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能源
中外能源

刘春生

月刊

1673-579X

zhongwny@163.com

010-64294988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4层430房间 《中外能源》杂志社

中外能源/Journal SINO-GLOBAL ENER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试井法的水驱气藏水侵识别及水侵规律研究

    范昭宇王琴宋兆杰张骞...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尽可能避免因气井过早见水造成气藏采收率降低,采用不稳定试井法研究水侵过程气水边界的动态变化,采用数值试井法研究气藏的水侵规律.结果表明,气藏水侵后体现为能量补给,压力导数曲线末端下掉;从气区到水侵区后流体流动性变差,压力导数曲线末端上翘.边、底水推进在气井试井曲线上的动态反映特征使压力导数曲线呈现时间差异性,水离气井越近,压力导数变化时间越早.单一方向水驱的边水响应特征是压力导数曲线上翘,环绕水驱的边水响应特征是压力导数曲线先下凹后上翘.在相同累产下,配产越高,气水边界距离越小,气水边界推进速度越快.采气速度越大,无水采气时间越短.无水采出程度随采气速度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采出程度下,采气速度越高,气水边界推进速度越快;储层渗透率越大,气水边界距离越小,气水边界推进速度越快.

    不稳定试井数值试井水驱气藏水侵采出程度气水边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段储层流体识别研究

    李倩杨静王茜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流体性质识别难度大,制约了油藏的高效开发.首先通过储层岩石学分析,明确储层岩石类型.通过岩心观察、岩心物性分析,确定储层物性特征,将实验分析结果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对岩心及分析资料进行归位处理,获取储层孔隙度与声波时差参数,建立声波时差测井孔隙度解释模型.分析渗透率与孔隙度、渗透率与微电位/微梯度比值的关系,建立渗透率解释模型.基于岩心观察、试油试产结果,分析孔隙度、渗透率与储层含油性关系,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建立声波时差-电阻率交会图版,结合Fisher判别法开展流体识别.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有效储层岩性、含油性下限为细砂岩、油斑级别;孔隙度、渗透率下限分别为7.4%、0.1×10-3μm2;油水同层、差油层、油层的电阻率>20Ω·m且声波时差>230μs/m;利用声波时差-电阻率交会图版识别长6段储层流体,综合精度为78.7%,分层识别时长61、长62、长63段识别精度分别为85.3%、88.5%、91.7%;利用Fisher判别法进行识别,储层流体的综合正判率为86.3%.

    流体识别孔隙度渗透率声波时差含油性电阻率

    绿氢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舟丹
    70页

    多级暂堵重复压裂技术在致密油水平井的应用

    樊庆军常润钊曾志林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密油水平井均采用大规模压裂+弹性开采方式进行开发,开发初期由于经验不足,裂缝布署间距大、改造规模小、渗流距离远、产量递减快、有效动用程度低,部分早期投产的致密油水平井已无法正常起抽生产.为了进一步挖掘老水平井潜能,总结B井缩小缝间距双封单卡重复压裂试验的经验,在致密油老水平井中选取A井开展多级暂堵重复压裂试验.通过优化缝间距及实施加密布缝,将水平段分为55簇(老缝22簇、新缝33簇)进行改造,平均缝间距10m.结合A井区油层岩心属性、测井综合解释成果及软件模拟结果等,对补孔方式、缝长、施工排量、施工规模、暂堵剂用量及暂堵次数等参数进行优化,实现产能重新动用,保证老井储层新、旧缝彻底改造.从投产效果来看,试验井重复压裂初期产量是初次压裂的1.7倍,投产1年的累产油与初次压后投产4年的累产油相当.

    致密油水平井多级暂堵重复压裂缝间距施工排量暂堵剂

    炼化企业国产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索与实践

    杨世飞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LIMS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处理技术,结合现代化实验室管理思想,将实验室信息进行全方位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是企业实现实验室管理、质量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国内石油化工领域大型企业大多采用的是国外的LIMS软件,国外LIMS软件通常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Oracle或SQL Server数据库搭建的.因此,通过完全自主可控的软件和技术,基于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建设一套自主可控的LIMS软件,替代现有国外软件和功能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某大型企业实验室管理系统总部、企业应用特点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对国产化LIMS系统技术进行探索并实践,设计并开发了符合信创要求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实验室信息管理、实验过程管控、仪器连接、移动应用、数据查询展示、标准化管理和系统管理等七大模块功能,实现从原料进厂到生产加工过程以及产品出厂的分析检验过程全过程监控,形成了闭环管理.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生产和质量管控要求,为企业的智能工厂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LIMS国产化实验室管理

    一种节能型异丁烯选择性叠合工艺的研究与探讨

    刘成军吕晓东孙龙江周璇...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异丁烯选择性叠合工艺.碳四原料与气相产物在接触式缓冲罐内逆流接触并进行传质和传热,然后触后气相产物进入反应分离塔,触后碳四原料与二异丁烯共沸物、脱氧水混合后作为反应进料一并进入接触式反应器.接触式反应器设有液位调节器,用于确保叠合反应始终在液相状态下操作,反应完成后该反应器气相产物至接触式缓冲罐进行传质和传热,液相产物至反应分离塔进行分离和深度反应.反应分离塔包含反应段,反应段采用水、水与异丁烯反应生成的叔丁醇作复合抑制剂;在分馏的作用下,剩余碳四、二异丁烯共沸物,二异丁烯产品分别自塔顶、侧线、塔底分出.该异丁烯选择性叠合工艺具有接触式反应器反应效率高、反应热全部用于组分的传质传热、反应分离塔反应段不需设置叔丁醇二次注入设施等特点,可提高二异丁烯选择性并可大幅度降低装置能耗.

    选择性叠合反应热二异丁烯传质传热共沸物复合抑制剂物流性质物料平衡接触节能

    基于流程模拟软件对高温导热油产品分离塔操作异常的研究

    李松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型高温导热油装置产品分离塔是提纯导热油产品的关键环节.以产品塔的分离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该塔的稳态模拟流程,通过对比模拟数据与实际运行参数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该塔的异常工况进行了水力学分析,针对装置开工投产以来出现的操作异常、塔顶重组分含量超标的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论证.模拟结果表明当塔釜抽出需部分返送进料时易发生液泛,要严格控制返塔量在1000kg/h以内,以确保液泛率维持在安全阈值之下;在正常工况下若塔的回流量低于1900kg/h会导致精馏段传质过程异常,操作时必须确保回流量不低于此值,以确保精馏段液体喷淋密度高于最小允许值,进而维持正常的传质过程.基于上述模拟分析结果,对实际操作进行了针对性调整,有效解决了产品塔的运行异常问题,产品质量达到指标要求.

    精馏塔流程模拟软件水力学分析

    全球绿氢生产现状

    舟丹
    96页

    高NOx浓度低空速下SCR系统的工艺优化

    樊航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丙烯腈催化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硝酸盐的高温分解,有大量高浓度的NOx烟气产生.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是使还原剂氨(NH3)与氮氧化物反应后生成氮气(N2)与水(H2O).为使NOx达标排放,生产单位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NOx环保处理工艺.该工艺使用尿素[(NH2)2CO]水溶液热解取得还原剂NH3,相较于直接使用NH3更为安全、环保.通过对丙烯腈催化剂生产装置SCR系统进行工艺条件试验,取得了在低空速工况下去除高浓度NOx的优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控制在325~335℃,入口 NOx浓度控制在3000μL/L以下,氨氮比保持在1.1~1.4,空速保持在620~700h-1(对应尿素热解风的风量在320~370m3/h),SCR系统的NOx去除率保持在95%及以上且NO2的去除率也保持在90%左右的高水平上.试验结果得到了实际运行的验证.在本文观察范围内,NO的去除率在各种工况下均能保持97%以上的高水平,影响NOx去除率的主要因素是NO2的去除率.

    NOxSCR丙烯腈催化剂空速工艺优化

    圆形喷淋段除尘设计及排污方法试验探究

    李昂李祥迟莹王寅...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沙、干燥、严寒低温等复杂的环境条件,对设施内空调机组的送风量及空气品质要求较高,采用喷雾式空气喷淋手段代替传统板式过滤器进行空气除尘可有效减少过滤器芯的更换频率,形成的污水需及时清理.针对圆形空调新风机组,设计一种循环水箱嵌入式的喷雾式蒸发冷却喷淋功能段,相比传统方形功能段其气流均匀度更高,漏风率更低.在多风沙天气可有效进行除尘,夏季兼做蒸发冷却为热空气降温,运行时可实现浊清液的分离并方便浊液排出.通过试验研究方法,搭建试验平台,研究在不同补水量、排水时浊度、排水下限的水箱浊度变化规律,得到结论:喷淋水浊度从23.4NTU降至2.4NTU需要排补水5次;不同排水下限的单次排浊效率差异明显,当排水下限从1/2水箱高度降低到1/3水箱高度后效率降低了约23%.该规律可指导循环水箱补排水的间歇运行,相比常规的喷淋除尘时补排水持续运行方式,间歇运行可大大降低用水量,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

    空调机组蒸发冷却试验研究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