    中老年高血压体验式健康教育质性研究

    真实世界局部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赵浩森曲颜丽
    24-2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两药/三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2例局部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NACT方案将其分为两药组(36例)和三药组(76例).所有患者均行至少2个周期的NACT,之后接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三药组患者的部分缓解占比显著高于两药组(P<0.05).两组患者的OS、DFS、R0切除率、肿瘤降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法、病理分化类型、术后肿瘤病理分期、神经侵犯均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手术方法、术后肿瘤病理分期均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三药组患者的严重贫血比例显著高于两药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药/三药NACT方案对患者的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但患者的年龄、术后肿瘤病理分期、病理分化类型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局部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肿瘤降级

    结直肠癌患者检测治疗前D-二聚体和CEA的意义

    孙姚承汤建军张伟元刘传磊...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前D-二聚体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的2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治疗前D-二聚体和CEA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D-二聚体与肿瘤部位(P<0.001)、病理类型(P=0.007)、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7)、肿瘤分期(P<0.001)有关;CEA与病理类型(P<0.001)、肿瘤分期(P=0.035)有关.治疗前D-二聚体和CEA同时阳性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率(x2=21.659,P<0.001)、总生存率(x2=22.887,P<0.001)均显著低于非同时阳性者.治疗前D-二聚体和CEA同时阳性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72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与CEA呈正相关(r=0.144,P=0.037).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和CEA同时阳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治疗前D-二聚体和CE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对结直肠癌术后生存评估的准确性效果确切.

    D-二聚体癌胚抗原结直肠癌预后

    TP53INP2和SLCO2A1与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王诗佳吴文泽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蛋白p53诱导的核蛋白2(tumor protein p53 inducible nuclear protein 2,TP53INP2)和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2A1(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family member 2A1,SLCO2A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4年3月至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DTC患者80例,比较TP53INP2和SLCO2A1在DTC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D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正常人甲状腺和DTC组织的表达矩阵、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资料,使用R软件进行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分析GSVA评分与D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基因集GSVA评分与DTC患者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e,PFS)之间的关系.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DT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DTC患者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TP53INP2和SLCO2A1表达显著降低(P<0.05).GSVA评分与肿瘤侵袭、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类型显著相关(P<0.05).GSVA评分低的DTC患者的PFS率显著低于GSVA评分高者(P=0.002).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侵袭及GSVA评分低均是导致DT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P53INP2和SLCO2A1在DTC组织中表达降低,其表达降低与肿瘤侵袭、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不良预后有关,或可成为DTC患者预后判断的潜在靶点.

    TP53INP2SLCO2A1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

    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对妇科肿瘤及女性乳腺癌重症患者长期预后的判断价值

    倪明霞邱建沈其锴王海丽...
    41-4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and albumin ratio,B/A)在妇科肿瘤及女性乳腺癌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中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妇科肿瘤和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60d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472)和死亡组(n=38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根据B/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B/A组(B/A<0.075,n=435)和高B/A组(B/A≥0.075,n=425).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比较B/A与患者360d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B/A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B/A与患者360d全因死亡风险整体呈非线性趋势关系(x2=18.790,P<0.001).生存分析显示,无论是总体人群还是妇科肿瘤或乳腺癌患者中,高B/A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B/A患者(P<0.001).Cox回归分析提示B/A≥0.075是妇科肿瘤及女性乳腺癌重症患者360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29,95%CI:1.197~1.952,P=0.001).结论 入住ICU时高B/A是妇科肿瘤及女性乳腺癌重症患者长期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妇科肿瘤乳腺癌预后

    基于LEARNS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研究

    徐婧柯清仙黄丽敏刘晓莺...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LEARNS模式的健康教育应用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LEARNS模式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控尿能力、盆底肌训练知识水平、盆底肌训练正确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urinary incontinence short form,ICIQ-UI SF)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盆底肌训练知识问卷得分、健康调查量表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ICIQ-UI SF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盆底肌训练知识问卷得分、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训练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11%vs.68.42%,x2=6.727,P=0.009).结论 基于LEARNS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训练知识水平及训练正确率,改善患者控尿能力及生活质量.

    前列腺癌LEARNS模式健康教育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