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半月刊

2096-0417

whr01@whu.edu.cn

027-68772482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大学工学部68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杂志社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Journal Women's Health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或医学研究机构、各医学院校,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等,致力于发掘女性健康研究的新问题,引领女性健康研究的新方向,捕捉医学发展的新动态,发现临床研究的新成果,推广医务管理的新方法,培养临床与科研并重的新型专家学者。目标成为女性健康研究领域内具有独特风格和影响力的一流学术期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规范、权威、高水平的交流发布平台。本刊以妇幼保健医学为主,兼及其他医学领域。征稿范围包括妇、产、儿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护理及其他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测评;医疗卫生单位教学、政策制度的调查报告及评价;兼收其他临床医学各科及中医药类论文(男性专科及偏方除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糖类抗原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早期宫颈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雪焕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早期宫颈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诊治的120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作为宫颈鳞癌组,另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归为健康组。检测所有受检者的血清CA125及SCC-Ag,观察宫颈磷癌组不同临床分期(ⅠA2~ⅠB1期、ⅠB2~ⅡA期)、不同肿瘤最大径(<2cm、≥2cm)患者的血清CA125及SCC-Ag检测结果;分析血清CA125、SCC-Ag单独检测及两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宫颈磷癌的预测价值。结果:宫颈鳞癌组患者的血清CA125及SCC-Ag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ⅠB2~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CA125及SCC-Ag检测结果均高于ⅠA2~ⅠB1期(P<0。05);肿瘤最大径≥2cm患者血清CA125及SCC-Ag检测结果高于<2cm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125联合SCC-Ag检测对早期宫颈鳞癌的预测概率AUC最大(AUC=0。944)。结论:早期宫颈磷癌患者较之健康人群可呈现出血清CA125、SCC-Ag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可随临床分期的增高及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升高,能够在早期宫颈磷癌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且血清CA125、SCC-Ag联合检测具备较高的早期宫颈磷癌预测价值。

    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早期宫颈鳞癌预测

    宫腔镜下电切与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

    赵婧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息肉(EP)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冷刀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为EP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E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作冷刀切除组(n=30)及电切组(n=30)。电切组选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冷刀切除组则选用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各项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冷刀切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住院天数较电切组少(P<0。05)。术后30d,冷刀切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均低于电切组(P<0。05)。术后两组NE、Cor及PGE2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冷刀切除组低于电切组(P<0。05)。冷刀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电切组的26。6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与电切术均可对EP起到明显治疗作用,同时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差异,但相较电切术,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EP可明显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及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且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宫腔镜下电切术应激反应手术指标

    经阴道超声在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息肉病变的中的应用价值

    丛朔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息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接收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78例,设为子宫内膜病变组,另选取本院体检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正常女性78例设为正常组。两组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按病理学诊断结果将子宫内膜病变组患者实施分组,包括子宫内膜息肉(病变1组)、子宫内膜增生(病变2组)、子宫内膜癌(病变3组),对比病变3组及正常组的子宫内膜厚度,病变3组的血流参数、血流指数,分析经阴道超声在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息肉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病变3组、病变2组、病变1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比正常组高(P<0。05),且病变3组比病变2组、病变1组高,病变2组比病变1组高(P<0。05);病变3组PSV、EDV、PI、S/D比病变2组、病变1组高,且病变2组比病变1组高(P<0。05),病变3组RI比病变2组、病变1组低,且病变2组比病变1组低(P<0。05);病变3组VI、FI、VFI比病变2组、病变1组低,且病变2组比病变1组低(P<0。05),病变3组MG比病变2组、病变1组高,且病变2组比病变1组高(P<0。05);经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92。31%、91。89%、92。68%,经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增生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9。74%、92。31%、84。62%,经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92。31、95。52%、72。73%。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病变存在子宫内膜增厚表现,且子宫血流会发生改变,通过经阴道超声对此类参数进行测量可为子宫内膜相关疾病鉴别提供可靠依据,达到良好诊断效能。

    经阴道超声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病变诊断

    冷刀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Ⅲ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刘洪琼罗运美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冷刀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CINⅡ、Ⅲ级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n=30,予以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和观察组(n=30,予以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CRP、WBC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者血清CRP、WBC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为痊愈、好转的总人数占比96。67%高于参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创面感染、术后出血、宫颈管粘连的总人数占比6。67%低于参照组的26。67%(P<0。05)。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组和参照组的高危型HPV转阴率、低危型HPV转阴率、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相比,在CINⅡ、Ⅲ级患者中采取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远期效果理想。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冷刀宫颈锥切术高频电波刀手术血清炎症因子手术效果

    血清HE4、SMRP、CA125、TSGF联合检测用于卵巢癌诊断中的效果研究

    张陈
    16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HE4、SMRP、CA125、TSGF联合检测用于卵巢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拟诊断为卵巢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金标准进行检测,分析诊断结果,观察并比较卵巢癌阳性及阴性患者的血清HE4、SMRP、CA125、TSGF水平,分析HE4、SMRP、CA125、TSGF单独及联合诊断卵巢癌的价值。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90例女性中共检出卵巢癌59例(阳性),31例阴性;HE4、SMRP、CA125、TSG联合检测共检出卵巢癌54例阳性,36例阴性;阳性者血清HE4、SMRP、CA125、TSGF水平均高于阴性者(P<0。05);HE4、SMRP、CA125、TSGF四者联合诊断的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为88。14%,特异度为93。55%,准确度为90。00%?相比于单一的HE4、SMRP、CA125、TSGF检测,HE4、SMRP、CA125、TSGF四者联合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结论:血清HE4、SMRP、CA125、TSGF联合检测相对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用于卵巢癌的诊断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与准确度,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血清HE4SMRPCA125TSGF卵巢癌诊断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间断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分娩镇痛及产间发热的影响

    李江梅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间断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分娩镇痛及产间发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本院的11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常规组(罗哌卡因复合常规浓度舒芬太尼)、低浓度组(罗哌卡因复合低浓度舒芬太尼)各55例,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产程进展、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产间发热、产后出血情况及母婴结局以及补救镇痛率。结果:VAS评分的组间、时间及交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T0、T1、T2、T3、T4的VAS评分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且低浓度组T1、T2、T3、T4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产妇3个产程及总产程、胎头娩出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NE水平的组间、时间及交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T0、T1、T4的Cor、NE水平均呈下降的趋势,且低浓度组T1、T4的Cor、NE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低浓度组产妇产间发热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补救镇痛率10。91%(6/55),低于常规组的27。27%(1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7,P=0。029)。结论:罗哌卡因复合低浓度舒芬太尼间断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初产妇产程中的疼痛程度,降低产间发热和产后出血风险,减少了补救镇痛,对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良好。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初产妇分娩镇痛

    B-Lynch缝合术与改良式UCS缝合术治疗常规止血无效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李秀桃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比较B-Lynch缝合术与改良式多U型子宫压迫缝合术(UCS)对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IPH)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对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61例IP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B-Lynch缝合术,n=30)与研究组(改良式UCS,n=31)。比较两组的出血情况、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中、术后2h、6h、12h及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基本一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9。69%)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止血无效后采用改良式UCS治疗IPH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且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小,预后情况较佳,值得临床应用。

    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无效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出血量应激反应

    粪便常规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的诊断价值

    李楚华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感染性腹泻诊断中采用粪便常规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接收的8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对象,根据感染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性腹泻组(40例)、病毒性腹泻组(40例),同时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患儿为对照组(40例),对三组均实施粪便常规检验、CRP、WBC检测,统计对比三组CRP、WBC的检测结果,并分析粪便常规、CRP、WBC单一及联合检测在感染性腹泻中的诊断效能(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细菌性腹泻组患儿的CRP、WBC水平较其余二组更高,病毒性腹泻组患儿的CRP、WBC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常规检出真细菌性感染32例、病毒性31例;CRP检出真细菌性感染26例、病毒性29例;WBC检出真细菌性感染28例、病毒性30例;三项联合检出真细菌性感染39例、病毒性38例。三项联合检查在细菌性腹泻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25%、97。50%、95。00%,均较单一检测方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感染性腹泻诊断中采用粪便常规、CRP、WBC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有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借鉴,从而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粪便常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儿童腹泻感染性腹泻

    急救技能操作培训联合现场临床演练评估在急诊实习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王辉王慧慧张璐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技能操作培训联合现场临床演练评估在急诊实习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急诊实习的护士中选取30名,设为对照组。另于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在本院急诊实习的护士中选取30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方法培训,观察组通过急救技能操作培训联合现场临床演练评估展开培训。对比两组实习护士的总体成绩、急救技能操作水平、急诊临床综合能力及对培训方法的认同度。结果:培训后,两组理论、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比培训前提升,且组间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培训后,两组护士急救技能操作水平评分及急诊临床综合能力评分均比培训前提升,且两组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实习护士对培训方法的认同度为96。67%,比对照组的76。67%高(P<0。05)。结论:急救技能操作培训联合现场临床演练评估应用于急诊实习护士培训中可有效提升其总体成绩、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及急诊临床综合能力,且可提高实习护士认同度。

    急救技能操作培训现场临床演练评估急诊实习护士培训

    病例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检验技术教学的效果观察

    雷慧欣王婷玉冯志超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病例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检验技术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级和2022级医学检验技术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教学方法不同分组,2021级100名学生为传统组,实施课堂讲解+自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2022级100名学生为观察组,实施传统教学联合病例教学法,比较两组考试成绩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综合分析、理论考核、操作技能及总考核成绩高于传统组,观察组成绩良好率高于传统组,观察组解决问题和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互动增多、教学设计合理、知识掌握度提升、目标明确得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例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医学检验技术学生综合分析、理论掌握和操作能力,学生考核成绩良好率明显增加,且学生对病例教学法合理性、互动性以及学习兴趣等均有较高满意度。

    医学检验技术病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考试成绩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