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

陈谦

双月刊

1004-7360

cb.1976@163.com;cf.1976@163.com;vw1976@163.com

0531-85598003;85598004

250100

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南路103号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Journal Sino-Overseas Grapevine and W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和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唯一一份有关葡萄与葡萄酒的科技期刊,它是葡萄与葡萄酒行业人士总结经验,切磋技艺,发表论文,交流信息的咨询园地。杂志宣传国家有关葡萄、葡萄酒的方针政策;普及中外葡萄、葡萄酒的科学知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科技信息,市场营销信息。是一份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可读性强的国内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合菌剂对葡萄白粉病发生及叶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杜鸿燕何涛陈吉越胡祥...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常见杀菌剂及生防菌剂处理对葡萄白粉病发生及葡萄叶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一步预测叶际微生物功能,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田间葡萄白粉病害,以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混合杀菌剂及生防菌剂处理的葡萄叶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并结合PICRUSt2对微生物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施用混合菌剂能显著降低白粉病的发生;混合菌剂处理后叶际细菌群落Chao1指数及Shannon指数分别下降了50。78%、48。57%;叶际真菌群落Chao1指数降低42。80%,Shannon指数增加了0。07。在门水平上,药剂处理后的优势细菌门为Firmicutes、Actinobacteriota,优势真菌门为Ascomycota和Basidiomycota;在属水平上,药剂处理后,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的细菌有Bacillus,真菌有Erysiphe和Aspergillus。葡萄叶际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共评估了489条MetaCyc途径,以P<0。05、倍数变化FC>3进行筛选,共得到49条相关途径,其中有2条途径显著上调,47条显著下调,下调途径主要与葡萄核酸代谢、光呼吸、叶绿素、维生素合成等功能有关。

    葡萄农药处理微生物多样性葡萄白粉病

    酿酒葡萄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牛锐敏许泽华沈甜黄小晶...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40份酿酒葡萄种质资源的14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统计,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栽和特色品种。结果表明,1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45%~52。73%,其中花色苷含量变异系数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系数最小,花色苷含量、穗质量、种子数、粒质量4个性状在不同资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合主要性状分布范围分析,筛选出高花色苷种质'罗马4号'和高糖高酸高酚种质'小芒森'。主成分分析将白色酿酒葡萄的8个主要果实性状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以上,'小芒森''菲尔斯''雷司令'等种质综合表现较好;红色酿酒葡萄9个品质指标综合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以上,'小味儿多''马瑟兰''赤霞珠685''赤霞珠'等种质综合表现较好。通过聚类分析将40份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为小粒、糖酸酚类物质含量高的种质;第Ⅲ类为大穗、糖酸酚类物质含量居中的种质;第Ⅱ类糖酸酚类物质含量处于中等,但果穗、果粒显著小于第Ⅲ类且总酚、单宁含量较高,酸含量较低;第Ⅳ类为大粒、低糖低酸低酚类种质;第Ⅴ类为中粒、低糖高酸中酚类种质。

    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葡萄MYB转录因子基因VvMYB30的克隆及其耐盐性分析

    解振强许桓瑜黄金霞蔡善亚...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MYB转录因子在响应各类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鉴定了1个盐胁迫响应MYB转录因子基因VvMYB30,并对其特性及功能进行研究。该基因cDNA全长为984 bp,编码32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VvMYB30含有1个保守的R2R3蛋白结构域,与甜橙CsMYB30转录因子的同源性最高,相似度为64。75%,归属于SubgroupⅠ亚类。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激活分析表明,VvMYB30定位于细胞核,且具有转录激活活性。qRT-PCR结果表明,VvMYB30受盐胁迫诱导,处理24 h表达量达到最高,为对照的6。86倍。将VvMYB30基因转化拟南芥,盐胁迫下VvMYB30转基因拟南芥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表明过表达VvMYB30可增强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

    阳光玫瑰MYB转录因子盐胁迫功能分析

    脱落酸调控'品丽珠'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合成的研究

    王俊芳姜凯凯杨东岳孙玉霞...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在'品丽珠'葡萄始熟期前10 d左右进行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氟啶酮(Fluridone)处理,以去离子水处理为对照,研究外源ABA对葡萄果实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合成与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外源ABA处理能够促进'品丽珠'葡萄果实提前成熟,采收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约5%,Res含量增加约33%;氟啶酮处理可以延缓葡萄果实成熟,采收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约20%,Res含量降低约44%;且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Res合成受转录水平的调控,外源ABA处理后ABA合成基因VvNCED1和VvNCED2表达升高,Res合成相关基因及其调控基因(VvSTS、VvMyb14及VvMyb15)表达升高,而氟啶酮处理均表现降低。进一步证明外源ABA有利于葡萄果实Res的合成和积累。

    白藜芦醇脱落酸品丽珠基因表达

    可降解液态膜在葡萄越冬应用中的安全性调查

    李一晗薛婷婷要菲钟晓敏...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葡萄埋土防寒区,采用可降解液态膜喷施葡萄园土壤及葡萄枝条的方式代替传统埋土防寒。在保障葡萄植株安全越冬以及预防倒春寒的同时,通过检测葡萄果实、枝条及土壤中的污染物残留,探究可降解液态膜对葡萄植株及土壤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可降解液态膜在越冬前喷施在土壤和植株上,可在180 d内自然降解;对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显示,连续5年冬季使用及春季短期使用可降解液态膜的土壤中,砷、铬、镉、铅和镍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且短期内可降解液态膜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的铬、铅和镍的含量;连续5年冬季使用可降解液态膜地块种植的葡萄果实中未检出镉、铅,春季使用可降解液态膜的葡萄枝条中镉、铅的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别;可降解液态膜的使用同样无苯并[α]芘污染风险。以上结果表明,田间正常使用可降解液态膜不具有砷、铬、镉、铅、镍和苯并[α]芘污染的风险。

    葡萄重金属可降解液态膜腐殖酸

    喷施EDTA-Mn对'马瑟兰'葡萄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顾梅花解昊郡蒋鹏孙权...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年生'马瑟兰'葡萄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叶面喷施螯合态锰(EDTA-Mn),采用单因素多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喷施水平:依次为2。25、4。50、6。75、9。00 kg·hm-2 EDTA-Mn,分别用H1、H2、H3、H4表示,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探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EDTA-Mn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光合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EDTA-Mn可以提高'马瑟兰'葡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H3处理最高,较CK显著提高16。71%;H2处理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最高,较CK分别提高30。36%和30。28%;所有处理的胞间CO2浓度显著低于CK;H2处理的穗长、横径、百粒质量、单宁和花色苷含量均最高,较CK分别提高14。35%、11。79%、8。25%、4。73%和10。31%;H3处理的总酚含量最高,较CK显著提高42。14%;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H2>H3>H1>CK>H4,其中H2处理较CK显著提高24。11%。综合分析,在贺兰山东麓产区通过叶面喷施EDTA-Mn能有效促进'马瑟兰'葡萄叶片的光合特性,提高葡萄的产量,改善浆果品质,其中最佳叶面喷施量为4。5 kg·hm-2。

    贺兰山东麓'马瑟兰'葡萄螯合锰产量品质

    秋水仙素对不同葡萄多倍体诱导的影响

    刘牧青马岩谢洁韩宁...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不同浓度(100、250、500 mg·L-1)秋水仙素延时处理(1、2、3 d后再培养6个月)砧木葡萄'5BB'的不定芽、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以选出适于后续试验的外植体类型。数据显示,选用不定芽作为外植体较为合适,秋水仙素处理后成苗时间用时最短,为5周,而胚性愈伤和体细胞胚成苗用时分别为22周、20周。进而沿用相同秋水仙素浓度梯度处理'红宝石无核''金星无核''阳光玫瑰''白奥林'和'藤稔'葡萄的不定芽,并检测秋水仙素对'红宝石无核'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效果及对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秋水仙素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时,不定芽存活率越低,秋水仙素处理显著延缓植株再生速度;且处理后的各品种间亦显示出不同差异,处理后1~2个月,'金星无核'和'白奥林'存活率快速下降,而'红宝石无核''阳光玫瑰'和'藤稔'葡萄存活率下降明显较为缓慢。同时,秋水仙素处理后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出现不同水平的加倍,并表现为外观上的差异,即具有112条染色体的多倍体葡萄植株叶片大小、叶绿素相对含量、节间长度、根系质量显著高于二倍体对照植株;虽然染色体数目增加的植株茎粗与对照相比差异并不显著,但植株叶片的气孔大小高于对照,气孔密度却显著降低。

    葡萄秋水仙素多倍体倍性分析形态特征检测

    贺兰山东麓产区'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香气特征研究

    何少华都振江商华闫梅玲...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分析了贺兰山东麓产区'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的感官特征,并检测出84种香气物质,通过分析比对,较为系统地诠释了该产区两款葡萄酒典型香气特征的物质基础和差异性。结果表明,两款葡萄酒的香气成分主要由4类物质组成,总计占比约99。9%,其中高级醇类占63。4%、脂肪酸类占31。0%、脂肪酸乙酯类占3。9%、醛酮类占1。5%;两款葡萄酒香气均表现出香蕉、苹果等果香,以及草本香、花香和化学味等香气类型,'美乐'葡萄酒的果香(辛酸乙酯)和花香较突出,'赤霞珠'葡萄酒的草本味(1-己醇)、化学味(异戊醇、乙醛)、以及蘑菇/橡胶味(1-辛烯-3-醇、甲硫基丙醇)、果香(己酸乙酯、2-羟基-4-甲基戊酸乙酯)等香气类型突出;用筛选的香气含量及OAV>1的物质构建OPLS-DA模型,可以很好地区分'美乐'与'赤霞珠'两个品种,并通过VIP得分图筛选出了乙酸、苯乙醇、异戊醇、乙偶姻、2,3-丁二醇这5种关键特征物质。以上结果,为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的产区风格和产品设计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葡萄酒香气物质气味活性值贺兰山东麓

    浸渍方式对高海拔'赤霞珠'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梅源苏周晨星谭立杭郭宾...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我国西南高山葡萄酒产区的'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采用不同浸渍方式进行酿造,通过对葡萄酒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明确浸渍方式对高海拔葡萄酒挥发性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延长浸渍处理的酒样具有更高的可滴定酸、酒精度、残糖和总酚含量;不同浸渍处理下酒样的挥发性物质中均以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高,但处理间风味物质组成差异较大;发酵前冷浸渍处理酒样的风味物质最多,达到61种,其主要差异化合物为异戊醇、正己醇和苯乙醇等具有花香和青草香的醇类化合物;发酵后延长浸渍处理酒样的差异化合物种类更加丰富,且以呈甜果香的乙酸乙酯等酯类化合物含量更高。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浸渍发酵相比,发酵前冷浸渍和发酵后延长浸渍处理的酒样呈现出更强的花果香和香料味,且发酵后延长浸渍处理酿造的葡萄酒具有更浓郁的果香和更复杂的风味结构。本研究结果为优化我国高海拔地区优质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挥发性风味物质浸渍工艺高海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葡萄酒

    不同加强节点对'宝石解百纳'利口酒品质的影响

    师旭李长征谷翔昕王海绮...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宝石解百纳'葡萄为原料进行发酵,设置残糖量为156、126、96 g·L-1的3组发酵液;以'白玉霓'白兰地为基酒,用不同糖度的发酵液配成酒度分别为22%、20%、18%(Vol)的酒样,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挥发性香气组成,调查不同加强节点对'宝石解百纳'利口酒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宝石解百纳'发酵液总糖为96 g·L-1时终止发酵,与设定的理想目标节点差异较小;感官总得分以发酵液低残糖低酒度(残糖96 g·L-1、酒度18%)和中残糖低酒度(残糖126 g·L-1、酒度18%)组合相对较高,其中低残糖低酒度组合在香气优雅细腻度和口感结构协调性得分最高。以该组合为对象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香气,包括C6醇2种、高级醇5种、脂肪酸乙酯13种、酸类和乙酸酯各3种、其他酯类6种、4种萜烯类;呋喃醛类2种;酚类、醛类和内酯类各1种。本研究初步探明了高品质利口酒的加强节点工艺,同时明确了'宝石解百纳'利口酒的挥发性香气组成,为国产利口酒工艺研发提供了参考。

    '宝石解百纳'利口酒残糖-酒精度加强节点感官品质挥发性香气